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去”更要"走上去"

 恶魔传说 2016-02-24
原标题:“走出去”更要“走上去”——求索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之路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王素):近日,知名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预计到2018年,中国电影的票房收入将从2013年的31.3亿美元增至59亿美元,涨幅达88%,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不过,在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和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副巡视员栾国志看来,如潮的票房和喜人的数据说明中国电影市场这块蛋糕确实是做大了,但是其国际影响力并没有相应提升:“我们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与我们国际政治经济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很不相称。”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每年的电影产量700多部,但只有约10%的影片在海外市场发行。相比国内电影票房连续6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国产电影的海外票房收入在最近5年的增速只有11%。

  中国最大的民营电影发行公司博纳国际影业集团总裁于冬认为,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个电影强国的标志,什么叫强国,强国就两个标志,中国本土电影在本土市场具体有绝对优势,这是第一个标志。第二个标志,就是本土电影强大的海外出口。那么我们现在的出口能力在哪?覆盖东南亚没有问题,我们在东南亚中文市场具有绝对优势了已经。那么我们要进入海外的英文市场,需要时间。”

  相对于中国电影年产量的增加和票房的繁荣,国产片海外输出陷入尴尬局面。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的最新数据表明,2013年海外销售中国影片45部,比2012年减少了30部。

  事实上,中国电影探索海外市场的步伐已经走过了百年。1913年由美国人出资,中国人拍摄的《庄子试妻》,成为第一部输送到海外的中国电影;1935年电影《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2000年,华语片《卧虎藏龙》在全球累计票房2亿美元,带动了越来越多国产电影尤其是国产武侠大片“造船出海”,然而时至今日,国产电影在海外市场份额的却在逐年萎缩。

  以美国市场为例,斥资8000万美元的《赤壁》,北美票房仅获62万美元;内陆口碑票房双丰收的《让子弹飞》在北美根本找不到发行商;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在北美只收入6万美元,连国内票房的零头都不到。渴望走向世界的中国电影,海外征途屡次折戟。

  从事电影进出口工作近30年,中国电影最出色的幕后推手之一--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周铁东用“菱形结构”来形容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现状:“菱形的顶端是那些通过合拍方式‘走出去’的影片,成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主渠道。菱形的底端则是那些通过电影节获奖、电影节入围、或者展映的方式跳向目标市场的小众的文艺片,是非常小的市场,主要面向欧洲市场。‘菱形结构’的大肚子,众多的能够真正体现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主流影片,在外国人眼中,是在讲述着一个让他们的观众看不懂的中国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