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风光(746)广州锦纶会馆
锦纶会馆又名锦纶堂,现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康王南路康王路隧道北出口的西测。锦纶会馆是清朝至民国期间广州丝织行业会馆。原位于下九路西来新街,是一座清朝的祠堂式建筑。1997年被广州市列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锦纶会馆始建于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道光24年(1844年)重修。会馆坐北朝南,该馆现存主体面积700平方米,座北朝南,结构为三路三进的祠堂式建筑,其石刻、木雕及陶塑、灰塑,体现了岭南建筑的灵动和秀丽。
锦纶会馆是旧广州纺织业(即锦纶行)的老板们聚会议事的场所,见证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是广州唯一幸存的行业会馆。1920年,当时国民政府要将会馆收入公产,孙中山先生获悉后,立即作出批示要“永远保留”。 1949年后改为民宅,其房屋结构基本保持完好,2001年,广州修建南北主干道康王路,锦纶会馆却成了工程的“拦路虎”。几经论证,广州创造性地进行了国际首例连地基完整平移文物,移动面积达668平方米,重2000吨。工程具体为向西北方纵移80.4米,横移22米,托上1.85米。
伴随着会馆的重新开放,馆内现遗存的22块碑刻也是第一次对市民公开亮相。这些碑刻早在2000年12月就被发现了,但之后一直被封存起来,它们不仅印证了过去民间关于会馆的种种说法,而且还揭开了会馆的身世之谜———锦纶会馆始建时并不是用作丝织行家们的议事之所,而是为了奉祀锦纶行内先师、汉武帝年间曾两度出使西域的张骞。(百度百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