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级砚赏——历代名砚

 lwdalian 2016-02-24

砚台之家——传承和推广砚文化

清·张联第铭绿端砚

铭文:1. 圆若用智,静则生明。我心不可转,惟持其平。谷生詺。2.博泉判押之研。

说明: 椭圆绿端砚,做工规矩,包浆温润自然。绿端产于小湘峡,较为稀少,被大家所珍视。配红木天地盖。

清·朱为弼像砚

铭文:盘谷之石,如端溪良,琢以为研,成圆相光,研北之人,亦行亦藏,饮且食兮,寿尔康,茮堂先生自铭。南叔书并刻。说明: 爱砚之人将自己与砚等同,朱彝尊、高凤翰、沈石友等藏砚大家均有将肖像刻之于砚的,可见朱为弼亦是爱砚之人。砚面琢朱为弼小像,寥寥数笔,然神情生动,栩栩如生。配红木砚盒。

清·余甸、黄任铭端砚
铭文:1.水岩神品。印文:田生  2.轩闲安得如汝寿,坡公句。印文:莘田自赏 古香斋 十砚轩图书 

说明: _长方淌池端砚,造型简洁大方。朴素古雅,得文人青睐。配红木砚盒。

清·李馥藏余甸、黄任铭端砚

铭文:1.墖坑异产。印文:冻井山房  2. _他山石,天匠刮,方井成,泉始达,寒不冰,暑不渴,君子使活泼泼,甸。印文:余田生 3.曾在李鹿山处。

说明: _端砚,方正有度,典雅大方,具有文人儒雅之气。配红木砚盒。

明·海屋添筹端砚

说明:海屋添筹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筹是古代用竹、木制成用来计算的工具。此典故出自苏东坡《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吾辄下一筹,迩来吾寿已满十间屋。”此砚海天一色,雕仙鹤、海屋、波涛,雕工精美,技术高超。仙鹤衔筹飞向海屋,表示人间桑田又变沧海,寓意人间添寿一万年。配紫檀木砚盒,浑厚大气。

清·潘耒铭随形砚

铭文:1.割乘龙耳,截孤云角,去其雕琢,完此幽璞,退谷老人。 2. _砚为旧雨所遗,喜其形古怪,留为枕秘。康熙壬戌与禾郡朱锡鬯、李武曾同寓都门,孙少宰过而赏之,此万州金星石,过端溪远甚,即请少宰铭之,锡鬯隶焉,吴江潘耒。

说明: _随形砚,随璞而作,彰显了砚石的自然之美,几名文士合作铭文,更添了几分雅趣。配脱胎漆盒。 

清·沈树安、觉堂铭方渠端砚

铭文:1.墨池,树安学书之研。印文:沈氏 2.方以行义,圆以用智。道光甲午雪舫为树安铭。3.法天象地,蕋芳。 4. _中规中矩,宜今宜古,云根初移,墨龙飞舞。树安自铭。说明: _配红木砚盒。 

清·许修直藏老坑平板端砚

盒内题字:此石系端坑,天青、胭脂晕、蕉白质地,佳而发墨也,微有青花数点。口口口口。

 说明: _此砚石质佳而易发墨,有天青、胭脂晕、蕉白、青花等石品,主人视其为上品,配以黄花梨木砚盒,盒盖原嵌玉(现已失)。观其盒内题字风格与署款的残留痕迹,题字者应为许修直,款识为“百研室主题”,钤印为“百研室”。

清·许修直藏徐咸清铭端砚
铭文:1._一片寒泉石,亏焉润且坚,披图成笑笑,堪人米家船,徐咸清。 印文:仲山 博学宏词 2.百砚室。

说明: _着录于许修直《历代名砚拓本》。配红木砚盒。
铭者简介: _徐咸清[清],字仲山,浙江上虞人,国子生,康熙十八年举鸿博。精字学,有《资治文字》百卷,毛奇龄称为古今巨观。

吴昌硕、沈石友、邵松年铭和轩氏紫云砚

清·蟠虺纹钟形端砚

铭文:_ __文武静不廷,卣夏燮百邦,于秦执事。作孟和。 出版:《中国古砚谱》图81,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说明: _仿古青铜钟,鬼斧神工,为典型之乾隆工艺。依青铜纹饰亦步亦趋,精雕细琢,却又不失大气及灵动。摹刻秦公钟铭文,苍茫浑厚,圆转流丽,气息高古。此砚集石佳,形美,工细于一身,乃珍贵佳砚。配紫檀天地盖。

清·广玉铭老坑端砚

铭文: _芙蓉之逻,麢峡之滨。有山齾齾,有水鳞鳞。灵毓瑌,秀结琳珉。肌丰以腻,理密而纯。滑不留手,破欲吹唇。廉隅励节,矩度持身。端人如此,其曰可亲。嘉庆丁巳,桂亭广玉识。印文:春雨江烟 桂亭

说明: _广玉于乾隆五十九年知肇庆府,嘉庆元年开采端溪砚石。开采砚石约七千余块。此砚当为其监工开坑时所得,作行书铭文对端溪风情及端砚质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具有极高的砚史价值。此老坑端砚造型简略,具有浑厚之气,石质细润,为老坑中佳品。配紫檀木砚盒。

参阅: 1. 《兰千山馆名砚目录》

清·焦循铭福禄寿歙砚
铭文:_歙石金星,是为上品,颉顽端溪,温润缜密,助我说经,殊惭匡鼎。北湖里堂焦循铭。 

说明: _金星歙石,雕工精细,构图典雅,线条流畅,刀法洗练,石质细腻光洁、缜密温润,伴有金星,为砚中之上品,可媲美端砚。蝙蝠、灵芝、鹿、山石构成一幅佳图,寓意 “福、禄、寿”。配红木砚盒。

清乾隆·御制仿唐观象砚

铭文: _仿唐观象砚。古圣观象,意在笔前。卦虽画八,理具先天。伊谁制砚,义阐韦编。四维四隅,匪方匪圆。弗设奇偶,全体备焉。玩辞是资,选石效。滴露研朱,用佐穷年。乾隆丙申新正御铭。印文:德充符 会心不远 

说明: _清乾隆时期仿唐宋砚式流行,此仿唐观象砚为其一,为众砚之首,亦为乾隆帝赏赐之物。八棱形,砚面无边,平坦宽广,八字形墨池。背阴刻御铭,法度谨,规矩雅致。配红木砚盒。 

