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洲头咀、锦纶会馆、栖栅南街建筑群

 黑龙江波涛 2020-09-14
洲头咀风雨
     洲头咀位于白鹅潭东岸,北面与沙面岛隔江相望。可能交通不太方便,这边游人不多,比较安静。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却有着不寻常的故事。
洲头咀风雨   白鹅潭,广州最开阔的江景,为海航贸易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洲头咀风雨

洲头咀风雨

   沿滨江东路一直走过来,先看到江边的广场上立着一座方形、具有异域风格的纪念碑,是苏哈尔号帆船纪念碑。这要追溯到公元八世纪的辛巴达航行,古代阿曼人建造的大木船从阿曼商埠苏哈尔启航,历经万险抵达广州,使两国间的文化和贸易往来一时繁荣。

洲头咀风雨

   为纪念这一次航行,以及加强两国的友谊,阿曼仿造苏哈尔号木帆船,于1980年11月从马斯喀特启航,沿古代阿拉伯航海家走过的航线,历经八个月,于1981年7月抵达广州洲头咀。
   于是,1995年在此建立纪念碑,碑上用不同的文字记载着同样的内容,并有当时的航线图。
洲头咀风雨   公园中心,有一个巨型的船锚雕塑,原本鲜艳的红色已经褪去了,但它反映的同样是洲头咀辉煌的航运历史。
   洲头咀风雨
   洲头咀另一段瞩目的历史发生在1847年5月,英国侵略者妄图侵占洲头咀作为租界,获得清廷同意后便派测量队丈量土地。此举引起了河南人民的义愤,于是48乡代表聚集在双洲书院共商对策。几天后,便聚集了3000多人在十三行英商馆和城郊进行游行示威。摄于广州人民的强烈反对,英国侵略者不得不停止租借洲头咀的行动。洲头咀抗英斗争获得了彻底的胜利。
  据说以前这里有一组“南溆风华”的抗英纪念浮雕,再现斗英的全过程。后来因滨江路的扩宽工程而被拆除,不知道有没有重建,还是已经重建了而我没有找到?
洲头咀风雨
   公园树木成荫,草翠花开,面积不大,却舒适宜人。
洲头咀风雨    还有一块奠基石,是要把洲头咀改造为国际性现代化的港口区。

洲头咀风雨
洲头咀风雨   走到江边,在阶梯的一侧墙壁上,有几行红色的清晰字体,这块奠基石证明了这里是民国时期广州的内港旧址当时内港规划的规模很大,属于内河码头。 当时的外港在黄埔古港,专营远洋航运。
   内港最终没有建成,只留下了这块奠基石和旁边的几级石梯。奠基石发现时是被水泥封住的,后人凿开后涂上红油漆,结果出了点小差错,把落款人之一的程天固写成了天国,程天固是广州工务局首任局长,实现了近代广州最初的建筑施工管理和城市规划。另一个落款人是林云陔,历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广州市市长等。
洲头咀风雨   公园旁边是老字号广州酒家,与对岸的白天鹅酒店相互辉映。
洲头咀风雨


     位于康王路边上有一座岭南风格的祠堂式建筑,叫锦纶会馆。它始建于清朝雍正元年,是清朝至民国时期广州丝织行业会馆,当时的丝织行业老板们就在这里聚会议事。这里也是广州保存下来的唯一的近代专业会馆。
锦纶会馆
     祠堂原位于下九路的西来新街,在2001年建设康王路时,对其向西北方进行了整体平移。会馆经过修复后,变成了丝织行业博物馆。进内参观不需门票,只需作简单的登记。
锦纶会馆

锦纶会馆

锦纶会馆
       祠堂的布局传统中带有变化,也是三进,但没有西青云巷,东青云巷只延伸至第二进。第一进头门和青云巷入口顶部的灰塑还是挺精致的,特别是头门屋脊的“鳌鱼护珠”陶塑最惹目,塑造的是飞翔在云天的鳌鱼形象,寓意子孙后代独占鳌头、达官显贵。
锦纶会馆

