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尹鸿:电影强国之路——提升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龙泉清溪 2023-06-15 发布于山东

编者按:日前,在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之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在题为《坚持中国特色,创新电影语汇,不断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演讲中,强调在电影强国的建设中,中国电影必然承担着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

Image

国际竞争力是电影强国的重要指标。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是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和电影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竞争力的应有之意,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01



      从走向世界、影响世界到改变世界

中国电影经历了从走向世界到影响世界的历史过程。80年代之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第四代导演、第五代导演的影片才真正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之路。在随后的40多年中,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经历了进入国际主流电影节、进入国际主流电影市场、进入国际主流电影工业的三个发展阶段,在世界电影格局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下,中国电影在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过程中进入了一个试图创造新的世界电影格局的新阶段,这体现了中国从走向世界到影响世界甚至试图改变世界的必然过程,既证明了中国电影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说明中国电影试图发挥更大的全球文化影响和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如果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那么中国电影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求极大地提高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并通过电影这样一种最容易流通的媒介来提升整个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力和影响力


02



      快速成长的内需市场与发展受限的国际市场

过去二十年,借助于电影行业的产业化、市场化改革,中国电影获得了快速甚至是高速的发展,电影产量、影院和银幕数量、电影票房、电影观影人次等重要数据都在全球数一数二,国产电影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了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中国电影成为亿万中国人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长津湖”系列、“战狼”系列、“流浪地球”系列、“我和我的祖国”系列等具有强烈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情怀的国产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领跑者。

Image

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国家的电影创作也自觉地改变了对中国和中国历史的叙述态度、符号体系,“妖魔化”中国的刻板印象得到明显改变,功夫、熊猫、花木兰、茉莉花等中国传统文化视听符号和现代中国城市、乡村和社会的“美好形象”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世界各国的电影影像中。可以说,中国电影的发展成就,为中国电影提升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准备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Image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与中国电影发展的巨大成就相比,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所期待的深度、广度和强度。至今为止,国产电影虽然国内票房的纪录不断被突破,但是华语片海外票房的最好成绩依然是由2000年《卧虎藏龙》的2.1亿美元所保持,2002年出品的国产片《英雄》国际市场1.5亿美元的成绩20年来从来没有被刷新。本年度六月为止,《满江红》《流浪地球2》《熊出没:伴我熊芯》分别以6.67亿、5.98亿、2.21亿美元的票房成绩,位居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的第四、第五、第十二位,共有五部国产电影进入本年度全球票房前二十。

Image

但是,这些高居榜单前列的影片,主要还是依靠内陆单一市场,本土市场之外的传播能力明显不足。以全球排名第四位的《满江红》为例,其内陆票房为6.54亿美元,而海外总票房则只有1300万美金。全球排名第五位的《流浪地球2》,内陆票房5.8亿美元,而海外总票房则为3000万美元,虽然这已经是本年度和近年来海外票房最高的国产电影,但海外总票房折合人民币2亿多,相比其超过40亿的内陆票房来说,只相当于其5%。

如果我们比较排名第一的影片《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其全球票房为12.8亿美元,其中北美本土票房仅为5.6亿美元;全球排名第十的日本电影《铃芽之旅》,其总票房为2.88亿美元,但日本本土票房仅为1.04亿美元。可以说,全球票房前二十位的大部分非中国影片,其海外票房都远远超过本土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电影目前主要还是面向内需市场,海外和国际传播力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03



     中国电影需要形成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竞争力

在电影强国的建设中,中国电影必然承担着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必然需要“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因而,“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語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善于运用各种生动感人的事例,说明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智慧”。这些重要观点,既是对国际传播的总体要求,也是对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期许

应该说,近年来中国快速发展的势头、中国电影中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和中国国家意识,对于电影的国际传播,难免会形成一定的文化硬度或者锐度,不仅会产生部分国外观众难以完全理解的“文化折扣”,也可能会引发一些不同政治立场和政治观念的媒介和人士的“敌意抹黑”“故意放大”。

当然,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全球性特别是欧美国家主导的全球性,可能已经不再是中国电影所追求的目标中国特色、中国道路、中国信心、中国模式将更加旗帜鲜明地被强化和突出。曾经努力走向世界的中国电影,如今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客观存在。中国电影需要有一种新的方式提升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04