清· 沈焯、余子衎铭柳如是小像端砚

铭文:_河东君像,摹松壶居士本。竹宾。印文:竹宾

砚盒铭文:1._折其角,无岳岳。此君子处世之道也。而用以励吾学。敬之仁兄大人属。竹宾。印文:沈焯

2.敬之大兄大人雅属,子衎余杰写。 

清·傅玉露、陈子奋铭龙纹端砚

铭文:1. _产于粤,逰于燕吴,顾氏画井田,伴我芸阁归林泉,如影随形二十年。傅玉露。  2.润通月窟,洗就云溪。子奋。印文:子奋 

3.傅玉露清康熙进士,荐举鸿博,着《玉笋山房集》。榕华。印文:雨花 夜坐轩 

陈子奋铭平板端砚

铭文:1. _毛主席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主席沁园春·雪,一九六六年十月榕华同志属,陈子奋敬刻。印文:奋翁

清·冯继龄铭圭池端砚

铭文:_宋严精华治平后,五百年来所未有也。藏以适君子之用,岭南冯继龄识。印文:臣龄 江长 

清·卢云乔铭门字形端砚

铭文:_水墨青花漾碎冻,洞石精腴第壹种。卢云乔文房无上神品。印文:云乔 珍赏

说明: _水墨青花,碎冻荡漾,洞石精腴,被主人奉为无上神品,可见宝贵。砚作门字形,简洁明快,典雅大方。侧作隶书铭文,浑朴古穆,气韵生动。配楠木砚盒。

清·丁斋铭井田老坑端砚

铭文: _砚有铭,则章第,画法丑,镌手拙,玷佳石,又不知虚左以待矣。丁斋主。

清·计氏白蕉砚

铭文:1.计氏白蕉研之一品。石公。

2.六六十蒙叟自写小象,钝厂刻。

砚盒题字:_端溪白蕉研,癸亥夏观并题签。竹垞铭。印文:竹垞 

清·麻子坑平板端砚

说明: _麻子坑平板端砚,色艶丽,质温润。有青花、火捺、翡翠斑等石品。配红木砚盒。

清·老坑平板端砚

说明: _平板端砚,老坑质地,集冰纹、青花、金线、火捺等名贵石品于一身。配红木砚盒。

清·老坑蕉叶白端砚

铭文:_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制同拱璧,形如缺月。星园居士为棠村主人题研。

说明: _随形端石,形似缺月,古拙素雅,有蕉叶白、火捺、青花等石品。蕉叶白色青绿嫩黄,娇嫩无比。背面有大块翡翠斑,颇添异彩。配漆制砚盒。

清·梅月纹端砚

说明: _梅月一直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题材,精神之寄托,内心之写照。此梅月砚造型独特,“神明于规矩之中,变化于规矩之外”。配红木砚盒。

清嘉庆·竹节形歙砚

铭文:_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空处也无心。嘉庆乙丑夏月。春晖学舍珍选。 

清·端溪图端砚
铭文:端溪图。道光丙戌岁仲冬日造。钤印:长乐名家 梁章巨印 

清·祁阳石玉带砚

说明: _祁阳石,产于湖南祁阳县,石质温润细腻,多呈紫红色,石色匀净,常见浅绿色石脉,称之为紫袍玉带。

清·老坑鼓腹抄手端砚

说明: _鼓腹抄手端砚,形制简约,古色古香,线条凝练、挺拔,体现了中国高超砚雕艺术。配红木砚盒。

清·张均衡旧藏,石韫玉铭夔龙纹端砚

铭文:_蜀道难,如上天,草军书,十万言。惟吾与汝相周旋。云龙睽睽升于天衢。独学老人书。

清·五风十雨端砚

铭文:五风十雨。

说明: _砚上端刻“五”字,与砚形成“五风”二字。砚反面刻“十雨”二字,合为“五风十雨”,言为风调雨顺。在古砚上较为常见,构思巧妙,独具匠心,寓意深刻。配紫檀木砚盒。

清·风字形松花砚

说明: _选用松花石为材,风字形,砚面起双边,随形而起,弧线优美,线内饰勾云纹和乳钉纹。整体造型娴静典雅,配红木天地盖。

清·钟形端砚

说明:_仿古钟形、风字形砚面,边饰回纹。背面饰古铜钟纹饰,雕工精美。配红木砚盒。

清·钟式龙纹端砚

砚盒题字:贡砚九式之六。钟形砚,类风字形,砚额雕夔龙纹,砚缘雕回纹,砚背分四层,分别雕树叶纹、云龙纹、夔龙纹、鸟羽,琢制精到,洵出自名家之手。

清·卢葵生制漆砂砚
铭文:葵生。

说明:漆砂砚流行去清代中期,大部分出自卢葵生之手,其为扬州制作漆器的能手。《漆砂砚记》称卢葵生“高雅通古,极为杭人袁枚简斋所称许,见彼集中。葵生能世其家,尤擅六法,优人能品,交流多文学之士”漆砂砚以木材为胎骨,大漆调入极细沙粒髹成砚面,胎质轻巧,坚细耐磨。此砚配以红色漆面砚盒,面嵌螺钿成荷塘佳趣图。 

清·唐云旧藏,张之洞铭大西洞端砚

铭文:重开大西洞砚,无竞居士。

唐云铭井田歙砚

铭文:食破砚,视良田,肥以火,大有年,此经火歙,烂缦发墨。甲辰秋得于歙。乙巳春铭于申。杭州唐云。

清·唐云旧藏,海螺纹白端砚
说明: _1.唐云旧藏,来源于大石斋专场。

 2. _海螺在古代作为一种乐器,历史悠久,为佛教法器之一。在我国北方民间广泛流传。此白端砚,质地细腻洁白,似和田美玉一般,砚面作海螺,以海螺口为墨池,边饰回纹,此砚制作优雅,具有一定的佛教意义。配红木砚盒。

清·汪复庆制云雷纹庙前青歙砚

说明: _清代藏砚者多,制砚名家亦伙。汪复庆是继王岫君、顾二娘后的又一位砚雕名家。汪复庆制砚以歙砚为主。此砚石质细润坚实,乃歙中之佳材。作淌池式砚面,平正宽广,边饰云雷纹,精雕细琢,颇见作者功力。此砚纹式简单,造型简约,却显得落落大方,意趣典雅。配漆制砚盒。

清·许作屏铭荷叶端砚

铭文:_珠翻颗颗,风卷田田。一泓香暖,烟水无边。临池宝此,笔华生莲。画山题。印文:花开见佛

张景安制瓜田绵绵绿端砚

铭文:瓜田绵绵。景安制砚。印文:张

说明: _张景安乃海派砚雕大师陈端友的弟子,传其衣钵,作品神韵自然,惟妙惟肖。此仿生绿端砚,以丰瓜为题材,雕工细致入微,茎叶藤蔓无不表现的淋漓尽致,寓意吉祥深刻。绿端为端石中之稀有砚材,石质细腻纯洁,色泽青绿纯正。以此作材作丰瓜砚,可谓恰到好处。配红木砚盒。 

