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批评学生,学生采取极端行为该怎么办?(下)

 tuzididie 2016-02-25


x
批评后:干预得当,尽一切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R1 E& i' C/ B5 J, f5 Q: t- m

如果我们方法正确、态度诚恳,相信绝大多数学生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但是仍然有少数人仍然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在心理上对老师的批评无法释怀,此时的善后工作显得尤其重要,也是防止学生做出极端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6 a' C" [: {7 d" ~! A4 G8 |& v
小贴士:" y3 y; _! I6 l
对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六点建议6 G9 a2 b1 \1 `0 K- f `
1、批评学生时不要说狠话。老师出于激将法,有时会说一些过头的话以达到教育效果,但是我们一定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心理承受能力,对内向的、逆反心重、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孩子说这些话,很可能会让孩子当真,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2、学生说狠话,要高度重视,甄别真伪。学生出于冲动放出狠话来,多半是想吓唬老师,但也不排除在你不相信的情况下做出过激举动。所以,我们对那些平时说一不二的孩子说的话要格外留意。在前面的案例《当头棒喝》中,教师虽然采用了非常规的方法,但是他摸准了学生的心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施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但是,一定要时刻注意控制住学生,曾经有学生对老师说:你要是再不相信我我就跳楼。老师以为他不会当真,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说:你说到做到,有本事就跳啊。结果孩子真的跳了下去;
3、不要出现管理的真空。学生被教师批评后,如果情绪激动,此时需要特别注意不要失控,让孩子从视野中消失。如果在管理真空期,比如孩子在离开学校外出游荡的路上出了问题,教师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学生冲出甚至冲出教室或办公室,应当迅速掌握孩子的动态。如果学生和教师对立情绪严重,可以委托其他教师或同学跟踪陪伴。$ v$ t7 m2 L3 J0 w5 i4 Q: L$ |4 P
4、借助教育团队的力量。班主任教育学生不是单兵作战,在一名教师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教育团队,家长、同事、年级组、德育处乃至校长都是这个团队的成员,班主任要善于依靠团队的力量加强教育力度,不要把所有的矛盾都自己扛下来,特别是和学生发生冲突时,适当借助第三者的劝解让双方都有一个缓冲的余地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5、及时向学生的监护人通报情况。学生发生了严重的错误,需要处理乃至处分,处理过程最好要家长参与。不是说要推卸责任,但如果班主任要思考周密,把工作都做到位了,把学生极端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即使最后结果无法预料,教师也尽到了责任,问心无愧。
6、教师要学会保护自己。如果教师的处理方式正确,也不存在侮辱、伤害学生的行为,反之是学生不服从管理,采取极端行为打击报复教师,教师也要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而学生也要为自己的不理智行为付出代价。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如果因为学生可能会采取极端行为而不敢教育,那只能纵容学生恶习的蔓延,这也是教育部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六条提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的用意所在。(陈宇)% ~" T6 r9 u0 Y6 u( x1 h* P( g
【案例二】三个“及时”解疙瘩
学生小刘在晨读时间出教室倒垃圾。老师批评他影响了班级常规得分并让他在教室外反省,但是学生站了一会儿就跑掉了。此时的班主任该怎么办呢?
