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美街区制或可借鉴之处

 龚蕾馆藏 2016-02-24

欧美街区制或可借鉴之处

原作:龚蕾

 

 

    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若干意见》中,新建住宅小区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假设封闭住宅小区。

    在电影或系列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很多城市已有这样街区,最大的好处就是便利,街区住宅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德国柏林等遍布很多繁华城市。居民下楼拐个弯就到了办公室,再走出一个路口就到商场超市、学校校园也是开放式在街道里边,有步行街、公园、博物馆,地铁和公路的交通信息就在街道两侧。在纽约或曼哈顿的街道上,旅游者想游览城市或查找地图信息是非常方便。

    小区变街道,从物理空间上,优点是增加了公共交通道路的路网密度,坐车上下班可变成穿行街道步行,缓解交通人流高峰时期拥挤。商品服务、农贸市场、体育比赛、博物展览、科技活动等能以街道为单位,公共服务向公众开放,提升社区服务,有助于街道网络建设与线上线下服务提升。

    看到一篇文章,街区制有助于租户管制,以瑞典和纽约为例,这些年房地产市场发展很快,瑞典和纽约希望稳定租金价格,抑制投资,采取街道为单位进行管理,比如公寓、酒店、写字楼、酒店、仓库、商业铺面等,以街道为单位降低空置率,避免租金疯涨。

    举个例子,瑞典有个老太太,拥有十套房子,孩子们结婚迁往别处,这位女士使用两三间房间,为节省供热和清洁费用,关闭其他闲置房间,街道对租金有法律规定,推动释放出成千上万这样的闲置房屋,抑制投资。

    街区制从字面上看,就是居住于休闲为一体,包含居住、休闲、开放、人群、亲和,居民在一条街道上,就可以有各种公共服务、在商场购物、幼儿园和学校也是没有围栏,很像英国牛津大学城,剑桥大学就在市中心里面,剑桥就像是英国乡镇,牛津周边有宝马汽车厂,剑桥离市中心很近,有购物中心,很多留学生居住在当地人家出租房间,学校也不需盖很多宿舍楼。在一条街道上,管道维修、家电维修、电线灯泡、私家车停车场、公园、羽毛球场等服务均可共享。

    绿地、道路、公共服务、闲置仓库、停车场等的利用率可大大提高,更加集约、更环保、更有效地利用好每一分公共资源。更加融合鱼水关系,如纽约市某街道举办篮球赛、长跑比赛等。小区便街区,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街道卫生服务、娱乐服务等,有效提高能源效率,通过街道网络建设进一步细化与提升服务。

    英国在街区制推出后,街区市民曾自发成立非盈利慈善团体,保护城市建筑与历史景点,街区有助于推动社区网络建设,整合街道资源,进一步实现公共绿地面积比率,停车场、街道医院、商场服务、垃圾清理、治安管理等可以进一步整合提升,最大化利用各种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生活。

    在美国芝加哥,通过对街道车辆严格限制,可以减少排放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以街道为单位,有助于发展共享经济,减少主干道车流量,在高峰时期让司机通过街道抄近道。

    不过,街区制也有不足,楼下车流量增多,需安装更多隔噪音玻璃窗户。

 

(以上仅代表笔者个人一点儿不全不足想法,欢迎指导欢迎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