清·高眼云月纹端砚

说明: _此砚方正有度,砚面以高眼为月,周浅雕云纹,给人一种月明星稀清幽之感。配紫檀天地盖。

清· 太狮少师端砚

说明: _长方端砚,石色灰紫,质温润,落墨处精雕子母狮戏球,神态生动。

清·彭演铭长方端砚

铭文: _含太一之元气,凝金寒而玉腻,倩鬼斧与神工,出峡山之灵异,晴窗摩挲,云蒸霞蔚,光润而洁,晶莹而澈,坚比琐珉,湛若冰雪,受磨不磷,破淄不涅,愿订公以石交,遂镌赠而为别。古禺彭演铭。印文:彭演。

明·朱家祥藏眭嵩年铭端砚

铭文: _斋中一砚真奇材,端溪六寸横安排,以几为匣髹髪贴,紫云绿雨摩幽崖,平方正直谁量裁,羲之宅裏一片阶。庚寅立秋后二日书于揅经室,眭明永跋。印文:某生

清·盛复初等铭蕉叶砚

铭文:1.小窗愁雨。以简。印文:以简  2. _绿天一片云。盛复初题。印文:春谷 3. _蕉叶其形,云根其质。清淑所锺,式侔圭璧。浚发灵明,永保无斁。袁枚铭。印文:随园

收藏印:古亳刘游收藏 神品 

清·郭尚先铭九天珠玉端砚

铭文:九天珠玉。印文:仁寿研斋 

清·枫叶形端砚

说明: _枫叶形端砚,设计巧妙,繁简有度。以一大叶为砚面,周边辅以小叶,相迭之处构成墨池。砚台高处有一鸡公眼,此眼乃坑仔岩端石之特征。配木砚盒。

清·风字形歙砚

说明: _风字形歙砚,色青灰,质坚实。墨堂平坦宽广,墨池深凹,底承三足,简约大方,为文人雅士喜爱。配黄花梨天盖及蓝锦布盒。

清·忠贞后裔澄泥砚

铭文:忠贞后裔。

清·龙福云纹老坑端砚

说明: _老坑端石,集多种名贵石品于一身。薄意雕龙蝠云纹,细腻流畅。配红木砚盒。

清·老坑山水端砚

说明: _作山水砚以清初王岫君为最佳,格调高雅,别有趣味。此老坑端石,石色微青偏紫,质细嫩温润,有青花、金线等石品。正面作平板状,背面随形之起伏山水图,层次分明,意境深远。配红木砚盒。

元·直眉纹鹅形歙砚

说明: _鹅是纯洁和高雅的象征,颇受历代文人的喜爱。鹅砚历史悠久,造型独特。整砚作鹅造型,砚面及砚池位于鹅背,旁边附以羽毛,砚下承三足,似二脚一腹。配红木砚盒。

宋·直眉纹鹅形歙砚

说明: _鹅形歙砚,宋官作之品,造型优雅,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线条艺术和造型艺术,为鹅砚之翘楚,宋鹅砚的代表作。配漆皮砚盒。

寿桃形虾头红澄泥砚

说明: _折枝寿桃澄泥砚,色泽纯正,雕工精细,制作精良。配红木砚盒。

清·张镠铭蕉叶纹澄泥砚

铭文:不雕不饰,体制天生,背为蕉叶,破而不成,绿天吟赏,风声雨声。老姜。
说明: _砚体小巧灵秀,造型独特,雕琢简洁,颇具风姿。配红木砚盒。

明·云凤纹仔石端砚

说明: _坑仔岩仔石,自然天成,浑厚大气,具有明代端庄凝重的风格,却又不失流动。作者因材施艺,以高眼为凤眼,匠心独具。配犀皮漆盒。

云蝠纹冰纹端砚

说明: _老坑端石,砚堂冰纹,金线相互交织,若隐若现。周围刻云蝠纹,行云流水,流动感强。料硕大,浑朴大气,质地佳易发墨。配瘿木砚盒。

清·饕餮纹辟雍端砚

说明: _辟雍式端砚,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水渠,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为璧,璧通辟,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此辟雍式端砚,下承三足,作饕餮纹,周雕以饕餮纹及夔龙纹。工艺精湛,应为清中期佳品。配红木天地盖。

清·老坑长方端砚

说明: _砚石呈蓝紫色,砚面遍体青花,隐约其中,集蕉叶白、胭脂晕、火捺、鱼脑碎冻等石品于一身,为冻石端砚,实为罕见。配紫檀旧盒,做工考究,与《故宫大系·文房四宝》P170,李鸿宾(两广总督)进贡“寰海镜清砚”系出自同一石。

清·顾皋铭龙凤纹端砚

铭文:1. _崇文册勋袭,封万石泉,采擘七香,酣饮—笏,缜如栗如,虚中守黑,德言不朽,训典是式。顾皋泐铭。印文:臣皋私印 辛酉状元  2.肇庆太守丁澹斋赠石,王氏杏花厅制用。

清·海天初月高眼端砚

说明: _随形而作,波涛流云相围形成砚堂,砚额处有高眼,视为明月,风起云涌,云水相接,变幻莫测,气象万千。配红木砚盒。

清·回纹鱼脑冻老坑端砚

说明: _老坑端砚,乃嘉、道时,卢坤督粤时开采的老坑石,俗称“卢坑”,石质细腻润滑,入水火捺、鱼脑冻隐现。抄手式,淌池式砚面,边饰回纹。砚配红木砚盒。

清·王顼龄铭歙砚

铭文:_余素好古砚,暮年得此,如获环宝,书此数语以示子孙,当世世珍藏,与天地同不朽也。雍正二年十月王顼龄识于燕山邸舍。

清·一枝梅随形端砚

说明: _梅花傲雪而立,坚贞不渝的高尚品格,为文人雅士所衷爱。历代都有很多咏梅诗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此砚随形而作,借石之皱皴,作古梅一枝,凌寒留香,独步早春。配黄花梨砚盒。

清·抄手淌池端砚

说明: _中国人审美追求素雅,讲究线条艺术。此端砚雍容大方,素雅有致,造型简洁朴实,然线条劲挺有力,体现了中国高超的线条艺术。配紫檀木砚盒。

清·太白醉酒端砚

说明: _酒仙李太白,头戴逍遥巾,闭目长髯,着官服佩革带,环抱酒坛,酒兴正浓,右手拿酒勺不离酒坛,意欲再饮,欲有“斗酒诗百篇”之举。此砚造型独特,形象生动传神。配红木砚盒。