    首先,及时与家长联系。2 @0 q/ O6 t5 f. X3 P3 g$ ^
      班主任首先赶到小刘家。小刘的妈妈正在等他回家吃饭,老师首先向她说明了小刘挨批的事。家长说:“自己没做好,老师批评一下罚一下是应该的。竟然还走啊,哪里像样!”于是小刘妈妈马上就去网吧找,但是没有找到。最后老师发现小刘在学校外面的小店里和同学在玩,班主任立即通知家长孩子找到了并把小刘带回办公室教育。9 G' v) h5 Z5 A9 n. {/ q
    第二,及时与学生沟通
  班主任询问小刘出走是不是因为对上午的批评处罚不服气。小刘说是,并对他在上课时倒垃圾的原因做了解释。班主任发现虽然此事小刘有责任,但是事出有因,自己没有详细了解情况就处罚小刘确有不当之处,老师在诚恳道歉之后才对小刘的错误做了批评并教他今后遇到这种情况的处理办法。
    第三,及时在班上解释 1 w, U/ ]' P; V" @1 h$ d) L
  班主任陪小刘一起来到班上,老师对大家说:“今天小刘的事是个误会!我错怪了他,在此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小刘道歉……”然后把情况跟大家交代了一下,然后班主任又说:“从今天的事情中我们是否能明白一些什么呢?”& V4 a- `1 ]3 W9 f" a0 Y
“搞卫生要及时”“要爱护劳动工具”“被误会时要及时解释”“有事出校门一定要跟老师请假”……大家讨论得很热闹,小刘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场误会就此烟消云散。(湖南隆回七江乡中心学校宁解珍 422205) 9 d$ b7 o) r$ ~6 h: ]
【案例评析】0 u: E% V/ k# c( { l" A) f! g
三个“及时”反映出教育时机把握的重要性。班主任批评学生导致学生出现了极端行为之后,处理的及时、果断、得当,对消除不良后果或减少危害至关重要。我们可以看出班主任及时联系了家长通报情况并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在找到出走的学生之后,老师能和学生及时平等沟通并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尽到了班主任的职责也用巧妙的方法化解了和学生的矛盾,应该说问题解决得相当圆满。要指出的是,如果班主任能在了解情况之后再处罚学生就完全可以避免事情的后续发展,这也是我们认为防患于未然的第一环节是最重要的理由。% j- a0 D O* q7 a0 g
9 s" Q% a- X, K% C
【案例三】MP4引发的悲剧6 l: o5 ]5 J. l8 X* I4 L* M
新学期报到,某中学校长在给全校师生开会时,初三学生小伟在下面看MP4,被班主任王老师发现。第二天自习课,小伟再次拿出MP4看,王老师遂将MP4暂扣并让小伟通知家长。此后小伟曾四次向老师请求归还MP4,但老师没有同意。晚上小伟的父亲回来后发现孩子不在家,以为他出去玩了,并没有在意,直到九点半小伟仍未回家,这时小伟父亲发现了儿子写的一封信,居然是一封遗书,上面写着:9 w! {( N* c+ M: n
“……我永远是最倒楣的,今天我看了MP4,我很想坦白,但是您的严厉和不近人情又怎么给我机会?老师发现后就拿我开刀,我无话可说也无颜面。如果您知道了这事,我就是生不如死,还不如解脱。……我的愧疚使我想活下去努力回报你们,但是老师步步逼着我去寻找快乐的源泉。”
小伟的父母感觉不妙,出门寻找半小时一无所获,于是打电话给王老师。很快,学校校长带着王老师和另一名老师赶来,一起寻找小伟到夜里11时,未发现小伟的踪影。感觉事情不妙,他们到派出所报了案,一些亲友闻讯后也加入到寻找行列。9月21日,在小伟出走19天后投江自杀,遗体被江水冲到下游十几公里外的江边。
小伟平时学习成绩优秀,为人开朗活泼,几乎年年都是三好学生。他乐于帮助同学,做了不少社会工作,深得同学信任,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品学兼优”。但是,小伟这学期像变了一个人,由开朗活泼变得沉默了。小伟多次说,看MP4上的言情电子小说很是开心、过瘾,假期每天都如饥似渴地看。 ; t5 z5 _ ?! d
  小伟在遗书中写到:“爸爸妈妈,我实在是无脸见你们了,你们对我的希望如此之大,而我却无法回报给你们,失望注定要大。我在这个暑假里没有事做,便下了些电子书看,没想到一看就上瘾,每天每夜都要看,越看越过瘾。学校老师只看到我学习好、有点能力,对我很严格。我的职务多,私事也很多,复习、看书秩序全乱了,老师就说我办事不力,同学之间关系越来越陌生……”
小伟父母认为校方,特别是班主任对这起悲剧的发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该校的校长则认为:事件不单单是由MP4引起的。按规定老师有权暂时收下学生的东西。小伟上课间偷看MP4被暂扣,是老师出于对何伟同学的关心,希望他好好学习,不要分心,老师的处理没错。老师已经让小伟通知其父母到学校来,所以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学校并无责任也无过错。7 u/ j; F( K \& y1 X
【案例评析】% L3 b8 x8 z2 U, K! Q
这是一起刚发生不久的轰动性事件,类似的悲剧在全国各地仍然在继续地发生着。从这起事件中,我们能得到很多教训,为以后处理类似问题提供借鉴,这可能是这起悲剧唯一能带给我们的收获。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首先,小伟犯错误之前实际上有很多迹象表明他的内心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他在情感方面的需求从电子书上得到了慰藉。一个在别人眼里优秀的学生却迷上了电子言情小说,这种冲突已经让他的内心失衡,他觉得自己已经不优秀了,一旦犯了错,老师和家长都会否定自己。所以,虽说悲剧是因MP4被没收引发,但在此之前,他已经对自己失望甚至绝望了。
