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原创】败酱草种类(附:墓头回)

 为什么73 2016-02-24

[转载]【原创】败酱草种类(附:墓头回)

阅读:792015-04-18 07:24
标签:转载
就败酱草,我较详细地查了资料,归结如下,心想会对大家鉴别药材及临床用药有帮助。
华北、西北等地区及京津两地习用北败酱(苣荬菜)作败酱草用;江南地区习用苏败酱(菥冥)作败酱草用。这两种植物均无陈酱气味,恐非古代所用之败酱草。应以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及白花败酱的全草入药为正品。墓头回则是与败酱草类似的另一种药。
1.败酱草:
别名:败酱、鹿肠(《神农本草经》),鹿首、马草、泽败、(《名医别录》),苦菜(《本草纲目》),野苦菜(《植物名实图考》),苦猪菜(《江西中药》),苦斋公(《四川中药志》),龙芽败酱(《中药材手册》)。
来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为败酱科多年生植物黄花败酱或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于四川、河北、河南、东北三省等地。均为野生。
药性: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应用:①肠痈腹痛、肺痈吐脓、痈肿疮毒 ②瘀阻腹痛。
2 .北败酱:
别名:荬菜、野苦菜、野苦荬、苦葛麻、苦荬菜、取麻菜(《中药志》),苣菜(《河北中药手册》)。
来源:为菊科植物苣荬菜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全草,鲜品含全株乳汁。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系野生于荒山坡地、海滩、路旁。
药性:《河北中药手册》: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补虚止咳。
应用:治菌痢,喉炎,虚弱咳嗽,内痔脱出,白带。
3.苏败酱:
别名:大荠(《尔雅》),蔑菥、大蕺、马辛(《本经》)、析目、荣目、马驹(《吴普本草》)、老荠(《尔雅》郭璞注)、遏蓝菜(《救荒本草》)、花叶荠、水荠(《植物名实图考》)、老鼓草(《中国药植志》)、瓜子草(《中药志》)、洋辣罐(《辽宁经济植物志》)。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菥冥带果穗的地上部分。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产江苏、浙江、湖南等地。
药性:《本草纲目》:“甘,平,无毒。”《福建中草药》:“平、微苦。”入肝、肾。
功效:清肝明目,和中,解毒。
应用:目赤肿痛、消化不良、脘腹胀痛、肝炎、阑尾炎、疮疖痈肿。
4. 墓头回:
别名:追风箭、脚汗草、铜班道、虎牙草、摆子草。
来源:始载于《本草纲目》。为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败酱及糙叶败酱的根。主产于山西、河南、河北、广西等地。
药性:辛、苦,性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功效:与败酱草相似,兼有止血、止带。
应用:多用于崩漏下血、赤白带下等。
5.剪刀股(《救荒本草》)
别名:假蒲公英(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蒲公英(《广州药用植物名录》),鸭舌草(《广东惠阳中草药》),鹅公英(《潮阳草药》)。
来源:始载于《救荒本草》。为菊科苦荬菜属植物剪刀股的全草。原植物又名:低滩苦荬菜(《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主要分布于东北、华东及中南。
药性:苦、寒。归胃、肝、肾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应用:主治肺脓疡,咽痛,目赤,乳腺炎,痈疽疮疡,淋病,水肿,小便不利。
附图(图片自网络搜索整理):
黄花败酱及白花败酱
[转载]【原创】败酱草种类(附:墓头回)X

[转载]【原创】败酱草种类(附:墓头回)
[转载]【原创】败酱草种类(附:墓头回)
[转载]【原创】败酱草种类(附:墓头回)
[转载]【原创】败酱草种类(附:墓头回)
[转载]【原创】败酱草种类(附:墓头回)
[转载]【原创】败酱草种类(附:墓头回)
[转载]【原创】败酱草种类(附:墓头回)
[转载]【原创】败酱草种类(附:墓头回)
北败酱(苣荬菜):
[转载]【原创】败酱草种类(附:墓头回)
[转载]【原创】败酱草种类(附:墓头回)
[转载]【原创】败酱草种类(附:墓头回)
苏败酱(菥冥)
[转载]【原创】败酱草种类(附:墓头回)
[转载]【原创】败酱草种类(附:墓头回)
[转载]【原创】败酱草种类(附:墓头回)
墓头回(异叶败酱)
[转载]【原创】败酱草种类(附:墓头回)
[转载]【原创】败酱草种类(附:墓头回)
[转载]【原创】败酱草种类(附:墓头回)
剪刀股(《救荒本草》)
[转载]【原创】败酱草种类(附:墓头回)
[转载]【原创】败酱草种类(附:墓头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