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记住两个温度:15℃和8℃ 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你得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而何时加衣呢?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该捂的信号。 ◆ ◆ ◆ 持续时间:7至14天 7—14天恰到好处。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而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这是因为没捂到位。怎样才算到位?研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减得过快有可能冻出病来。 ◆ ◆ ◆ 怎么捂?下厚上薄 寒邪易伤阳且多自下而生,因此我国古代养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张。这也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因此,“春捂”应重点做好腰部、腿部及双脚保暖,厚裤和厚袜不可过早减去,并常用热水泡脚,睡觉时下半身盖厚一点。尤其是爱美女性,过早地换上薄裙而受寒,暴露的腰部及关节易酸胀、沉重、疼痛等,长此以往还可致关节病、心血管疾病和各种妇科病等。 除了注意日常保暖,一些保健方法能使春捂的养生效果事半功倍。 手腕 点按神门穴 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神门穴。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原穴是主管各脏腑的元气和生命的原动力所发出的穴位,能够强化脏腑。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神门穴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里侧。主治病症为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为人体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平常没事的时候用拇指指端反复点按神门穴30次,可以去除烦躁、安神定志。按揉此穴时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腰眼 意守肾俞穴 腰眼也是春捂的重要部位。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腰部酸软怕冷,经常尿频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按摩腰部肾俞穴可滋阴壮阳,补肾健腰。 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该穴,可温暖肾阳。此外可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肾俞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连做36次。 小腿 热敷足临泣穴和阳辅穴 很多老人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眼睛痛,这种表现属于肝阳虚,这时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外侧,可以多热敷足临泣穴和阳辅穴。 足临泣穴就在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的终点,取穴方法是将手指从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的缝向脚背方向推,推到有骨头的边缘时就是足临泣穴。阳辅穴在小腿的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的位置。 肚脐 聚气神阙穴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 神阙穴的保健方法有三: 1.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2.聚气法:端坐,放松,微闭眼,用右手对着神阙空转,意念将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向脐中聚集,以感觉温热为度。 3.意守法:放松,盘坐,闭目,去除杂念,意念注于神阙,每次半小时以上,久之则凝神入气穴,穴中真气发生,胎息则慢慢启动。 ◆ ◆ ◆ 春天孩子怎么穿衣服合适 对于小孩子,多数时间、多数情况下、多数家长都会让孩子穿的比实际需要的多,换言之,多数的孩子是处于长期被“捂”的情况下,于是孩子即便是不活动也是大汗淋淋,所以反复感冒。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指出,孩子“春捂”须有一定限度,如果还如冬天般里三层外三层,就会超过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变得无法适应。春季空气湿度较大,如果“捂”过了头,还容易诱发中暑。孩子如何“捂”,要注意以下几点:
家长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实际的气温变化和感觉,有计划地给宝宝增加衣服,以宝宝不出汗,手脚不凉为标准。这里所讲的不出汗,不是满头冒汗,家长可以把手放在孩子脖子后面或后背上试试有没有汗。
会走能跑的孩子在穿着上不仅不能穿很多,还要注意选择穿脱方便不妨碍孩子运动的衣服,因为孩子活动量非常大,活动后出汗多,如果穿的是难穿脱的衣服如套头衫、毛衣就会比较麻烦。 而6个月以下须躺在婴儿车里的小宝宝,也不要给孩子穿的特别多,可以多盖点小被子,一旦气温升高,孩子出汗,即可拿掉一层。 孩子衣物的选择要针对每个孩子的体质、活动量,不能整齐划一,也不要与别人比较。
在春季,尤其是气温不稳定的情况下,给宝宝减衣服时要特别注意。早晨起来给宝宝穿上的衣服不要随便脱掉,尤其是宝宝感觉到热或者已经出汗时,更不能马上将衣服脱掉,让宝宝安静下来,等待自然消汗。在冷热不均的环境中,宝宝从冷的房间进入热的房间,要提前帮宝宝把衣服脱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