锦纶会馆

锦纶会馆
      过了头门,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阁楼,叫金银小楼,是以前演员化妆更衣的地方。
锦纶会馆
锦纶会馆       东西两侧的走廊边上是会馆遗存的22块碑刻,提供了很多关于会馆的珍贵史料。其中《重建会馆碑记》里提到孙中山先生“永远不得别立名目”的指示。


锦纶会馆

锦纶会馆

锦纶会馆
        第二进中堂以及左右两侧的屋顶也有着斑斓的灰塑、陶塑。
锦纶会馆
    大堂顶部挂着“锦纶堂”的匾额,下面有两幅大型的刺绣。
锦纶会馆

锦纶会馆
       第二、三进时展览的场地,通过图片、实物展示了会馆的往事和本地丝织也的发展历程。
锦纶会馆
锦纶会馆       第三进后堂,中间悬挂了会馆先师张骞的画像,是他让纺织业的技术得以成熟和发展。在这后堂的上方有两扇精美的蚝壳木格窗,既防盗又适应岭南的气候。
锦纶会馆     边上还有几张造型可爱的石凳。
锦纶会馆
锦纶会馆



      广州的东山和西关是有名的“豪宅”风情区,其实海珠区也有这样鲜为人知的建筑群,隐没在居民区里。除了龙骧大街有一片红砖洋房外,在同福西路北、潘家祠道西侧的栖栅街,也隐藏着一片民国时期的洋房。
栖栅南街建筑群
     自从十三行富商潘振承在“河南”区域辟村建宅后,吸引了很多富商、华侨在附近建宅居住,逐步形成了小规模的建筑群。栖栅街在潘家祠道边,也是潘家为纪念家乡而命名的。栖栅街往西就是栖栅南街,洋房基本上集中在这片区域,多是20世纪二十年代末、30年代初由华侨归国建造的。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不少是红砖洋房,还带有小花园。
    不过查到的资料并不多,只能走马观光,一座座看过去吧:
栖栅南街建筑群
     栖栅南街6号,一楼门口上方有个拱形的装饰,三楼有个凸出来的飘台。
栖栅南街建筑群
    栖栅南街13号,细看门框四周,是具有时代感的标语。
栖栅南街建筑群

栖栅南街建筑群
    栖栅南街19号,最独特的是窗户上方一个奖杯状的装饰。
栖栅南街建筑群
     栖栅南街26、28号
栖栅南街建筑群
    栖栅南街40号,体量较大的一座,一楼门廊比较西式。
栖栅南街建筑群
栖栅南街建筑群
    栖栅南街50号,最引人注意的是二楼的蓝色灯花,乍一看还以为是某党的党徽,其实这图案只有8个角而非12个角,所以并非党徽,只是个太阳。据说,屋主在文革时期用水泥封住,才得以保存下来。
栖栅南街建筑群

栖栅南街建筑群
    栖栅南街52号,门口处有两根高大的罗马柱。
栖栅南街建筑群

栖栅南街建筑群

栖栅南街建筑群
    这边的房子有着类似的造型,有些门框是麻石框,比如栖栅南街54号,说明这些房子以前曾有趟栊门。
栖栅南街建筑群
     不经意抬头,看到一只小白猫慵懒地在阳台晒太阳。
栖栅南街建筑群

栖栅南街建筑群
     走到附近的敬和里,和栖栅街完全不一样的风格,这里基本以青砖屋、麻石街为主。
栖栅南街建筑群
    敬和里22号,是十三行富商之一广义行叶家的宅邸。
栖栅南街建筑群
    敬和里30号,是韦悫曾经居住过的。他是香山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后来赴英国留学,回国后曾担任岭南大学教授和孙中山的秘书,解放后任上海市市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要职。
栖栅南街建筑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