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入门心得:“印从书出”对入门者水平提高的指导作用

 天童老僧 2016-02-24

上一个章节,布丁细细说了“印中求印”的自我心得,今天,就专门谈谈“印从书出”这件事。

学印大概第6个年头的时候,也就是我自己刻印,不懂篆书的情况下,愣着脑袋,硬着头皮,硬生生地以“印中求印”的思想指导,一方一方地刻汉印,一方一方地打磨,一边创作,一边摹仿,一边学习各种篆刻史知识。

一读篆刻史,马上遇到了一个比较牛的人,就是我前面介绍过的邓石如,也是“印从书出”的篆刻创作理念的实践和实现者。

篆刻入门心得:“印从书出”对入门者水平提高的指导作用最早的篆书,是“二李”规范的,就是李斯和李阳冰的“玉箸篆”,我们仔细看看这最早的篆书,就是小篆最初的样子,笔画匀停,粗细也基本一模一样,像码字的打字机一样,把字一个一个地码出来。固然是整齐可喜,但却看不出生气息,或者只是如孩童一样的可爱,完全没有形成成年人的骨格和气脉。

我有个朋友,小篆写得真的工整,他拿着“排笔”写,嗯,就是那种美工写美术字的排笔,笔毫是齐头的,这跟历史上的一些书法家写篆书的方法倒是一样的,因为历史上确实有人,把毛笔尖剪去,或者用油灯将笔头最尖端的笔锋烧去,总之就是为了写出来粗细均匀的字。其实,看得久了,就觉得呆板,停滞,没有生气,当然,也因为没有笔锋,表现力也不强。

篆刻入门心得:“印从书出”对入门者水平提高的指导作用有段时间,我大致也以这种书法为美,觉得写得工整,就是好的,写得整齐,就是好的。那些方方正正略显高个的小篆字一个一个地放在石头上,觉得这就是美,这就是真正的篆刻艺术的最高追求目标了。其实,当时的刻印情况,就跟现在从电脑字库里挑出来一个字,用制图软件比如PHOTOSHOP反转之后,再行上印到石头上,码出来的印章,没有二致,所谓的电脑字体制印,现在大家再找找电脑制印的印章看看,面目真正可憎。

邓石如大改篆书面目,当然,对我的作用也非常大。这位大神曾专门临写过很多金石碑刻,临习过篆书如《石鼓文》、《之罘刻石》、《禅国山碑》等碑刻,隶书也临习过《华山碑》、《张迁碑》等多年,甚至篆隶书被当时人称为“国朝第一”。又因为邓石如不仅是一位书法家,他同时又是一位篆刻家,因此,他的书法造诣真正渗透到他的篆刻作品中去。书法功底深厚的邓石如,一边临摹,一边创建,其篆书风骨突显,渐显刚健婀娜之态,也正因为他的篆书开始使篆书走向成熟,成为孩童之后的成年之美。而正为他将书法带入印中,印章中才有了独具一格的成年篆刻之美。

篆刻入门心得:“印从书出”对入门者水平提高的指导作用后又见吴让之的篆书及篆刻作品,俏丽之态更显;再接触赵之谦的笔锋的篆书和篆刻作品,再去关注他的“古印有笔犹有墨”的理论,强调笔法,表现墨韵。后来又沿着篆刻史看吴昌硕、齐白石的篆刻作品,再参以他们本人风格表现各异的篆书,这些篆刻作品齐齐来到脑海,有的清纯俏丽,有的大开大阖,有的猛利峻厉,有的秀媚可人,种种精彩,纷至沓来,顿觉茅塞顿开,终于明白,不把篆书写好,便难以有好的篆刻作品。这正是“印从书出”理论的根骨。

从上面可以得出结论:让篆刻入门者学习、主张和理解并实践“印从书出”,就能把篆书书法的根基打牢实,真正大有助益于篆刻创作实践。因此,布丁认为篆刻入门者学习篆刻的过程中,应当加入适量的篆书学习,这必将大大有助于篆刻创作水平提高。

(关于篆刻的闲言碎语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