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章节,布丁细细说了“印中求印”的自我心得,今天,就专门谈谈“印从书出”这件事。 学印大概第6个年头的时候,也就是我自己刻印,不懂篆书的情况下,愣着脑袋,硬着头皮,硬生生地以“印中求印”的思想指导,一方一方地刻汉印,一方一方地打磨,一边创作,一边摹仿,一边学习各种篆刻史知识。 一读篆刻史,马上遇到了一个比较牛的人,就是我前面介绍过的邓石如,也是“印从书出”的篆刻创作理念的实践和实现者。
我有个朋友,小篆写得真的工整,他拿着“排笔”写,嗯,就是那种美工写美术字的排笔,笔毫是齐头的,这跟历史上的一些书法家写篆书的方法倒是一样的,因为历史上确实有人,把毛笔尖剪去,或者用油灯将笔头最尖端的笔锋烧去,总之就是为了写出来粗细均匀的字。其实,看得久了,就觉得呆板,停滞,没有生气,当然,也因为没有笔锋,表现力也不强。
邓石如大改篆书面目,当然,对我的作用也非常大。这位大神曾专门临写过很多金石碑刻,临习过篆书如《石鼓文》、《之罘刻石》、《禅国山碑》等碑刻,隶书也临习过《华山碑》、《张迁碑》等多年,甚至篆隶书被当时人称为“国朝第一”。又因为邓石如不仅是一位书法家,他同时又是一位篆刻家,因此,他的书法造诣真正渗透到他的篆刻作品中去。书法功底深厚的邓石如,一边临摹,一边创建,其篆书风骨突显,渐显刚健婀娜之态,也正因为他的篆书开始使篆书走向成熟,成为孩童之后的成年之美。而正为他将书法带入印中,印章中才有了独具一格的成年篆刻之美。
从上面可以得出结论:让篆刻入门者学习、主张和理解并实践“印从书出”,就能把篆书书法的根基打牢实,真正大有助益于篆刻创作实践。因此,布丁认为篆刻入门者学习篆刻的过程中,应当加入适量的篆书学习,这必将大大有助于篆刻创作水平提高。 (关于篆刻的闲言碎语25) |
|
来自: 天童老僧 > 《金石篆刻/印谱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