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在商界叫品牌差异化,在艺术界叫风格叫个性叫特色。 写好个性书法,必须遵循一条铁律:个性和艺术美学的结合,没有艺术美学做基础,再独一无二的个性,也是胡创乱划。 本文用具体的一笔一划、可视的一字一墨,在图例和论述间建立可视的联系互动,就图论述,这样更容易让人理解操作。本文以图例来论述书法个性的态度表明:反对论述无视图例独断独言,反对不结合具体的字、不结合可视的笔划,说一些和图例毫无关联的高大上的美誉之词! “画书”是丁汇艺创造的写意书法,这种书法将国画美学融入书法,强调“神韵”和“生动”。 本文结合“画书”——这个极具个性的书法样式为例,谈谈个性书法的创作、及书法的精神特质。 一、气韵生动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首先提出“气韵生动”,气韵由笔墨而生。石涛说:“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元代杨维桢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清代唐岱谈到:“六法以气韵为先,然有气则有韵,无气则呆板矣。” 总之,气韵生动成了国画的首宗要义,成为画家在创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 画家深谙国画要旨,认为画面太枯则有燥气、画面太湿则无生气,墨无变化则僵滞死板。 国画有不同质地、不同意味的线条笔法,以此构成造型的诸多形式和韵味。在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的变化中表现韵味。 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画书的个性和精神特质: 1、白丝的意蕴 白丝的本质是透气,是缩小的留白。透气使写出的字不那么压抑呆板沉闷。透气可以增强字体的动感和灵气,字显得有精神有气势! 白丝和透气是画书的符号。白丝与实笔的互动牵制,在空间布局上有了轻重有了参差有了节奏有了抑扬顿挫,有了气韵贯通的势态美。 ![]() 精气神(图1) 笔画有藏有露,比如“精”字的“米”和“青”有些笔画是藏起来的,是没有表现出的。有些笔画隐藏在意念中,用势代替笔画,气韵显露的精神是苍劲激情、阳光帅气! ![]() 山高人为峰(图2) “高”字虚实结合有挺拔之势。“为”字第一笔是重墨实笔,下面几个转折如果都是白丝笔画缺乏参差变化,所以有一个短横重墨,制造起伏。“峰”字两竖为重墨,显出挺拔突兀的山势。 画书避免实笔过长,与白丝结合显得更灵动,如“神”“峰”的长竖笔,此长笔如果从头到脚为实笔,就少了灵气和活力。短且粗的实笔,配以白丝,如《精气神》的“氣”,这个白丝长笔,穿过上下的实笔,打破了实笔的沉闷,阻止了实笔扎堆。白丝的墨色笔画多变,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也就有了吸引力、冲击力和感染力。白丝暗含苍劲空灵的内力质感,这种内力容易把字做活,使平淡无奇的字变得充满灵韵! 画书的白丝和实笔相互渗透,避免了白丝多而狂躁轻飘,也避免实笔多而呆板沉闷。白丝与实笔错落呼应千变万化,书写万种风情。 2、虚实搭建 画书大胆应用方锐拐角和粗壮笔画,是为了强化挺拔力度,多为实笔,与白丝融合,共同营造作品的精神特质。 ![]() 无欲则刚(图3) 笔划力度十足,充满刚意,看上去就充满力量,爽眼爽心!词义和字体风格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其书法的精神特质就是刚劲雄健。 ![]() 松风梅骨(图4) 虚笔是风,实笔是骨,与词义统一。“松”的上竖和下右钩是重笔,与白丝产生错落的势态美。“梅”字亦如此。“骨”字也是遵循虚实布局的原则,一撇是重笔,与字间的长横虚笔形成互动呼应。“风”“ 骨”的两竖一虚一实,产生对抗和矛盾,生成活力和波涛。《精气神》中“精”字的右下折;“气”字的右上折;“神”字的右横折,无不显出方锐角。 画书纤劲的白丝和力透纸背的重笔,一个轻灵一个厚重,相互搭牵。 ![]() 厚德载物(图5) “厚”字的笔画分宾主,上横和下竖钩是重笔是“主”,其他的笔画是虚笔是“宾”,有宾有主有实有虚,一横一竖的实笔,避免同样笔画的雷同,这是在制造错落的势态美,第一笔横与第二笔撇避免粗接粗。“德”也是遵循错落布局有实有虚的原则,撇是重笔,与字间的短横形成呼应,一撇一横融在虚笔里。“载”“物”亦如此,粗笔与虚笔形成呼应。 3、虚实韵律 自古就把“气韵生动”作为艺术的最高境界。