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SH 2015】林桐榆教授:争取最大疗效的同时最低毒性作用

 xiuqianwu 2016-02-24

本文为《中国医学论坛报》为“2015年美国血液病学会年会(ASH 2015)”特别策划。

在ASH 2015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林桐榆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共有3项研究以壁报形式发布。林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这3项研究是围绕“如何争取最大治疗疗效的同时将毒性作用降至最低”的问题而开展的系列研究。他表示,肿瘤治疗非常复杂,在增强疗效的同时通常会导致毒性作用增强;对于高危的患者,我们应该采用更加积极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而对于低危患者,则应采用治疗花费和毒性作用都较低的简单方案;在使用强化治疗的时候,我们尤其应关注在疗效相同的情况下减少患者毒性反应。

图 林桐榆教授(右)与M.D.安德森癌症中心导师、原淋巴瘤科主任(左)

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当前已是CD20阳性DLBCL的一线方案,该研究旨在比较每2周1次R-CHOP(RCHOP-14)与每3周1次R-CHOP(RCHOP-21)治疗DLBCL的疗效和毒性作用。从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702例新诊断DLBCL患者入组。总体完全缓解(CR)率为70.7%,部分缓解(PR)率为19.4%,2.3%的患者疾病稳定(SD),7.1%的患者疾病进展(PD)。RCHOP-21组的CR率72.8%,PR率18.4%,6.5%PD,有效率为91.2%,复发率为22.6%;RCHOP-14组的CR率69.1%,PR率20.9%,7.7%PD,有效率为90.0%,复发率为16.8%,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中位随访35.95个月,两组的5年DFS率、OS率和PFS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的不良反应也无显著性差异。因此,结论为RCHOP-14未显示疗效优于RCHOP-21。

林教授表示,全世界有3项类似研究同时在进行,尽管我们的这项研究发布晚于欧洲和美国的同类研究,但分析更全面。总体而言,RCHOP-14与RCHOP-21治疗初治的DLBCL,近期疗效、生存以及不良反应均没有明显差别,不能认为RCHOP-14优于RCHOP-21,R-CHOP的21天化疗方案仍是目前标准方案。但通过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进行分层后评估,则可发现R-CHOP对IPI 0-1分的患者效果更好,IPI 2分者疗效一般,而对IPI 3-4分者疗效就比较差,提示在利妥昔单抗时代,调整的IPI(MR-IPI)可以作为治疗前对预后进行预测的指标之一。

临床上推荐18F一FDG PET/CT用于监测DLBCL的治疗反应,但对其预测预后的作用还存在争议,并且既往研究多为回顾性。这是一项探讨强化化疗用于改善DLBCL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Ⅲ期研究的子研究,纳入205例患者,在治疗前、2个周期、4个周期和6个周期R-CHOP治疗后分别接受PET/CT扫描。结果显示,中位随访25.46个月,治疗2个周期后PET/CT显示阴性的患者3年PFS率和OS率显著高于阳性者,4个周期后PET/CT显示阴性患者的转归也是好于阳性者,而完成4个周期治疗后PET/CT仍显示阳性的患者预后最差。多变量分析显示,R-CHOP治疗4个周期后PET/CT显示阴性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提示可用于预测DLBCL患者治疗预后。

林教授表示,虽然R-CHOP是DLBCL的基本治疗方案,但并非对所有的患者都是最佳方案。该研究是首个大样本量、前瞻性临床研究,以IHP标准和5分法进行判读,2程化疗后和4程化疗后的中期18F-FDG PET-CT显像为阴性的患者PFS和OS均优于相应的阳性患者,提示中期PET-CT对DLBCL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作用。2程化疗后的PET-CT的阳性预测值较低,假阳性率较高。4程化疗后PET-CT检查的时间有利于提高阳性预测值和降低假阳性率,同时4程化疗后的中期PET-CT是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推荐在4程化疗后进行中期PET-CT检查。5分法比IHP标准的阳性预测率更高,可一定程度降低中期PET-CT的假阳性率。推荐在中期PET-CT采用5分法进行判读。不仅明确了R-CHOP治疗期间PET/CT评估预测预后的价值,同时也提示4个周期R-CHOP方案治疗后如果PET/CT仍显示阳性,应该进一步活检,明确亚型后个体化地为此类患者选择其他的方案。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外周血中只有13%MTX能够进入脑脊液中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生和复发,增加剂量能使脑脊液中MTX浓度增加,但对正常器官存在严重副作用。亚叶酸钙挽救治疗用于减少MTX的毒性作用,但合适的给药时机尚不明确。研究纳入35例适合大剂量MTX治疗的NHL患者,其中11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16例患者接受挽救治疗的时间是首个疗程的第6个小时和第2个疗程的第12小时,19例患者接受挽救治疗的时机是首个疗程的第12个小时和第2个疗程的第6个小时。结果显示,多数患者MTX浓度在应用MTX 12个小时后达最高,18小时后降至最低有效浓度,48小时后达到安全范围;两种挽救治疗方式中MTX浓度没有差异,但化疗后6个小时给予挽救治疗的毒性反应较低。

林教授表示,在当前的精准医疗时代,我们不仅要关注最大化疗效,也要注意将患者毒性反应降至最低。大剂量MTX的治疗在原发中枢淋巴瘤、高危淋巴瘤的中枢预防和骨肉瘤中起重要的作用。这项研究用详细的数据显示了患者接受大剂量MTX持续静滴12小时大部分患者于第12小时时MTX血药浓度达峰值,第18小时时MTX血药浓度降至最小有效浓度以下,第48小时时降至安全浓度以下,化疗后6个小时给予亚叶酸钙解救治疗的3/4级血液学毒性、1/2级口腔溃疡、乏力、MTX排出延迟率等发生率较低。患者接受大剂量MTX治疗,于MTX静滴结束后第6小时开始亚叶酸钙解救治疗是较佳的选择。

(采写:《中国医学论坛报》许景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