     建构通用内容体系、国际传播体系、全球市场体系


在“逆西方化”的国际大环境中,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一方面需要对内不断强化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另一方面在国际传播中也需要打破文化隔阂。“一方面我们需要继续实施灵活有效的市场适应性策略,提供符合国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必须争取竞争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市场规则的制定,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掌握市场的控制权,在国际贸易中最大限度地保护文化多样性和本国的产业利益。”

首先,应该建构既能满足中国观众精神需求又能为全球观众带来价值共享的电影文化“通用体系”。好莱坞一直“避讳”自己的“美国电影”身份,总是愿意宣称为全球而不是美国生产所谓的“世界电影”。即便某些带有明显国家意识的电影作品,都必然会用自由、平等、正义为核心的人道主义价值观进行包装来“遮蔽”其作品的“国家符号”。

这些影片通过种种策略,穿透文化壁垒,使跨国传播的“文化折扣”最小化,令不同国家、不同市场的观众意识不到这是一部“美国电影”,而是将其作为“通用”文化产品来接受,甚至还会带来某种文化“亲近”的想象。中国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国情的复杂性,必然会催生一大批以满足国内市场为主的电影,但是中国还需要生产出更多具有全球共享价值的电影产品,才能真正成为世界性电影强国

一方面我们不必用民族性排斥民主、自由、平等这些被现代文明所认可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用“以人为本”的中国价值观来丰富改造“西方主导”的共享价值观,使之成为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用中国文化带给世界以文化营养。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中国眼光看世界,甚至有的人会过度强调“中国中心”,但同时我们还需要用世界眼光看中国,用世界眼光看世界,将中国利益纳入全球共同体之中来思考,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能真正做到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成为世界电影最有活力的一部分

其次,建构适应全球市场的国际传播体系。一方面中国有可能超越北美的广阔本土市场作为坚强的发展“根据地”,另一方面又有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崛起”背景支撑,因此,通过更加积极的开放合作机制,通过借力发力、借船出海为契机,再逐渐培养跨国性文化和电影企业,通过吸引大批海外境外优秀电影人才,通过大胆采用不同国家和传统的故事题材,通过重要产业环节的全球介入和深入,我们完全有可能在满足本土观众、华人观众需求的同时,生产出更多能够满足世界不同市场观众需求的产品。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能不仅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而且用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去丰富、完善世界文化,让中国与世界人心相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享性电影文化

第三,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应该需求导向、差异供给。中国电影在全球传播过程中,应该寻找各国不同的需求差异,从“空白处”“薄弱处”进入国际市场。欧美、亚洲、一带一路沿线等不同地域的受众需求有共性更有差异。应该对地理空间、文化圈层进行细化,真正找到与这些国家的受众之间的沟通点,用更加亲和、平等、人性的方式叙述中国故事。

中国功夫片一度风靡东南亚和欧美,还是因为其提供的武术文化,从动作到故事,从人生观到世界观,都有一种差异性,用一种陌生的方式创造了对于公平正义的共同追求。此外,日本等东亚国家对于中国历史的热衷,使“三国”“西游”等IP不断重写,体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性需求。找到不同需求,才能降低“文化折扣”,找到中外观众共鸣共情的题材和叙述方法。

某些中国特有的现实状态和生活方式,在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中很难理解,例如孩子上学升学、家庭婆媳关系、复杂的官场职场文化等,但是更加强烈、简单的人性故事、情感故事、类型故事,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特别是动画片这种简单流畅的艺术呈现,往往更容易被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人所接受。这些年,随着影视、动漫、游戏在互联网平台的传播,新的文化审美正在世界各国的年轻群体中扩散,“国风”“国潮”新形象和新气质逐步成型,许多国家的青年观众对这些进行过创新性转化的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电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元素,打造电影IP,形成满足不同需求的电影产品。

中国电影在巩固本土根据地之后有可能通过不同区域发展策略获得更重要的全球地位。当然,这个过程必然是复杂而艰难的,我们要与中华民族复兴的整体历史进程相匹配,既要突破许多习惯性的文化、艺术和美学观念,也要变革和创新限制中国电影视野、活力和动力的体制机制,从而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认识基础上,形成中国电影的全球文化观,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共享的文化价值体系,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完成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变。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指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世界的文学。”我们相信,中国电影也将克服“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将中国故事转化为世界故事,让世界故事更加丰富多彩、美美与共,从而使中国电影成为中国和世界观众真正意义上共享的“公共财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