清·鱼形端砚

说明: _仿生砚,依石之形,略加修饰,刻出鱼头、鱼尾。鱼身打磨成砚堂,构思巧妙,形象生动,别具一格。粗旷中见精细,抽象中见写实,为难得的仿生砚。配红木砚盒。

麻子坑随形端砚

清·老坑玉兰花形端砚

说明: _老坑端石,有青花、火捺等石品。琢为折枝玉兰花形,以整片花瓣为砚面,清雅、舒展。配木砚盒。

清·横眉回纹歙砚

说明: _龙尾歙砚,色黑,伴有眉纹,长方形,作长方墨池,此砚线条洗练,造型简洁素雅。配红木砚盒,锦垫上粘有“十砚斋”藏印蜕。

清·福寿延年端砚

说明: _“蝠”通“福”,龟是长寿的象征,此砚雕蝠,龟纹,寓为福寿延年。配紫檀木砚盒。

清·随形老坑端砚

_老坑端石,石质细润幼嫩,如婴儿肌肤一般。色质艶丽,翡翠斑色青绿。石品丰富,具有青花、火捺、天青等石品,砚面有活眼二颗。配红木天地盖。

清·赵之谦铭琴式端砚

铭文:研为琴,待赏音。子有属铭,撝叔。 说明: _1.杭州文物公司友情提供。 2. _端石,琴式,简约雅致,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赵之谦之铭文恰到好处:“研为琴,待赏音”。配木天地盖。 

清·淄石石鼓砚

_清中晚期金石学兴起,石鼓文等名碑刻被文人士大夫视为至宝,时有将石鼓文内容摹刻于砚,此为石鼓第二砚,以淄石为材,作碑形,正面作砚额作碑额状,形制奇古。背面作背形,石鼓文内容摹刻其上。配红木天地盖,盖上书“石鼓第二砚”。

清·五蝠祥云端砚

_长方端砚,朴实浑重,雍容大方,作淌池砚堂,砚缘刻五蝠祥云纹,纹式粗犷大气,粗犷中见精细,形象生动传神。配木砚盒。

清·山水人物端砚

说明: _长方回纹端砚,作山水图,云烟缭绕,屋宇隐于林中,屋前山坡之上,一童身背一篓,朝家走去,前有一狗立于坡上迎接小主人,形象生动传神。配木天地盖。

明·洮河石兰亭砚

说明: _兰亭砚始于宋,多以洮河或绿端为材。此洮河兰亭砚,古朴浑厚,端庄凝重,表面斑驳,岁月痕迹明显。砚面及砚背作鹅群,典出羲之爱鹅,砚侧浅浮雕兰亭修禊图,茂林修竹,群贤毕至,吟诗作画,畅叙幽情。

清·虾头红夔龙纹澄泥砚

说明: _虾头红澄泥砚,采用澄洗之细泥烧制而成,色赭红纯正,质紧密细润,饰夔龙纹,纹样飞动飘逸,美仑美奂。配红木砚盒。

清·梅纹端砚

说明: _梅纹端砚、老坑质地,砚堂有金线。砚右上端琢梅花一枝,俏丽有致。配紫檀木砚盒。

清乾隆·山叟铭抄手端砚

铭文: _厚而静以仁,刚而温以德,宽平正直,独宜翰墨。乾隆六十年秋八月山叟题于济宁舟中幷题。

印文:无棣张氏云在草堂赏鉴章。

说明: _此砚台为王一平生前藏品。王一平是1932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建国后长期担任上海市领导工作,工作之余雅好收藏,所藏书画文玩极具品味,体现了一位老干部的儒雅胸怀。此拍品由其家属提供。抄手砚始于唐朝,盛于宋代,是宋朝的代表式样之一。此抄手端砚比例上有异于其它抄手,但做工及石质均属一流。配红木天地盖。

清·小玲珑山馆款夔龙纹端砚

铭文:小玲珑山馆。

 说明: _此端砚大方又度,长方海波纹,背刻夔龙纹,纹饰简约大方,古拙雅致。小玲珑山馆为马曰璐馆名。配红木砚盒。
铭者简介: _马曰璐 (1697~1766),字佩兮,号半槎。马曰管弟。国子生。与兄并荐博学鸿词,不就,名重一时。好学、工诗、喜结客,一如其兄。

清·坑仔岩平板端砚

说明: _平板端砚,体大方正,质坚润泽,石品丰富。对于砚台而言,最讲究的是其发墨功效,此砚质细润,易发墨,为砚中之上品。配红木天地盖。

金钱火捺平板端砚

说明: _质地坚实、细腻,纹理天然雅致,造型厚实、端庄。配天地盖。

清·曹振镛铭夔龙纹歙砚

铭文: _端方静默绝尘障,知白守墨性所尚。功深琢磨善韬光,铅椠从容窥意匠。古歙曹振镛。印文:丽笙。 

清·鲍源深铭端砚

铭文: _峙中流,作砥柱,立身之,义于斯,取一片石,足千古。光绪壬午冬穆堂铭砚,子孙永宝。

 说明: _长方端砚,厚重端庄,正面为墨堂,背面覆手浅雕中流砥柱纹。配红木天地盖。

铭者简介: _鲍源深(1811~1884),字华谭,号穆堂,澹庵,安徽和县人。清道光二十七进士,后改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历任国史馆协修官,纂修官,后授工部、礼部左侍郎,吏部、兵部、户部右侍郎。

清·辟雍式煨瓷砚

龚耀庭制雪景瓷砚

铭文:_折枝梅回归。龚耀庭作。砚底印文:龚耀庭
作者简介: _龚耀庭(1910~1975),陶瓷美术家,江西南昌人。造诣颇深,对青绿、浅绛、雪景等 尽其所长。1959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陶瓷艺术家”称号。绘画意境深远,格调高雅,自成一家,是景德镇颇有影响的粉彩工笔山水画家。

刘硕识制山水老坑端砚

铭文: _山崇林峻,风摇气凈,花盛木荣,源洁流清,丙戌岁末。石色。
说明: _端溪老坑石,因材施艺,制幽谷鸣泉图,幽谷葱郁,宁静,仿佛有清风拂石,泠泠有声。构思巧妙,刀法老练简约。配红木砚盒。 

李铁民制夔龙纹红丝砚

铭文:铁民。

 说明: _红丝石砚,颜色绚丽,石纹流美,砚缘刻夔龙纹,背仿古青铜器龙纹垒纹。琢工精致,一丝不拘。配红木砚盒。

清·蟾蜍吐祥云端砚·铜墨盒

墨盒铭文: _惟性所宅,真取弗羁。拾物自富,与率为斯。筑屋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右录诗品。绍周三哥清赏,弟懿孙赠。 

 说明: _端石,小巧玲珑,然不失大气,砚缘及砚周刻海水云纹,背刻蟾蜍吐祥云纹,波涛汹涌,行云如水,细致入微。配红木砚盒,嵌天保通宝铜钱。铜墨盒一只,书法精微,梅花典雅。

