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抑郁症非同儿戏,皆因脑神经递质功能紊乱所致医学研究证明,失眠、抑郁症皆因脑神经递质功能紊乱所致,是当今社会很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约占脑神经系统疾病的35-42%。全国有3000万人受失眠、抑郁症疾病困扰。 失眠、抑郁症作为一种疾病,只有到正规医院接受科学治疗才能尽快好转,但是许多患者没有得到正规医院的治疗,导致失眠或抑郁现象越来越严重,最终要花很多倍的时间和精力去治疗,恢复效果也很缓慢,耗时耗力。因此,上海市东方医院国际脑病中心(功能神经科)医生建议一旦出现失眠或抑郁现象一定要去国家级公立医院,尽早接受专业正规治疗,尽快取得好的疗效。 失眠患者在没有经过正规治疗的情况下病情会越来越严重,影响日常的工作生活,容易导致情绪低落,兴趣减低等情况。当出现情绪焦虑现象或受其他环境因素影响时,一些失眠患者就会发展成抑郁症。医学统计数字显示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的前期症状之一就是失眠,因睡眠不足导致精神不足,心情低落,对周围事物提不起兴趣,进而产生自我评价低或悲观厌世的情绪,严重的会有自杀倾向或自杀行为。长期的失眠症或抑郁症会引发其他精神类疾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失眠、抑郁症疾病常规的治疗方案包括三种方法,一种是药物治疗,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具处方药;第二种是采用脑功能辅助仪器进行物理治疗,主要是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深度光波修复疗法这两种正规理疗方法,通过改善脑细胞功能、促进脑神经递质平衡改进患者症状。针对严重抑郁症患者,东方医院引进MECT治疗仪,通过特殊刺激患者产生无抽搐性大脑功能改变,快速消除患者自杀或自残的思维观念;第三种是心理咨询辅导,通过与心理咨询师面对面交流,缓解患者的压力,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脑功能辅助仪器治疗原理 检测原理:根据脑内递质与脑电超慢波的对应关系,从脑电信号中提取各个递质所对应的超慢波,再对这些超慢波进行分析,获得递质功能方面的情况。 检测特点: (1)无创; (2)一次检测多种递质: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 分析指标:递质功率分析、递质相对功率分析、总功率分布及脑功能指数分析、α单频竞争图和熵值。 功能:利用磁场在脑内产生感应电流,根据生物共振的原理,调解递质的电活动,从而调解神经递质的功能,治疗脑部疾病; 特点: (1)安全可靠:治疗时无需接触人体,通过物理磁场来调节大脑神经递质,实现预防与治疗脑部疾病;频率0.2赫兹以下,强度500高斯以下,应用更加安全可靠; (2)疗效显著:临床实验证明,对失眠、头痛、脑瘫及智障等疾病的治疗上,疗效确切肯定。治疗时无声响、无痛苦、无副反应,患者均主动配合治疗; (3)特异性强:特征性地针对各个神经递质(GABA、Glu、ACh、NE、5-HT、DA等)进行调节; 应用范围:失眠、抑郁、焦虑、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躁狂症、躯体化障碍等各种精神类疾病;帕金森;脑瘫;儿童多动;抽动症;头痛等。 失眠、抑郁症治疗发展趋势 最新国际医学前沿表明干细胞临床应用于失眠、抑郁症对脑神经细胞进行修复或替代,正成为人类攻克此类疾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2015年,上海市政府投入巨资打造干细胞产业基地并指派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牵头负责,共同探索干细胞研究与转化的新模式,掀开了干细胞临床医学应用的新篇章,同时为失眠、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 干细胞临床治疗失眠、抑郁症探究 因国内种种限制,虽然目前干细胞技术还没有得到全面推广,但是接受过干细胞治疗技术的患者对此技术的认同度达到99%以上。干细胞临床应用于失眠、抑郁症主要是通过将干细胞注射进入肌体内,自动识别并移行病灶,然后分裂并生殖成新的细胞,分泌许多细胞因子,起到修复脑神经递质损伤部位的功能,实现对失眠、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技术采用静脉注射、病灶局部立体定向、腰部穿刺、动脉介入等方式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免除了手术实质性移植的风险和痛苦,不会伴有其他病症并发,无任何毒副作用。医学数据统计显示,干细胞临床治疗失眠、抑郁症临床治愈率高达98.7%以上。 姓 名:魏晓杰 职 称:主任医师 学 历:大学本科 专家简历: 二级心理咨询师,曾在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担任主治医师,参与酒中毒项目流行学调查及相关研究课题;而后在黑龙江省精神神经病防治院担任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一职,参与矫治及疗效观察、临床应用过程,总结TCA与SSRI临床效果比较分析等课题;黑龙江省卫生厅担任主任医师,期间开展脑立体定向微创技术治疗精神分裂症、癫痫、强迫症、抑郁症。 学术论文: 《网络精神障碍3例报告》 《头痛性癫痫3例临床分析》 《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治疗进展》 《舍曲林在酒依赖治疗中的应用》 《精神分裂症起病年龄的性别差异》 《鄂伦春族酒中毒及相关因素调查》 《抗抑郁剂临床疗效及应用情况分析》 《连续2次电休克治疗致呼吸停止1例》 《注意缺陷障碍儿童感觉统合治疗临床观察》 论著《常见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论著《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所获奖项: 2000年科技成果奖3项 2005年科技进步奖1项 出书立著: 1999年《精神疾病的诊断》副主编 2003年《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副主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