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名医黄元御传人麻瑞亭治验集(14)

 51我影随风 2016-02-25

清代名医黄元御传人麻瑞亭治验集(14)

8月7日五诊:服药后自感尚可,咽仍不适,头昏,其它症状减轻。脉细濡、关寸大,舌苔白腻。原方加郁李仁9克,5剂,本煎温服。
9月6日六诊;咽下顺利,他症续减。脉细濡、关寸大、沉弱,舌苔白腻。原方加肉苁蓉15克,5剂,水煎温服。
9月21日七诊:药后诸症减轻,吞咽已利,大便干燥好转。
脉细濡、关寸大,舌苔白腻。原方改瓜蒌仁为郁李仁9克,加肉苁蓉12克,5剂,水煎温服。
10月8日八诊:药后诸症减轻。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去瓜蒌仁,加郁李仁9克、肉苁蓉12克,5剂,水煎温服。
药后痊愈。
例2:王某,女,43岁,西安市人。1976年8月24日初诊。自诉:呃呃连声不止,伴心慌气短,胸痞,不思饮食,大便干,有时大便稀,多梦,胃脘隐痛半年余,外院诊断为膈神经痉挛。经治疗,效不显,因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寸关大,舌苔白腻。
辨证:脾湿肝郁,胆胃上逆,肺气不降。
诊断:呃逆。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清肺理气降逆。
处方:    云茯苓9克焦白术12克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上肉桂6克广橘红9克    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    天台乌9克石菖蒲9克淡吴萸6克    煨生姜9克荜茇3克草蔻仁6克    3剂,水煎温服。
8月31日复诊:药后效不明显,仍呃逆不止,胃脘时痛,大便时干。脉沉细濡、关寸大,舌苔白腻。上方改肉桂为老川芎9克,改淡吴萸为柿蒂10个,3剂,水煎温服。
9月7日三诊:药后效不显,仍呃逆,胃脘痛。脉细满,寸关  让大,舌苔白腻。原方改肉桂为老川芎9克、改菖蒲为广木香6克,加柿蒂10个,3剂,水煎温服。
11月6日四诊;一直服上方,仍呃逆,脘痛,食纳好转。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薄腻。原力加炙米壳6克,3剂,水煎温服。
11月8日五诊:药后呃逆减轻,仍脘痛,一一便正常。脉细濡、稍滞、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加炙米壳6克,3剂,水煎温服。
11月20日六诊:药后无明显变化。脉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加炙米壳9克,3剂,水煎温服。
11月27日七诊:药后效果甚好,呃逆减轻,大便仍干。脉细濡、稍弱、关寸略大,舌苔白薄腻。原方加炙米壳6克、广木香6克,3剂,水煎温服。
11月30日八诊:药后呃逆减轻,四肢仍乏困无力,时心慌。
脉细濡、弱、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加炙米壳6克、广木香9克,3剂,水煎温服。
12月21日九诊;服上方自感诸症减轻。停药半月后,又胃痛呃逆。脉细濡、寸关大,舌苔白薄腻。原方加广木香6克、炙米壳6克,3剂,水煎温服。
1977年元月11日十诊:呃逆减轻,头昏,睡眠差,脸肿胀a脉现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加广木香6克、炙米壳6克,5剂,水煎温服。
元月l5日十一诊:药后呃逆已除,仿感头闷胀,脸肿胀,下午加重,咳嗽。脉细实、寸关大,舌苔白腻。原方加广木香6克、炙米壳6克,减吴茱萸为3克,3剂,水煎温服。
元月29日十二诊;上方服9剂,脸部浮肿减轻,胃痛好转,有时右胁痛,大便干,小便黄。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去淡吴萸,加北沙参12克、炙米壳5克,3剂,水煎温服。
药尽痊愈。
例3:马某,女,15岁,西安市人。1983年元月18日初诊。其母代诉:不欲食一年余。血色素68克。去年7月开始,自感食欲不佳,每曰进食5-7两,身体渐瘦。在西安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三个月,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效不显。现仍不欲食,纳食后腹胀,精神不振,有时出盗汗,大便每曰一次,略干,小便正常,体重27公斤,眼睑肿胀,面色晄白,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弱、关尺略显,舌苔白腻。
辨证:脾湿肾寒,肝气郁陷,胆胃不降。
诊断:纳呆、消瘦。
治则:健脾舒肝,温中暖下,平胆和胃。
处方: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上肉桂4克广橘红9克    炒杏仁9克法半夏6克广郁金6克    缩砂仁6克炒川椒3克炙米壳4克    大党参15克乌梅12克炒干姜4克    3剂,水煎温服。