清·王霖铭单凤朝阳端砚

铭文:_高岗耸秀兮,梧桐生朝阳流曜兮,凤皇鸣征,古气之磅礴兮,以延世泽,启文运之先华兮,永志升平。王霖铭。

 说明: _宋坑长方淌池端砚,砚缘刻瑞兽纹,背刻丹凤朝阳图,梧桐秋叶,山石嶙峋,丹凤单脚独立,羽翼飘逸,眼望朝阳。配木砚盒。

汉·朱彝尊、王士祯铭长生未央瓦当砚

砚台铭文:长生未央。

砚盒铭文:1.汉武帝甘泉宫瓦当砚,素行宫藏。

 2. _此物出土事非偶,长生古篆疑神工。汉家陵阙随飞蓬,岂知一瓦供赏识。王士正题。 3. _瓦头砚得自甘泉,制度应知元狩年。今日摩挲藏宝匣,不教衰草泣寒烟。 朱彝尊题。 

说明: _秦砖汉瓦品好质佳,素来被后人所称颂,明清二代雅好以此来作砚。此砚以汉长生未央瓦当制成,砚面随形琢制荷叶,卷曲自然,不经意间透露文人墨客清新淡雅的审美情趣。原装漆盒,盒面有王士祯、朱彝尊题字,如此佳砚颇为难得,文化历史气息浓。

清·文掞铭蟹壳青澄泥砚

铭文: _其质清刚,其形端方,磨而不磷,闇然日章。谁谓石田,亦可获,千斯仓,万斯葙。康熙丙戊寒食诜心子第十二铭。

说明: _蟹壳青澄泥砚,选用澄泥的细泥(细澄泥)加工而成,质地细腻、坚实,且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可与端溪佳石相媲美。砚形法度精严,铭文隽秀流丽,极具文人气。配红木砚盒。 

清·朱彝尊铭井田端砚

铭文:井尔井,田尔田,宜丰年。竹垞。

说明: _朱彝尊好砚,有砚铭及藏砚传世,故宫博物院藏有朱彝尊小像端砚。此砚作井田式,并以此式为题作铭意寓耕耘于砚田。

明·郝景春、伊秉绶铭端砚

铭文:1.万历壬子八月,江都郝景春得于应天市上。

2. _嘉庆四年二月中旬,汀洲伊秉绶观。 印文:墨卿墨缘

砚盒铭文:郝忠节公遗研。

明 圆龙端砚

说明:端砚呈椭圆形,正面开堂,淌池式,光滑平缓,砚额及砚缘处满雕苍龙游弋,云随龙动,景象祥和。此砚久经研磨,把玩,色泽略黑,沧桑之感油然而生,配楠木盒。

明 梅花纹抄手端砚

说明:此砚为端溪宋坑上品佳石所制。石质莹润、细泽。通体紫红,击之出木声。砚堂里可见火捺和少许白晕纹。砚呈长方形,抄手砚,砚侧内敛,佛肚式砚缸,淌池,应为明代早期之物。 砚之首、 尾、边、侧和复手内通体满刻海水梅花纹,寓意五福,古人爱梅,有罗浮梅花之誉,因而又名“罗浮梅花”砚,整体虚虚实实,层层叠叠。为白砚亭藏砚。

明 宣德兰亭端砚

说明:该砚为端石,呈紫褐色,长方形,底部挖空,墙足,砚堂光滑平整,砚池巧雕成蜿蜒小溪,与砚额处的水榭楼台,俊秀山色,苍松劲草相溶相汇,唯美至极。砚沿则满工,老者幼子相互提携,书生雅士登高望远,丝竹声,觥筹声,嬉笑声……声声悦耳,其乐融融。复手内则刻王羲之的兰亭序,诗画尽在眼前,美哉,妙哉。

明 百鹅兰亭绿端椭圆砚

说明: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聚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众人分坐于曲水之旁,借着宛转的溪水,以觞盛酒,置于水上,边饮酒边作诗,终汇得兰亭诗集,并由王羲之遂乘兴作《兰亭序》,史称“兰亭雅集”。 此砚以兰亭为题材,砚面浅刻茂林修竹,亭台轩榭,流淌的曲水则被深琢成墨池紧绕砚膛,池间卧游团鹅,池上连接板桥;砚侧环刻众宾朋曲水流觞之景,人物刻画精准,刀法洗练简约,另微雕王羲之《兰亭集序》全文;其砚背深陷,浮雕“百鹅图”,且鹅的姿态有飞有卧,无一相同。琢刻此类兰亭雅集的砚始自宋代,然工艺能达如此精良者实属罕见。

明兰亭端砚

说明:砚呈长方形,系用老宋坑端石所制,石色呈玫瑰紫,侧墙留有大片胭脂晕,遇水则艳, 古雅美观。 此砚正面刻“兰亭修禊图”,描绘东晋时王羲之和谢安等人在会稽山(今浙江绍兴)的兰亭饮酒赋诗的情景。背面刻王羲之“兰亭集序”全文。砚体四周刻“曲水流觞图”。顶端有“丹崖竦立,葩藻映林,绿水扬波,载浮载沉”四言诗一首,其余三面也有四言、五言诗,无款。 “兰亭修禊图”的题材在端砚中亦有所见,如见于今人《端溪砚》的一方兰亭砚,据称曾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所有。浮雕东晋永和年间书圣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一班文人共四十一人在会稽(今浙江绍兴)雅聚修禊的场景,其中流觞曲水,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情景,颇得王羲之《兰亭序》抒怀述志本意。 此可认为,后世称之为兰亭砚的,以兰亭雅集为固定雕饰题材,及长方厚重为一定形制模式的曲水砚式,是为端砚始创,中国砚台以人物为雕饰亦从端砚发源。兰亭砚始于北宋开创了砚台人物雕饰的先河,在当时也得到迅速的发展,旁及了其他名砚砚种。如清乾隆钦定《西清砚谱》的端石“宋宣和八卦十二辰砚”、“宋端石洛书砚”等等,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馆院藏洮河石宋兰亭砚等,都是端砚人物雕饰在后来整个宋代的发展与旁及。其雕刻技法与题材构图,又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这一类明清时期的兰亭人物雕饰砚也极其罕见,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宝,贵不可言。

明绿端龙纹砚

说明:砚呈椭圆形,通体绿端,刻工规整,文气端秀。砚首透雕穿云龙纹,砚背起阳线,中间内凹。配红木砚盒。

明.沈昭铭文端砚

说明:紫日东升图案,常见于古砚之中,生趣盎然。两侧阴刻沈昭铭文款识及徐氏收藏款。 沈昭 [明]字秋萼,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鼎弟。善山水,所作大劈斧著青绿者尤佳。