其次,小伟的MP4被收走之后,情绪是有变化的,比如他不停地去找老师要,目的就是想让自己看MP4的这种“不好”的行为从老师心中消失,因为他是优等生,不想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而老师并没有注意到小伟内心的焦虑。小伟也怕家长知道这件事,再有,他的MP4是借同学的,他也不想让同学因此受到连累。讲一句事后诸葛亮的话——如果老师把MP4还给小伟了,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虽然任何人都不会有先知先觉,这种事确实有不确定性,但我们的观察是不是还应该更细致一点?思想工作还要更积极跟进一点?班主任显然对这件事的后果估计不足,一方面可能是经验问题,另一方面小伟一贯的优秀也让老师失去了警惕。: ~: k1 b1 }& Z3 D
这类的案例发生比例较高的人群一类是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还有一类就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优等生面临的压力普遍较大。我们往往只注意他们的学习成绩,对他们的个性和心理却经常不够关注。这是每一个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注意的。
再次,班主任的行为虽无明显过错,但是从教育的细节上讲,也存在着“观察不力”的问题,他没有注意到学生行为和心理上的细微变化,也没有及时采取行动,导致最佳挽救时机丧失。前一天发生的事已经足以引起班主任的重视——如果有一样东西比校长的讲话还重要,那我们一定要去思考,这是什么?它的诱惑力大到可以让小伟无视校长和学校的纪律,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原因。可惜的是,第一天班主任并没有行动,第二天在收掉小伟MP4之后也没有进行教育,只是用了孩子们最怕的一招杀手锏——请家长,这就有些过于简单了。从结果来看,这是导致小伟离家出走的最重要的原因,当然也就是导致最后悲剧的诱因之一。小伟反复来索回MP4,每一次都是一次教育机会,但是都被浪费掉了。
小伟索要MP4未果,他带着“请家长”的任务回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教师可能因工作忙而忽视了,如果能早一点和家长取得联系,家长已经了解情况并进行教育了,小伟就没有机会做内心的挣扎或做出那个付出生命代价的决定了。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心智毕竟没有完全成熟,在没有人的疏导情况下完全可能走向极端。此前只要有任何亲近的人(父母、同学或老师)开导他一下,悲剧完全可以避免,遗憾的是,没有人这样做。
最后,小伟离家出走后,学校采取的行动是比较积极的,但是已经回天乏术,处理这种事情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它消灭在萌芽中,一旦出了问题后教师就显得很被动了。如果还想补充一点,那就是如果寻找的力度再大一点可能会好些,因为从离家出走到自杀,有19天的间隔,难以想象小伟实在一种什么样的状况下度过这最后的19天的,如果发动全部力量在此期间能找到小伟,当然也就阻止了悲剧发生。
这起悲剧的确发人深省,我们看到,很多偶然、巧合促成了最后悲剧的发生,但是,如果我们能在任何一个“偶然”的环节稍加留意,事情都有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在学生和学校、老师的利害冲突中,班主任始终处于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肩头的压力巨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放弃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反而应该更好地研究批评的策略和艺术,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和操控能力。“细致”,是教育取得实效的前提,也是工作到位的保证。(评析人:南京市第六中学德育副校长王蓉 210001)) \" T5 L8 a* A

专家视点:
权利与责任:班主任批评权的有效运用1 ~6 X# r. F, o

                                齐学红# W" P/ j* t$ Y/ g. Q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210097)

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四章班主任的“待遇与权利”部分第十六条明文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有人拍手称快,认为是为班主任撑腰的有利之举,有人认为,把批评权这一教育的应有之义抽离出来,在班主任工作规定中专门列出,是教师社会地位下降、权威丧失的表现,是整个教师队伍的悲哀。作为教育者的基本权利,尚且需要国家教育行政以政策法令的形式加以确定,可见班主任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w. T3 `6 }, d
在我看来,班主任的批评权不是有与无的问题,批评多与少的问题,而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如何恰当加以运用的问题。批评权的问题不是仅靠在权利层面加以赋权,就能解决所有教育问题的。班主任尤其不能因为有了国家政策文本的明文规定,以此作为尚方宝剑,滥用批评权,进而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人为的伤害。批评教育从来不是作为一种孤立的教育手段,而是必须同其他的教育手段配合使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n O: U" A$ g; M! i! y. v
