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议和诗

 杏坛归客 2016-02-25

浅议和诗

叶鸿玑

       “和诗”,作为名词而言,它是诗词的一个类型,又称“赓和诗”,由两首以上组成;作为动词而言,它是朋友(诗友)之间通过诗的唱和进行相互交流的一种形式。和诗可以成为表达情意、联系诗友、密切友谊之举,亦可促进诗艺的提高。古今大诗人,包括“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唱和酬答之作甚多,且不乏传世名篇。古人谓“诗言志”、“词言情”,我以为和诗当以表情为首务。若果真有格高、情真、味厚、语工之诗作,大胆征和有何不可?历来有人不喜欢写唱和诗,一是觉得它太受束缚,认为在格律束缚之下和他人之作,等于在“戴着镣铐跳舞”之外,再加上一把枷锁,难上加难;二是认为这种形式容易流为吹捧,过于庸俗,令人生厌。其实,难度增加,趣味也就越大,应该知难而进;至于是否“流为吹捧”,全在个人操作,只要稍加注意,弃其弊而扬其利,拒其短而用其长,是完全能够做到的。今将“和诗”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一、和诗用韵的类型

       和诗用韵的类型有以下三种:

       1步韵。也称次韵。即用原诗作者用过的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不能任意错乱。

       2从韵。亦称用韵。即用原诗作者用过的原韵、原字,但先后顺序不一定和原诗相同,顺序可以任意颠倒。

       3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原诗同属一韵即可,不必用其原字。

以上三种情况,在限制上依次逐步放宽。

       二、和诗的要求和方法

       1要吃透对方诗作的立意,然后作答酬唱。比如不能人忧我喜,人喜我忧;也不能无病呻吟,无话找话,答非所问。

       2和诗的立意也可以与原作有所不同,也就是按韵而不按意酬唱,但这种情况下要另设标题。

       3步韵应尽可能与原诗有变化。比如要尽可能采用新鲜的词语,而避免使用原诗中已使用过的词汇、句式,在多次步韵(称“叠韵”)酬唱时,更要注意这一点;再如对方的诗作是仄起式,和诗可以考虑用平起式,反之亦然,以示变化。

       4和诗不能草率行事,要提高水平,努力与原作的水平接近,乃致超出。

       5步韵必须自然,韵脚处遣词必须贴切,不能“凑韵”,不能因韵而破坏组词习惯,比如把“玲珑”改成“珑玲”等。

       此外,为表示对原作尊重,往往称原作为“原玉”,如“原玉奉和”。

       三、和诗实例二则

       例1(征和)青山夕照

如梦浮生转瞬间,又逢春雨乐陶然。

秦坑历劫艰还险,家国卧薪苦亦甜。

倾洒余晖风韵雅,坚持晚节壮怀牵。

雪泥处处留鸿爪,皓首昂藏向远天。

栉风沐雨七三载,两鬓霜华眼更明。

猎猎红旗擎巨手,丝丝雨露润苍生。

书山辟径攀崇岭,诗海踏波唱晚晴。

天相吉人增福寿,青春火焰老还萌。

              (和诗)原玉奉和《青山夕照》

人生如梦沉浮间,风雨任尔顺自然。

格物有心求至理,做人无意媚重甜。

穷达荣辱置身外,开启寸心诗梦牵。

历尽沧桑回稚幼,乐看四季皆春天。

推倒三山红日升,豪情壮志向光明。

兴国凭党指航路,事业撩人献平生。

劫重红羊迷北斗,金鸡破晓报天晴。

老来幸有诗书趣,高唱大风春又萌。

       例2(征和)庚辰冬日有感

杏雨桃花风满楼,几多韵事几多愁。

数年耕作毫端苦,杂草丛生恨不休。

退隐林泉逸兴悠,庭前馥桂暗香柔。

黄花笑绽东篱下,玉砌丹枫正染秋。

              (和诗)集唐宋人句和《庚辰冬日有感》

半醉微吟独倚楼,(赵希路)人生达命岂暇愁。(李  白)

挥毫更想能一战,(王安石)百咏歌成意未休。(汪元堂)

人间随处送悠悠,(陆  游)百炼钢为绕指柔。(贯  休)

怀抱未忘知有处,(杨  蟠)客心自冷不关秋。(沈  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