明.禹畴款方砚

铭文:此为观音肤之端石也 造化生物之奇不谓人 问世有此矣子孙 宜永宝也 禹畴识。 员其外兮象智也 方其内兮 象义也 盖阳兮 动交故欲其转环面不滞也 阴兮静持故欲其立产隅定上兮 制吾行固吾志也。 说明:方砚,色鳝黄。吴洪,字禹畴,吴江人,成化十一年进士,历官刑部尚书,配红木盒。

明阮大铖正玩十二砚之太平有象澄泥砚

说明:砚作椭圆随形,质地蟹壳青澄泥,石品细润,椭圆池砚式作树桩样,背刻太平有象图,砚首16字铭文“此即阮中丞正玩十二砚之一神品也”阮中丞即为明末阮大铖也。 阮大铖(1587~1646)中国明末戏曲家,安徽怀宁人.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天启间官给事中。 晚明被誉为“江南第一才子”的阮大铖,幸存的《石巢四种》是其戏剧艺术的杰出体现。

明 海天九如老坑端石大砚

说明:质地老坑端石细腻如脂,落潮墨池浅浮雕海天九如纹;“九如”者《诗经 小雅鹿天》载:“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皆祯祥之征。

明 宣德内府款抄手端砚

铭文:宣德内府宝藏,苍龙横沼。 说明:长方端砚,光滑细腻。砚沿起宽边,抄手式,墨池镂雕苍龙横沼纹,矫健身姿,苍劲有力,气势磅礴。

明 一字池长眉歙石太史砚

说明:歙石,呈青墨色,上无雕饰,体型硕大。砚堂平坦,一字形砚池,微起宽边成砚缘。此砚久经墨侵染,足以见得用者笔墨耕耘之勤。

明 文彭款老坑长方端砚

说明:质地老坑端石,触之细嫩,石品丰富,砚式长方无池。首刻铭文极具文人气息,配红木盒。 文彭,明代书画家、篆(一四九八至一五七三)字寿承,号三桥,又号渔阳子、三桥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长子。初学钟、王,后效怀素,晚年则全学过庭,而尤精于篆、隶。其父以书名当代,然有时不乐书,虽权贵人不敢强。彭手不停挥,求者无不当意。工刻印,后人奉为金科玉律。卒年七十六。与何震(字主臣、长卿,号雪渔)并称“文何”。

明 文彭款端砚

铭文:马肝紫润尤宜沐眼青圆似生,文彭珍藏。 说明:椭形端砚,不拘泥于规章法,半朴半雕。砚首饰灵芝纹,寓意长寿。阳线将端砚包围,砚背阴刻书法。配红木砚盒。

明 方善藏壁玉砚 艾叶绿印 (一对)

说明:此壁玉砚台造型小巧,便于随身携带。该印底部宽厚,通体墨绿色,包浆与石质浑然一体,老气毕显,石质较软,在阳光下半透明,呈现出一汪浓绿,中间有分布均匀的白色点状结构,局部有点片状艳绿色。 印为“方善”。 方善[明],字水若,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工山水、花鸟、佛像。

明 五彩水晶研朱砚

说明:砚以五色东海水晶制作,开如意池,周身包浆,古意盎然,雕工简洁雅致。砚池中尚有不少朱砂,砚堂也遗有几点朱红,颜色可人。配红木盒。

明 金钱火捺端石太史砚

说明:砚作抄手太史式,端石质地细密润滑,留两处金钱火捺十分美观。此砚制作极为工整 为明典型器。 金钱火捺,端砚名贵石品之一。在砚石中呈带圆或椭圆的形状,色泽如猪肝色,中心部位比火捺颜色深,形状象金钱, 称为金钱冻或金钱火捺,十分有趣。

明 滕王阁序断碑铭文砚

说明:砚作板样,以保持原碑的风貌,砚式硕大,翠带缠腰一周。 砚首提铭:温润而泽 缜密以栗是诏君子之德 文之祥书法俊美 笔意兰亭 背留:清风生 白云遏 碑刻大字 意法米赵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篇名。唐王勃作。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作者“无路请缨”的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原文:……遥襟俯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明 灵芝纹老坑端砚

说明:端石,老坑,色呈紫红,有金银线、青花、碎冻等石品。随形,端庄而厚实。砚额浮雕灵芝纹。 端石自古以老坑为贵,采得石料后 ,往往并不多作雕镂,而施之薄意,以体现石之美。配有红木盒。

明 螭龙戏水花石长方砚

说明:长方端砚,质地温润。砚池呈荷叶状,上浮雕螭龙戏水纹,机灵鬼怪,十分调皮,表面有无数斑痕,饱经风霜,背面起宽边。

明双龙纹绿端圭壁砚

说明:此砚以绿端石制,石质温润,发墨而不损毫,储水不耗,呵之出水。器壁刻双龙及“福禄同春”图案,纹饰雕刻细腻,线条柔美流畅,背面刻荷叶茎脉,备添趣味。为历代文人所珍爱,配红木盒。

明如日中天高眼官制端石大砚

说明:砚做长方,斜坡淌池上端复留海棠池,高浮雕祥云托日,日为端石活眼,官制佳器,华美端庄。 诗经邶风简兮:“日之方中,在前上处。”清丘逢甲《为潮人衍说孔孝于浦,伯瑶见访有诗,次韵答之》“重提孔子尊王义,如日中天万象看。”

明眼柱七星端砚

说明: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此砚呈瓶状,墨池中有七个眼柱,如天上的北斗七星,扑朔迷离,使人陶醉。配红木砚盒。

明眉纹抄手歙砚

说明:歙砚者:“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此砚为歙石制,宽边,抄手式,色墨,一字池,整体敦实厚重。

明赞盘款回纹圆形端砚

说明:砚作圆形,端石质地纯净而细润,沿边周饰回纹一圈,背留“赞盘”二字铭文。线条挺拔流畅,风格典雅别致。 蔡鸿茹中华古砚100讲第七十四讲,在清赞盘端砚中对此砚作了特别的阐述(附图)。

明朱砂红虎形澄泥砚

说明:澄泥砚,四大砚中唯一经特殊火烧制而成,质坚耐磨,唐宋皆为贡品。此砚呈朱砂红色,呈虎形,砚堂置于虎背之上,平坦细腻,抚之滑润,有储墨不涸,积墨不腐之功。

明紫檀盒带眼端石笔添

说明:端石滋润,面堂留有绿眼,以添赏玩乐趣,笔添制作规整,线条挺拔流畅。原配紫檀砚盒,云头如意铜包角。

明双足椭圆“东井”端砚

说明:椭圆砚作双足,砚首“东井”二字以为砚名,背带大块蕉叶白,风格儒雅奇特,品质上乘。 井:有星八属双子座,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东井为水事。”博雅:“东井谓之鹑首。”晋书天文志:“南方东井八星,天之南门。