如何恰当地使用批评权的问题,不是对于班主任拥有何种权利、如何行使权利的追求,而是对于教育艺术的探讨。而是否恰当地使用批评权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应该是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不是教师的权力欲是否得到了满足。因此,恰当运用批评教育手段的前提是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问题。其次,才是教育的科学与艺术的问题。如果观念有问题,那么,再好的手段也势必会南辕北辙,最终远离教育的培养目标。
如果把批评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来分析,那么,班主任在实施批评教育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学生。面对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班主任首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体差异性,把学生问题当作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予以正视,并采取客观公正的立场和态度。应该看到,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而人类之所以成为最高级的动物,就是人类每天都在犯错误,并且不断地从自己的错误学习进步。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学校教育过程中从不犯错误,那么,他就不会有所发明创造。而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我们的学生往往被剥夺了犯错误的机会和可能,小到课堂学习中作业出错,大到行为规范上的逾规,我们的孩子往往被学校教育训练的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教育势必不能造就富有创造力的一代。从一定意义上,我们的孩子不是错误太多,而是错误太少了。如果我们的教师能以这样的心态看待学生的错误,甚至是批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反抗行为,那么,事情就会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积极方面转化,而不是把学生置于敌对的一方,进而引发过激的行为。因此,班主任在行使自己的批评权利的同时,还必须时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b0 U# c2 z1 r1 ~; o
在实施批评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把批评教育的过程理解为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对话过程,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发现学生问题之所在。换位思考,努力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变被动的说服教育为主动地提供帮助,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在实施批评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往往会把犯错误的学生简单地作为教育改造的对象,使得犯错误的学生首先在人格上感觉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来,进而失去了一次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机会。在实施批评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客观上处于权威的一方,强势的一方,而学生则处于弱势的一方。批评教育的过程往往是建立在与学生人格上不对等的关系之上,更有甚者,批评教育的过程演变成为施虐与受虐的过程,进而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在实施批评教育的过程中,当学生出现极端行为,或自残,或伤害教师时,作为教师,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一味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主管片面地认为是孩子的耐挫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差造成的。
在实施批评教育之后,班主任要跟踪调查学生的后续反应,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测,防患于未然。应该看到,很多问题不是一次谈话、一次批评教育就能解决的。如果是学生的习惯性行为,那就允许反复。因此,班主任要区分问题的性质,对于学生的偶发性行为和习惯性行为,要区别对待,并且做好长期反复的进行思想工作的准备。
另外,班主任在实施批评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利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例如:学生集体的力量、家长的力量、教师群体的力量,进而形成教育合力,而不是班主任一人孤军奋战。
总是,批评教育作为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应该服务于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体现与人为善、促进学生发展进步的人文关怀,而不是教师权利、权威的滥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