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锦州十大国家级保护文物之一 龙岗墓群:权斗下的皇族陵园

 nzpeach 2016-02-26
文/本报首席记者冯蛟
  公元10世纪,一个由契丹人建立的征服王朝,在塞北草原上兴起。在其后的200多年间,大辽王朝在征服中迅速扩张,其疆域一度东到日本海,西至新疆的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至大兴安岭一线,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
  1125年,辽被金灭,其开拓的广大疆域连同其创立的文字迅速地消失了。因辽的存世资料甚少,后人对于那个征服王朝的了解也大多不甚真实。
  1970年,北镇富屯乡龙岗子村村民张少英在自家房后挖地道时,发现了两座墓葬。两座墓葬均被盗过,陪葬器物已被掘一空。在对两座墓葬的清理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三块墓志铭。
  从出土的墓志铭上看,两墓分别建于1062年和1065年,为辽晚期皇族墓葬。其中,一座为耶律宗政和妻子的合葬墓,一座为耶律宗允墓。耶律宗政和耶律宗允为兄弟,是皇帝耶律隆绪(982年—1030年在位)的侄子。
  1975年,北镇富屯乡龙岗子村再次发现一座古墓。该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耳室及墓室构成。墓室内有石棺一具,棺盖和棺座已分两处,无尸骨发现。在古墓的甬道、耳室的砖壁上绘有侍女图、飞天、仙鹤等图案。经考古人员推断该古墓为辽墓,现已被封闭保护。
  1980年,北镇将3座古墓定名为龙岗墓群。今年,龙岗墓群被列入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从考古学的角度看,三块墓志铭的出土,对于补充和订正《辽史》有重要的意义。而龙岗墓群的发现,也让史学界兴起了一股热潮。沿着龙岗墓群的脉络,对于辽皇陵的寻找,也正在成为史学界研究的重点。”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吴鹏对记者说。
  据史料记载,在辽代的9位皇帝中,有3位皇帝被葬在了闾山,另外的6位皇帝被葬在了内蒙古赤峰境内。
  辽在闾山建两座帝陵
  对于锦州而言,辽的意义重大。从南北朝至隋唐两代,锦州始终没有同期的文物出土,一个300余年的考古断层像谜一样地搁在了那里。无任何文物的出现,其潜台词就是文明已经陨落,先民们已从这片土地上搬离。从这个角度上看,辽代文物的出土则意味着文明在锦州地区的重建。
  关于建立辽的契丹人,一直有这样一个传说。契丹的始祖一次乘白马沿老哈河而下,在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汇流处,遇见了一位驾青牛车的女子。始祖与该女子结婚,生了八个儿子,他们就是后来成为了契丹八个部落的祖先。而史学界,也认为契丹起源于内蒙古东部。
  907年,唐朝灭亡,中原地区随之进入了五代十国。也正是在这一年,耶律阿保机在草原上称帝。其后,辽的疆域稳步地向西和西北方向扩张。916年,这支草原力量开始插手中原事务,对汉人展开了掠夺。开诚布公,单一的游牧在经济上是很难实现自给自足的。征服也就成为了他们获得生活必需品的一种方式,而汉人中的手工艺人也是其掠夺的重要资源。
  918年,耶律阿保机在今内蒙古赤峰境内兴建了一座城市,也就是后来的辽上京。从该城址的发掘看,汉俘似乎已成为了辽的一项重要资源。该城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皇城,一部分是汉城。从考古发现上看,皇城北面没有建筑遗址,推测是为搭帐篷而留出的空地。而汉城,则是供汉人居住的区域。
  923年,后唐建立,成为了中原无可争议的主人。辽再次把目光转向了西方和西北。926年,辽进行了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这一年,辽征服了渤海国。渤海国曾学习了唐代文化,接受了唐的册封,在东北亚孕育了定居的农耕文明,并在海上与日本、高丽进行着外交及贸易。