元月22日复诊:药后饮食略有增加,腹胀好转,精神有所好转,二便道调。脉细濡、实、关尺大,舌苔白、根稍腻。上方再进,5剂,水煎温服。
元月27日三诊:药后饮食渐增,精神好转,二便调,心烦,右胁下痛,体重增加l市斤。脉细濡、稍涩、关尺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加黄芩炭3克,5剂,水煎温服。
2月1日四诊:药后尚好,今晨头痛。体重30公斤。脉细濡、左关R右关寸大,舌苔白薄滑。原方加鸡内金6克,5剂,水煎温服。
2月5日五诊;自感尚可,纳食知香,仍感腹畦。脉细濡、稍沉、关寸略大,舌苔白淡滑。原方加鸡内金9克,5剂,水煎温服。
2月10日六诊:自感尚好,纳食知香,腹胀已除,仍感乏困。
脉细濡、稍缓、关寸略大,舌苔白滑。原方加鸡内金9克,5剂,水煎温服。
2月17日七诊:自感尚好,腹胀已愈,乏困减轻。脉细濡、较实、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加东山楂12克,5剂,水煎温服。
2月22日八诊:昨晚腹泻三次,稀水样便,伴恶心、呕逆、头痛。脉细濡、稍缓、右关尺较大,舌苔白薄腻。原方去炒干姜,加煨肉蔻3克、鸡内金9克、煨生姜6克,5剂,水煎温服。
3月1日九诊:腹泻已止,现无明显不适。脉细濡、稍弱、左关尺右关寸大,舌苔淡黄、滑。原方改广橘红为广陈皮9克,加鸡内金9克,5剂,水煎温服。
3月10日十诊:上方服10剂,近几天纳差,稍感腹胀,睑胀已愈,咽干。脉细濡、稍弦、左关尺右关寸大,舌苔白薄。原方改炒川椒为鸡内金9克,加赤石脂9克,改炒干姜为川射干6克,5剂,水煎温服。
3月17日十一诊:饮食稍增加,精神好转,腹胀减轻,大便干,咽痛。脉细濡、稍弦、左关尺右关寸较大,舌苔白薄。原方去上肉桂、炒川椒,加鸡内金9克、川射干9克,5剂,水煎温服。
3月31日十二诊:药后诸症均有所好转。查血:血色素92%,红细胞340万,白细胞3200,中性60%,淋巴40%。脉沉细蒲、右寸稍弦,舌苔白腻。原方去粉甘草、法半夏、广郁金,加炒白术9克、鸡内金9克,5剂,水煎温服。
4月14日十三诊:药后纳食增加,纳食后胃脘仍胀,口渴。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粉甘草、法半夏、广郁金,加炒白术9克、鸡内金9克,3剂,水煎温服。乌梅丸3合,每次1丸,每日3次。
5月19日十四诊:药后自感尚好,无明显不适。查血;血色素10克,白红胞3700,中性72%,淋巴28%,血小板13万。脉细濡、右稍弦、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加减;云茯苓12克、炒白术9克、炒苍术9克、炒杭芍12克、全当归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6克、乌梅肉9克、炒川椒l-5克、炒干姜6克、炙米壳3克、草蔻仁4克,5剂,水煎温服。 
6月30日十五诊;自感尚好,体重增加,纳食佳,无其它不适,近几天感冒。查血:血色素11克,白细胞4500,中性70%,淋巴30%。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加减:云茯苓9克、炒白术9克、炒苍术9克、炒杭芍12克、制首乌2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6克、广郁金7克、赤丹参12克、北沙参12克、补骨脂7克、乌梅肉9克、草果仁3克,3剂,水煎温服。
药尽痊愈。随访至今,末复发。
例4:刘某,男,拍岁,西安市人。1986年11月26口初诊。
自诉:吞酸烧心,半年余。经治疗,效不显,因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稍弦、关寸大,舌苔白薄。
辨证:脾湿肝郁,肺胃上逆。
诊断:吞酸。
治则:健脾疏肝,清降肺胃。
处方:  云茯苓9克建泽泻9克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上肉桂4克广橘红9克  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  天台乌6克乌赋骨9克广木香3克  缩砂仁5克炙米壳3克炮干姜4克  5剂,水煎温服。
12月26日复诊:药后证症均佳。上方去建泽泻、天台乌、广木香、炮干姜,加炒白术9克、延胡索9克、炒苍术9克、炒干姜4克,10剂,水煎温服。
药尽痊愈。
例5;杜某,女,5 6岁,西安市人。1987年12月22日初诊。
自诉:吐酸水,食道不适,便秘,半年余。经治疗,效不显,因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辨证:脾湿肝郁,胆胃上逆,大肠结涩。
诊断:吞酸、便秘。
治则:健脾疏肝,和胃平胆,理气润肠通便
处方:
云茯苓9克炒苡仁9克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制首乌30广橘红9克