明归去来兮花端石砚

说明:长方端砚,抄手式,微起宽边,正面开堂,砚额处浮雕“夜游春江图”,近实远虚,树下一叶扁舟,在墨海奋进,岸边翠色中隐现榭亭一角,一侍童栓绳,画面幽雅沉静。

明知足样绿端砚

说明:端石,长方形状,黄褐颜色,砚面巧雕成蜘蛛样,砚堂置其背上,栩栩如生,侧部雕有铭文。

明云龙纹端石抄手砚

说明:砚作高墙抄手式 落潮高浮雕海水飞龙 气势磅礴 边墙一恻铭文“熙宁霞月” 一恻铭文“阴溪之石是为端也,白玉为之贵难比此端耳、海阳、汪锡培” 熙宁(1068~1077)是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共计10年。以王安石在此期间变法而闻名,称“熙宁变法”。

明玉兰花纹端砚

说明:长方端砚,温润古厚。经岁月的侵蚀,有些磨损,历史沧桑,砚堂呈玉兰花状,含苞欲放,镂空枝叶,生机盎然。

明水竹村人款螭龙纹端砚

铭文:习斋之艰苦 卓绝怒谷之博大 含宏间 吾北学万世之字 丁已冬月 水竹村人 说明:砚缘起宽边,砚堂顶部浮雕螭龙纹,矫健身姿。

明黄花梨木砚

说明:砚为黄花梨木制,形体小巧,可随身携带。其纹理自然清晰,上无雕饰。长方形体,深挖砚池,砚堂凹进,经长期使用砚已坑洼。该砚饱经墨水浸染,上部已成墨色,更显得沧桑古朴。

明布币样端石砚

说明:布币亦称“铲币”,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青铜货币,形制有尖足、圆足、方足之分,通行地域以三晋为主。此端石砚仿布币形,方足,质细密、坚实,易于发墨。砚底阳刻布币古文饰,铭“货币”二字,整器古朴典雅。

明张绅“云门山道人至宝”鹅腹抄手老坑端砚

说明:砚作鹅腹抄手式,老坑端石色灰蓝,留有大片火捺 细如肌肤,两侧留铭及印章一枚。 张绅(?-约 1385) 字仲绅,一字士行,自称云门山樵,也称云门遗老,世居胶州,元末明初杰出的书画家、书画理论家和鉴赏家。工书法,尤精大小篆。后世名家评其书法:“行书出于赵孟俯,楷书瘦而颀,兼擅大小篆”。

六朝 莲花五足圭砚 (一对)

说明:宋米芾《砚史陶砚》:“ 相州土人自陶砚,在铜雀上。以熟绢二重淘泥澄之,取极细者,燔为砚。有色绿如春波者,或以黑白埴为水纹,其理细滑,着墨不费笔,但微渗。”砚以细陶土烧制而成,质地细腻光滑,色微灰。 砚为圆形,形象古朴,造型奇特,线条平直而流畅。砚面素洁、宽阔。上下宽平,五足。造型具较为典型的六朝风格,样式独特,颇具汉代遗韵。

唐狮子样陶砚

说明:椭圆形陶砚 ,上有泥土,已经与砚合为一体。砚额饰狮子头纹,凶猛无比,狮背上有圆形砚池,砚背承四足。雕工精湛,构思巧妙。

东汉建康都统司砖砚

铭文:建康都统司 说明:中国文房天下,古砖砚是砚台种类中的一个奇葩,它的兴起得益于清代金石考据学的中兴,金石学始于宋,在清代得到畸形发展成为显学。

宋双柱云纹抄手端砚

说明:长方端砚,抄手式,色紫红。砚堂宽广平滑,其上有眼,砚池深挖,呈一字型,背部复手处浅雕,双柱云纹装饰。该砚敦厚质朴,可置于案几一侧,书牍之旁,伴君秉烛,实为妙哉、快哉。

汉花斑研磨器一套(两件)

说明:砚为斑石材质,红黄相间,犹如散花,高雅古朴,正面坦平,鼎形,下承三足,粗腿外撇。配有研墨器,下方上圆。此砚为一套,实为难得。

五代灵云款投壶样端砚

说明:此砚为圭形样式,长方形,几无雕饰,简约洗练。砚堂正开,宽广,砚池椭圆形,由渠连接。砚背铭文“灵云”。此砚是五代时期,士大夫所钟爱之款式,时代文气感较强。 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灵云介绍:灵云禅师是晚唐禅宗名僧,佛教史籍对其生平的记载互有出入。通过考证,灵云志勤的俗籍是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师承灵,开悟于湖南沩山,《联灯会要》、《五灯会元》将志勤禅师列入大安禅师法嗣之列及有关志勤的机缘语句方面的记载是后人篡改的。

五代风头萁形砚

说明:箕形砚为唐代流行砚式之一,形似长方形箕,故而得名,又因砚尾两侧向外撇似风字形,故又名“风字形砚”。砚形上圆下方,周围有沿,面平,靠近砚首部位有凹槽,以便贮存墨汁,砚底箕口有二足,使无沿的箕口升高,以保持砚面水平。

唐端砚

说明:此砚呈箕形,石质细润如玉,嫩而不滑。砚首砚尾孤形,砚首内深陷,砚面下凹,底承双足。

唐双足凤字端砚

说明:凤字式端砚,石质优良,幼嫩、纹理细腻、坚实且滋润。砚堂处有眼,外侧有纹,其状如海浪, 又如浩瀚天空,让人揣测,砚池置于底端,下承双足。石砚上品者,唯有唐宋,此砚质地上乘,造型简约雅致,甚为佳品。

唐双足萁形端砚

说明:端石,萁形,下有双足,色紫红,上夹杂黄丝,犹如飞龙盘旋。

唐制汉魏治古砖砚

此砖砚萁形式,色青灰,虽外观粗糙,但泥质细腻,砚沿微收,背部烧有回形纹式,整体小巧,可随身携带。

唐 龟形砚

说明:龟形砚主要流行于隋唐时代,以龟龄喻人之长寿。唐代陶砚,以龟为造型,四足,砚堂作椭圆形,既便于磨墨又利于贮墨,此龟形砚造型逼真,塑造精致,保存完好,是该类砚中难得的珍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东晋永和九年砖砚

说明:方形砖砚,长条墨池,砚堂经岁月的侵蚀,有裂纹,像闪电,巧夺天工。右侧阳刻“永和九年大 ”。

西晋 青瓷熊足砚

说明: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青瓷砚,此时端砚,歙砚还没有开始实用。在这个时候,瓷砚台多有足,用以加高砚身,与当时席地而坐,多用矮几的习俗相融。此瓷砚灰青胎,施青釉,呈圆形,砚沿凹起,下呈熊足,珍贵难得。