画书气韵的强化是通过白丝和虚实搭建实现的,通过提按、顿挫、缓急的把控,实现“一幅字就是一曲音乐”的韵律之美。 ![]() 上善若水(图6) 利用节奏的三要素:变化,反复,规律。“若”的第二笔就开始了节奏:实—虚—实—虚—实—虚—实—虚,最后以白丝的虚笔结束。实笔如鼓点,虚笔如回荡缭绕的余音,有了艺术的律动感。 画书讲究粗细虚实的交替运笔,借此制造“韵律”,字的拐角用实笔,与前后的虚笔连贯表现出明显的节奏。丝的“白”与墨的“黑”产生的是一种“轻”与“重”的韵律美。“善”、“若”、“水”的横折、横撇,表现得尤为突出。虚实两种笔画自然过度衔接,有了华尔兹舞蹈起伏之美。 画书的节奏,让画面变得生动鲜活,富有艺术情调。 ![]() 笔歌墨舞(图7) ![]() 乘风破浪(图8) 作品给视觉以节奏感与运动感。墨韵变化节奏明快,虚实呼应气势贯穿。 画书的虚与实不是按比例配置也不是机械地空间布局,它是根据需要从整体谋划,灵活把控字的笔画,从中制造矛盾,让白丝的灵动和实笔的沉闷相互牵制,都别太压过对方。 画书对墨色的运用,不仅是造型上的变化需要,也是节奏、特质的外化。 如果说白丝是画书的生命主体,那么韵律便是画书的精神灵魂。 4、虚以成韵 气韵来自虚空,前人早有“虚以成韵”之说。 画书的气韵是在白丝的浓淡、白丝与实笔搭建体现出“写意精神”,而写意精神是中国书法的“主脉”。 画书的虚有两种:一是白丝一是留白。笔势和笔画构成了笔法虚实两部分,笔势是虚象的笔法。 ![]() 虚怀若谷(图9) 有疏有密,有重有轻。“虚”字的横和撇,“若”字的撇和横,“怀”的白丝,字里的白丝似有似无,但虚像的笔势却清晰地指出了笔画的走向。虚象的笔势产生了实象的笔画。画书的白丝属于虚笔,但虚笔也分为有墨的虚和无墨的虚,当白丝淡得不能再淡时,就剩下势了,这种势让气韵在字间流动。“谷”的那一长撇,把“虚”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与词义相统一。 ![]() 竹风清影(图10) 字里行间的笔画有开有合,有疏有密。一招一式间似乎有徐徐清风、淡淡竹影。 虚中之虚是画书用墨的特色,也就是这种有浓有淡的白丝,提升了画书的特质。 重墨宜于表现“刚劲稳健”的筋骨,白丝宜于表现“空灵活力”的气韵。画书灵活把控虚实、粗细、方圆、迟速、疾瑟,只为强化汇艺书的特质。 ![]() 快意人生(图11) 干脆利索,酣畅淋漓,看上去就快意爽心! 二、画书的学术价值 当代书法的表现技法和风格早已百花齐放,形成了各显神通的态势。这些各显神通的书法,绝大部分是在书法“圈里”里、在字的神态上创造与众不同,以此来实现对历史对他人的否定和超越。而画书却有意识地借鉴和融合“圈外”的国画表现语言来创作书法,形成独特的写意风格。 画书在书法创作上汲取国画的艺术观,以国画元素的审美价值取向,形成包容与创新的时代气象。富有特性的技艺笔墨,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画书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写实与意趣间的纠缠,走向了多元化的兼容,其学术价值是将国画与书法并轨,将白丝、呼应、虚实、藏露、开合、疏密、取舍、空灵、意象、趣味和自然相融合,来表现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达到一种书法艺术新的生命传递价值。 三、画书的精神特质 画书表现内在节律,情感起伏,通过气与力的变化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将笔力、笔气、笔韵有机统一,以气统力、统韵;以韵助气、助势。 画书的创作理念揭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书法不只是制造一个独一无二的视觉效果 ,而是要嵌入艺术观念和精神特质,这是画书提倡和践行的创作理念。 画书的本质是透气和写意,将国画的艺术融入书法,是汇艺书追求的创作理念和形式特征,这种形式特征与她的精神特质相统一。 画书精心布局,有意识地强化气韵的生动和精神特质,从创作观念和创作风格上丰富了书法家族。 画书“求气韵不求妍媚,求写意不求细腻”的创作理念,对书法创作形式和审美品评多样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时代艺术,应该有时代风貌。当代中国主体风貌是活力腾飞、刚劲强健。画书是时代的产物,她鲜明的语言色彩蕴含了时代风貌。 白丝内含激情灵动;虚实搭建体现挺拔帅气;锐角露锋寓意刚劲雄健,三者搭建背书,营造出“画书”的精神特质,那就是:爽快潇洒、挺拔帅气、不拘小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