炒杏仁9克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
延胡索9克乌贼骨9克制香附3克
白蔻仁9克肉苁蓉15克姜厚朴12克
5剂,水煎温服。
12月29日复诊:药后好转。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上方去制香附、肉苁蓉,增乌贼骨为12克,减制首乌为20克,加煨生姜4克,10剂,水煎温服。
1988年元月20日三诊:上方服10剂,吞酸、便秘基本已愈。脉细濡、关寸大,舌白薄。1987年12月29日方再进,10剂一水煎温服。
药尽痊愈。
例6:张某,女,50岁,富平县人。1984年3月24日初诊。自诉:吐酸水,大便于,不利,一年余。服西药片,时好时差,至今未愈,因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关寸夫、稍弦,舌苔白腻。
辨证:脾湿肝郁,胆胃上逆,大肠结涩。
诊断:吞酸、便秘。
治则:健脾疏肝,和胃平胆,理气润肠通便。
处方:
云茯苓9克焦白术9克炒杭芍12克
粉丹皮9克上肉桂4克广橘红9克
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
延胡索9克乌贼骨9克广木香4克
草蔻仁9克肉苁蓉15克炒麻仁9克
5剂,水煎温服。
4月19日复诊:药后诸症好转。脉舌同前。上方去延胡索、肉苁蓉,增上肉桂为5克,减广木香为3克,加天台乌6克,炙米壳4克,5剂,水煎温服。
5月1日三诊:药后好转。脉舌同前。4月19日方再进,5剂,水煎温服。
8月15日来函称:上方服20剂,诸症均愈。
例7:巴某,女,30岁,西安市人。1986年6月21日初诊。自诉:鸡鸣泻,打呃,纳差,胃胀,消化不良,消瘦,半年余。经治疗,效不显,因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关尺大,舌苔白腻。
辨证:脾湿肝郁,胆胃上逆,大肠不敛。
诊断:幽门痉挛?慢性结肠炎。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降逆,敛肠止泻。
处方:  云茯苓9克建泽泻9克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桂枝本9克大党参15克  赤石脂12克炒干姜6克炙米壳4克    煨肉蔻3克补骨脂9克    5剂,水煎温服。
6月28日复诊:服后腹泻已止,仍有呃逆。日前曾在西安市中心医院做“钡透”,提示:幽门痉挛。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去建泽泻、桂枝木、党参、炒干姜、煨肉蔻、补骨脂,减赤石脂为9克,加炒白术9克,上肉桂4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缩砂仁6克、广木香3克、煨生姜5克,5剂,水煎温服。
7月4日三诊:药后平稳,纳食后胃痛。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去泽泻、桂枝、党参、赤石脂、炒干姜、肉蔻、补骨脂,减炙米壳为3克,加炒白术9克、上肉桂4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缩砂仁4克、延胡索9克、炒苍术12克、炮干姜5克,5剂,水煎温服。
7月11日四诊,药后有时恶心呕吐,不思食。脉细濡、关尺大、舌苔白腻。原方去泽泻、党参、赤石脂、炒干姜炙米壳、内蔻、补骨脂,减桂枝木为7克,加炒白术9克、广陈皮9克、炒杏仁9克、炒苍术12克、缩砂仁5克、延胡索9克、炮干姜5克、法半夏7克,5剂,水煎温服。
7月17日五诊:药后脉证均有好转。7月11日方再进5剂,水煎温服。
9月6日六诊:上方服15剂,尚好,近来大便又稀,消化欠佳。9月2日在第一附属医院做“钡透”,提示:胃肠未见异常。脉细濡、关尺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泽泻、肉蔻,加炒白术9克、缩砂仁4克、石菖蒲9克,5剂,水煎温服。
9月20日七诊:上方服10剂,腹泻已愈,仍恶心欲吐。脉细濡、缓、动、关寸略大、不匀,舌苔白腻。原方去泽泻、桂枝、赤石脂、肉蔻、补骨脂,减炒干姜为5克、炙米壳为3克,加炒白术9克、上肉桂5克、广陈皮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缩砂仁4克、炒苍术12克、石菖蒲12克,5剂,水煎温服。
11月16日八诊:脉证均佳。9月20日方再进,5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8:陈某,男,1 8岁,西安市人。1987年5月22日初诊。自诉;纳差,胃胀,体瘦,遗精一年余。在西安市某医院做“钡透”,提示:胃下垂、胃窦炎。服中药、西药,效均不显,因求治于麻瑞亭。
脉细濡、关左尺右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脾虚肾寒,肝气下陷,疏泄下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