分享

驳李银河“跨性别主义”的胜利

 秋天枫叶正变黄 2016-02-24

http://blog.sina.com.cn/chinapear

 

中国的“超级女声”(以下简称“超女”)在某卫视的运作下,影响力和商业效应可谓大获成功,就“超女”现象,记者专门采访了在中国颇有影响力的女性学家李银河,采访中李银河曾提到“超女”是一个“跨性别主义”的胜利,下面摘录一段采访问答,笔者对李银河后面两个观点提出了相应的质疑。

 

驳李银河“跨性别主义”的胜利

即便是低等的爬行动物其在形态和行为方式上也是“男女”有别//

 

记者:“超女”之前曾有过“超级男声”,但其影响远远不及后来的“超女”,您对此有何看法?

李银河:我没有调研,所以只能猜测。也许是这样:通常女人比男人害羞,比男人含蓄,但在“超女”海选中,人们终于有了看女人搞笑、出洋相的机会,高度反差所造成的吸引力无疑是强烈的。

另外,如果有调查表明,“超女”观众中男人多于女人,那么道理更简单:有女性的节目当然更吸引男性。

记者:有人认为,李宇春的中性特征是其最高民众支持率的来源,您持何看法?

李银河:英文里有个专有名词:transgender(跨性别)。我认为李宇春就跨越了传统的性别界限,有点“Tomboy”(英文:男子气的女子)的气质。现在很多艺人都以跨越性别界限、强调中性特征来吸引观众,比如英国的“乔治小子”和美国的迈克尔·杰克逊,男性和女性都可以没有心理障碍地喜欢他们,“中性”是他们走红的一个重要原因。李宇春很率真。我认为她的男性化特征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真实地展现自己,这很难得,我很喜欢。李宇春主观上有没有女权主义倾向?我猜测肯定没有。但在客观上,她的跨性别表现确实是在违反传统规范。谁说女人就应该小鸟依人、害羞、含蓄?谁说女人必须裹小脚?在20、50、100年前,你能想象有像李宇春这样的女人吗? 

记者:假如李宇春走红靠的确实是中性形象,那么是否表明美的标准并不固定?

李银河:有道理,无论是地理横向或历史纵向地考察,美的标准都不是绝对的。经验表明,美的判断标准不应该被某一群体所垄断。在男权社会中,女人对男人心目中的女性美的认同,未必是发自内心的:男性认为玛丽莲·梦露那样才叫美,我作为一个女人就非得像她不可吗?是的,你当然不会象,因为每个女人都不可能象玛丽莲·梦露,这个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你要不要男人欣赏你?如果你说“NO”,那么好了,你当然可以尽情地一边孤芳自赏去,或者去搞玻璃(女性同性恋),这个是你的权利。我认为男女间在审美上互为取悦是天性使然,脱离了这个层面单纯地谈论男权、女权是毫无意义的,也是十分无聊的。我不能有自己的美的标准吗?李老师,既然是可以称为“标准”的东西,那么必然就有一个普遍和共同认可的概念在里面,打个比方,大家知道我们修房子有一个质量标准的问题,如果这个质量标准可以你定一个,我也定一个,100个人就定100个质量标准,那么我们可以想见的是,最后我们修出来的房子就是“倒声一片”了。

李银河:每个群体都有权利宣扬其认同的美的标准,但却不应该将该标准强加到其他群体的身上。很多时候,男性确实垄断着对女性美的判断标准,这种垄断对女人来说,很有可能造成伤害。

那么我要问的是,男性美的标准又是谁垄断了呢?如果人类审美的标准不由需要欣赏自己的那一方即异性来定,而是由同性自己来定,那到底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毫无疑问,这样下去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社会的同性恋化,或者说同性恋的社会化,我们祖先说出了非常客观的合乎自然之道的半句话,“女为悦己者容”,事实上另外半句话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没有说出来,那就是“男为悦己者容”。人类社会进步到今天,男权社会形态下的男权主义霸道让我们男性没有勇气说出那后半句话,在人类的文明历史上,我们有相当长的时间是一个谈“色“即等同于“女色”的时期,但今天“男色”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了,我们人类社会正在向着“全色”社会大踏步的迈进。

驳李银河“跨性别主义”的胜利

男女有别乃是因为性别的分工不同/在自然中经过上百万年进化

形成的/忽视男女的自然差别/就是对抗自然规律//

 

超女现象是一个人类审美文化严重倒退的现象,李宇春的拥趸号称“玉米”,实际上,这些“玉米”更多的是由年轻女性构成,透过超女现象的表面,我们看到的是女性的审美标准已经开始在由成长中的女性来制订了,这是一个可怕的征兆,女性美的标准不由男性来定,男性美的标准也不由女性来定,而由同性自己来定,除非他们和她们真的不需要对方来欣赏,也不需要吸引对方了,否则,男女这两大构成社会最基本的群体之间就难以给对方以肯定,那么他们和她们之间又如何进行和谐有效的对话?这是一个已经远远超出了男女之间靠宽容就可以解决问题的问题了,因为,自然法则告诉我们人类,吸引的前提是存在差异,而保有差异的原则是欣赏认同差异,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问题。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2007年的“快乐男生”,在进入十强的选手中我们没有看见中性化或者说脂粉气娘娘腔那种人妖状的东西,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那类脂粉气娘娘腔东西事实上已经逼近到了十强这个门槛前,这绝对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超女中性化的成功,显然给了这些个人物一个提示,中性化是获取成功的阿拉丁神灯,女人可以一擦就灵,为什么男人就不可以,事实是中国的审美土壤并没有给他们错觉,他们也真的这么做了,结果也不赖,因为他们只差那么一小点就跨进醒目的位置了。有一点点还可以值得我们欣慰的地方就是,毕竟对于“快乐男生”这样一个类似于“超级女声”全民参与的娱乐项目来说,就我们民族对男性中性化认可的走向来看,我们的审美观念还没有恶化到无药可救的地步,看来要作到男不男女不女的状况,我们的“粉丝”在迷茫中还有一大截路需要走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