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有三种方法,刻意、着意和写意。
三、写意临摹 如果说刻意临摹时帖为主我为次,着意临摹是帖我并重,写意临摹便是我为主帖为次,帖不过是借题发挥的一个话头而已。明末清初的书法家特别强调写意临摹,董其昌、王铎、八大山人的作品,落款上说是临摹,其实主要是自运,风格与原作差别很大。 写意临摹,强调目击道存,遗貌取神。然而神很玄乎,怎么取法,古人告诉我们:“神何在,反求诸己,得之矣”。原作之神,产生于审美主体的能动观照,因此取神的方法要通脱。董其昌说:“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我的实践体会是:写意临摹时,不必多看多想,要保持你感觉到的第一个印象,这个印象的主观成分很重,是对原作全部造型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感悟,是对自己所拥有的全部知识的激活、重组和创造。 这里选择两件写意临摹的作品,从风格追求上来看,《雨寒帖》的临作强调时间节奏,《李太师帖》的临作强调空间造型,这两类作品反映了我对书法艺术两种表现方式的理解和追求。我在《论复调书法》一文中说:“书法内容的展现是由两条线索同时展开的,一条是笔势,牵丝映带,上下连绵,随着时间的展开,通过提按顿挫,轻重快慢和离合断续的变化,产生出一种节奏,具有音乐的特征。另一条线索是体势,每个字大小正侧,左右摇曳,通过上下左右字的相互穿插避就,顾盼呼应,组成和谐的空间关系,产生出绘画的视觉效果。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好的作品都是笔势和体势兼顾的,人们在欣赏它们的时候,视线不仅循着笔势绵延而上下浏览,同时也循着体势摆动而四面环顾,在体会复杂的组合关系时,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
这种兼顾笔势和体势的表现形式,与复调音乐相似,在音乐中,所有的乐音各自按照在音阶上的位置而同别的乐音发生关系。或者用连续发出的音组合成旋律(类似上下连绵的笔势),或者用同时发出的音组成和声(类似左右呼应的体势),经过两种组合,每一个乐音同时处在两种不同的关联之中,它们不仅在先后次序排列的旋律中占有一个位置,而且在同时性的音调形成的和声中占有一个位置,这两种组合的结果,便产生了复杂的现代复调音乐。根据这种音乐理论,我觉得兼顾笔势体势的表现形式可以叫复调书法。 复调书法强调笔势与体势的融合,它摆脱了写字的局限,以纯视觉艺术的眼光,从笔势和体势中抽象出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将时间和空间作为书法艺术的表现内容,从时间的角度看节奏是否流畅,让点画线条的提按顿挫、轻重快慢和离合断续传导出生命的旋律;从空间的角度看关系是否和谐,让造型元素的大小正侧、左右避就、上下穿插反映出世界的缤纷,结果使书法艺术与绘画和音乐相通,与文学和哲学相关,真正成为一种形而上的艺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