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一学生也会得“开学恐惧症”?2016年02月24日 星期三B09 成长周刊

 xxjjsdt 2016-02-24

  烦恼:

  开学了,但强强却总是提不起精神。习惯了“寒假模式”的他,总觉得每天睡个懒觉,看看电视的生活方式“挺好”,对于学习总是提不起兴趣。高一学生哪能“恐惧开学”?父母带他到心理咨询室求助。强强终于说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强强表示,自己寒假期间其实一直在“思考”,但却没能得出结果。虽然已经升入高一,但强强却没能找到生活的目标。“或者说我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目标。原来想着考上大学就可以给父母交差,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似乎考不上大学,而且自己对学习似乎也不感兴趣,书本知识很枯燥,课文的练习和考试很机械,自己的学习习惯也不好,不喜欢复习,不喜欢预习,更不喜欢反思,上课认真听讲,但是下课自己不愿意碰书本,想着轻松些。”强强甚至流露出是不是应该继续上学的念头。父母难以接受,每天在家都劝他,父母越劝,越是盯,强强越不想去学校。

  指导:周爱珍(“陶老师热线”指导老师)

  恐惧开学的情况多发于小学生,高一男生为啥还会得“开学恐惧症”?强强的案例需要往深层次去分析。强强在学校的学习中遭遇到适应的困难,自然感受到挫败,在这种挫败的情绪的影响下,原来生活中压抑的没有处理的挫败感都被激发了,例如曾经被父母指责不如别的孩子的痛苦,曾经失败时经历的痛苦等,挫败感成倍增长。这种挫败感会通过行动缓慢、不打理自己生活、学习积极性降低等方面表现出来。

  如果只有这种低落的情绪,个体会表现很极端,严重的甚至会自伤。但是强强内在有求好、向上的一面,所以强强会表现出纠结、痛苦和不解,不想进入学校继续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主要是情绪在主宰,理性被压抑。所以强强会比较情绪化,对家长的举动敏感而多疑,容易将负面的情绪发泄出来,让父母更为其担心。在情绪主宰下的思考其实是有局限性,很容易走进死胡同。

  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要试图理解孩子,容忍急躁的情绪,倾听孩子的诉说,不要过分“说服”孩子。其次,家长和老师要对孩子保持足够的信心,理解这是孩子成长的机会,一定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对于强强而言,如果能试着将这些不解写出来或者说出来,将会有利于宣泄情绪,有利于理智性作出行动决定。强强也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探索内心的真正需求,从而更理解自己的行动、思想和情绪情感等。 杨甜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