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杏帘在望》,看不一样的林黛玉

 快乐老年435 2016-02-24
从《杏帘在望》,看不一样的林黛玉

(按:本文为“品红”系列网文中的一则,作者“简单的水若”,天涯论坛“书话红楼”前版主。理科女读红楼,文字清雅,意旨畅达,极可品味。)

我和黛玉挺不一样,一向的喜欢李义山的诗,喜欢文辞卓绝立意新颖的作品。而经历岁月的淘洗,开始有了变化,喜欢端方沉稳的,喜欢那不张声势却透露出来的高贵气息。

题外话。

想说的是《杏帘在望》里的黛玉。

《杏帘在望》用四句诗,无声的告诉读者:林黛玉不是没有教养的人,不是小鸡肚肠的人,不是不会应对场面的人。

她是个大家闺秀!

我们习惯黛玉写“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习惯了她写“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还有“质本洁来还洁去”。这些代表他孤高人格,洁净灵魂和严酷生活环境的词句。

大家都看到了爱情生活中处处小心眼,时时闹脾气耍性子的黛玉,忘记了她还是个受过良好家庭教育,且真正长在精神贵族之家的女子。忘记了她和宝玉一样,其实很多事情,只是她不喜欢做,却不是做不来。

比方说应制,比方说颂圣。

从《杏帘在望》,看不一样的林黛玉

《杏帘》为四首应制之冠,是黛玉将最好,最美的文辞与才情给了最爱的人。这首诗里,她展示的不仅是才情,还是修养。脂批说:以幻入幻,顺水推舟,且不失应制,所以称阿颦。

还是从诗说开去:

首联:“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笔法清新自然。

杏帘、在望二字嵌入句首浑然天成,一看就是大家笔法。林黛玉若只有小胸襟,断不可写出此等意境。全书在其他地方描写她的小性儿等,皆因为情所扰,正处于恋爱中的女子,芝麻大的事,闹得天塌了般,再正常不过。

我们注意到林黛玉调琴了么?注意到他打赏下人了么?注意到她和湘云联诗了么?注意到亦能为大观园谋划了么?她是鲜活而高贵的女子,她知道她所处的阶级所应该做的任何事。

颔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是我最喜欢的。

全句全由名词排列而成,亦是高妙写法。几个词,两句话,一幅有远有近,有浓有淡,有动有静的水墨画跃然纸上。

我好奇,我们常见写撕心裂肺词句的黛玉,而未见写如此纯美词句的黛玉。皆因红故事的主线需要的是恋爱中的黛玉而不是居家生活的黛玉。顺便插一句,觉得87版的电视剧什么都好,惟独对黛玉形象的处理,处处都是哭,都是小性儿,误导了不少不看书与不认真看书的家伙们,认为黛玉就那样。

颈联是起、承、转、合中的转: “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

依然是白描似的写景,手法和画面感都已经转了。依然如上联的平实大气,依然不是我们熟悉的黛玉。反而若一位历经生活淘洗的中年人,已然青丝满地,已然经过人情世故的梳拢。

尾联自然该是主题了,应制。顺水推舟,高妙不着痕迹,哪里是我们熟悉的颦卿?分明是个随父亲见惯了官场仪节,懂得场面应酬的好姑娘。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说,诗言志,歌咏情,没有本心。写不出那样的诗,黛玉是个血肉丰满的美丽姑娘。

(微信公众号:hlmyj001,长按下图,即可关注“红楼梦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