汉魏画像砖砚

说明:砖砚呈梯形状,上窄下宽,正面设椭圆形砚堂,微凸,砚池置顶,背部浮雕一披发呲牙人物,威风凛凛。

南宋 换鹅眉纹歙石砚

说明:换鹅砚出自王羲之写经换鹅之典故,亦为文界之一段佳话。《晋书王羲之传》:“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相赠耳。”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此砚质地为老坑眉纹歙,眉纹莹动,扣之金声,砚式为宋砚中之名品,颇为珍贵。

宋长条椭圆池歙砚

说明:长条歙砚,石质坚韧、润密,纹理美丽,敲击时有轻悦的金属声,贮水不耗,历寒不冰,呵气可研,发墨如油,不伤毫,浑朴大方。通体阳线包围,砚池呈椭圆形。

北宋官制古犀罗纹花池椭圆歙砚

说明:砚作椭圆,手感沉坠,古犀罗纹歙石,色青璧,纹理极为美观,平堂开花池,刀法犀利,风格俊雅脱俗,为当朝官制。此砚并无过多雕饰,却现宋砚清雅洗练之气韵。

北宋一字池眉纹圆形歙砚

说明: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归,刊出成砚,温润大过端溪,此后歙砚名冠天下。 此砚圆形,墨色,一字型砚池,砚壁内敛,小巧可人,可随身携带。

北宋端石抄手砚

说明:长方端砚,造型端庄、古雅,石质亦佳。色呈紫红,一字池,抄手式,砚底有青眼和四个圆形兽爪印。

南宋“庆元庚申”纪年款长方石砚

铭文:湖南永州 龙头金山岩子有名 说明:砚作长方开方池,石色黝黑包浆厚重,背开竖槽一道,留款识数处,庆元庚申四月 十八官人用四十文。应是购此所花费之银两 。 古砚多有纪年款,然一方砚中纪年,出处及所购银两,交代的如此明白者,却不多见。

宋一字池眼柱抄手砚

说明:砚台为抄手式,质地细腻,其上有眼。砚四周微起宽边,砚堂宽广,一字型 砚池,下有一眼,巧雕成足。

北宋眼柱抄手端砚

说明:长方端砚,石质坚硬。一字池,研墨处立一圆柱,上有高眼,表面铁锈斑痕,经历了不少坎坷道路,抄手式,背面立三高低不同的圆柱,并有青眼。

南宋双乳足圆池椭圆眉纹歙砚

说明:椭圆歙砚,质地温润。通体起阳线,砚池呈椭圆形,表面有些斑痕。砚背承双乳足。

唐 箕形双足端砚

说明:端石砚,呈簸箕形状,紫如嫩肝,有翡翠条于砚堂,砚堂砚池由浅入深,自然过渡。砚周微起双线,上端圆以墨池,底部镂空留二足。造型独特,形制古雅奇拙。

北宋 带眼柱云纹抄手端砚

说明:砚形为长方形,顺水淌池式,线条简练,以简见繁,雕工老到。砚底凸出三石眼柱,饰云纹。石色紫灰带赤,为端溪老坑石。 抄手砚是由唐代箕形砚演变而来,宋代,抄手砚十分流行,宋抄手砚砚首略窄,砚尾略宽,三侧壁呈收敛之势,具上大下小之感,砚的截面为梯形。

南宋 鹰样铭文抄手砚

铭文:宣和年制 说明:长方砚池,质地温润。弯月形墨池,抄手式,与砚堂成鹰肚,构思巧妙,合理利用,周边浮雕鹰头,鹰翅,鹰尾和鹰爪。雕工精湛,栩栩如生,似雄鹰小憩,别有一番滋味。

南宋 一束莲歙砚

说明:歙砚有八德“坚、润、柔、健、细、腻、洁、美”,此砚色青灰,抄手式,整体简洁高雅,砚堂平坦,砚额雕一枝莲,莲花妙雕成砚池,似迎风飘摇,袅袅莹莹,喻意君子出淤泥而不染。

南宋双足荷叶歙砚

说明:砚歙石制,石色青黑,石质坚润,纹理细密,或似眉纹,或如刷丝,称牛毛纹或古犀罗纹。砚随石形,雕琢为荷叶式,砚堂宽阔。砚池边缘琢成卷叶形,自然形成凹池。此砚选材珍贵,雕工精到,当是歙砚中佳品。

北宋一字池抄手端砚
说明:端砚呈长方形,自唐代以来被皇家列为贡砚,色紫红,光滑细腻。墨池呈一字状,抄手式。

辽 西京砚

铭文:西京仁和坊马松 罗土澄泥砚瓦记 说明:砚为灰色澄泥制成。砚呈圆形,墨堂呈”m”形,砚面微凸,墨堂与墨池隔墙相望。墨池作扇形弧面。

宋 菱花眉纹歙砚

说明:歙砚的石品很多,主要分炒罗纹类、眉子、眉纹类及金星和金晕类。质地精良,色泽优美,石质细腻;出墨快,不伤笔。此砚呈菱花,受墨处中间如鼓,四周为渠。

北宋 带盖行囊砚

说明:古人出门游历为了方便,能够随时记下对着大好山水想到的诗词文章,或有感而发的心灵火花,创制了可以贮水的行囊砚。行囊砚采用空气压力的原理,在砚池里穿两个小孔,把砚石中心挖空,然后用漆镶嵌一片上佳的砚石做磨墨的砚堂。

北宋洮河抄手砚

说明:此砚造型素雅,石质细润,纹理细腻,气象静穆,石品丰富,配花梨木盒。

五代 刷丝池椭圆歙砚

说明:砚石石质精良,石品上乘,砚身线条简约素雅,砚堂上有刷丝,如牛毛,砚壁内敛,底呈凹形。用此砚可谓墨飞烟浪,笔扫云霞

元代汉白玉大砚

说明:汉白玉,它是一种晶莹洁白的大理石,色白纯洁,内含闪光晶体,给人一尘不染和庄严肃穆的美感,因其特有的美名而蜚声中外,著称于世。 长方形砚,色呈黄褐,如意形墨池,周围浮雕双龙戏珠纹,是一种吉祥喜庆的装饰图纹,它的起源来自天文学中的星球运行图,火珠是由月球演化来的。配红木盒。

元 子昂蝉样澄泥砚

说明:澄泥砚,风字形,淌池式,下有弯型墙足。该砚一身风尘,可见用者笔墨耕耘之勤。 赵孟,字子昂,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

明 “永昌元年”铜笔舔

铭文:永昌元年 说明:笔舔,在清朝属文具小九件之一,还包括:笔筒、水呈、笔架、墨床、印盒、糨糊盒、镇纸等。 乾隆时期最为盛行,品种最为齐全,以后各朝代虽有但品种已不齐全了。 铜笔舔较少见,可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