  其后,关于锦州文史记载也随之进入了辽的时代。据史料记载,926年,耶律阿保机用汉俘建了锦州。947年,耶律倍被葬在了闾山,其陵墓为显陵。此后,耶律倍的直系子孙又在闾山修了乾陵,而显陵和乾陵也成为了3位辽皇帝的安葬之所。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看,闾山山脉的东麓普遍以皇族陵墓为主,西麓以后族(皇后家族)陵墓为主,但发现的陵墓均被盗掘过。曾有个说法,说金在灭辽的过程中,金军曾有组织地对辽墓进行了毁灭性地挖掘,以此打击辽军的士气。”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吴鹏介绍道。
  耶律倍家族的政治筹码
  “辽的势力范围远在926年,也就是灭渤海国、建立锦州的那一年之前,已经控制了辽西和辽东地区。《辽史》中有记载说,耶律阿保机曾在鸭绿江钓鱼,那一年是915年。如果他的势力范围没有达到鸭绿江,是不能去那里钓鱼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万鹏飞对记者说。
  据万鹏飞介绍,耶律阿保机在统一了草原部落后,其势力范围也开始从内蒙古向东南方向扩张,在控制了辽西后,又控制了辽东。也正是因为在今天的辽宁地区站稳了脚跟儿,辽才能在926年继续向东北方向进军,进而完成了对渤海国的征服。
  “可以说,今天的辽宁地区曾是辽的重要后方,这也让辽帝陵分列内蒙古、辽宁两地有了可能。而耶律阿保机去世后,因皇位继承而引发的争斗,也进而形成了辽陵分隔两地的局面。”万鹏飞说。
  据史料记载,926年,耶律阿保机在征服渤海国后,将其更名为东丹国,任命长子耶律倍为东丹王。此前,耶律倍就已经被立为太子。耶律阿保机去世后,围绕皇位继承的争斗随之展开。次年,耶律倍“让出”了继承权,他的二弟耶律德光获得了皇位。
  929年,耶律德光下令将东丹国的都城和人口迁至今天的辽阳,也就是后来的辽东京。今天看来,耶律德光此举更像是在掺沙子,以此去削弱耶律倍在辽宁范围内的势力。930年,耶律倍逃往洛阳,在后唐的政权下,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活。
  937年,后唐灭亡,耶律倍在战乱中被杀。在辽太宗耶律德光的支持下,石敬瑭建立了后晋。成为皇帝后,石敬瑭也将十六州,即河北和山西北部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了辽。而史学界也认为,这是一桩政治交易。
  尽管耶律倍在流亡中被杀,但他的儿子耶律阮却在10年后获得了皇位。耶律阮即位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按照契丹早期的惯例“兄亡弟代”,耶律倍的三弟耶律李胡很有可能成为皇帝。最终,耶律阮使用了武力获得了皇位。其父耶律倍在此前留下的势力领地,无疑是他获得皇位的重要筹码。
  947年,耶律倍的尸体由洛阳运回了闾山。耶律阮为他的父亲修建了显陵,并派出军队在显陵附近设立了显州,以此守护显陵。据考古人员考证,当年的显州城应在今天的北镇老城。
  950年,耶律阮去世。之后,他被葬进了父亲的显陵。然而,关于皇位继承的争斗却没有就此终结。耶律倍的后辈再次输给了耶律德光的后人。耶律德光的长子耶律璟即位。
  969年,耶律璟被侍卫杀死。和其父耶律德光一样,被葬在了内蒙古赤峰境内的怀陵。此后,耶律倍家族在皇位继承中再次胜出,其孙耶律贤即位。982年,耶律贤去世,在闾山修建了乾陵,并在乾陵附近设立了乾州。辽被金灭后,乾州城荒废了。关于乾州城,有学者推断应在今北镇庙附近。
  “围绕着皇位继承,耶律倍和耶律德光两个家族持续了许多年的争斗。今天的辽宁地区应是耶律倍家族的势力范围。对于失去继承权的顾虑,也让他们将显陵和乾陵建在了闾山。辽的前期,内蒙古赤峰一带应是耶律德光家族的势力范围。直到后来的辽世宗时期,耶律倍家族的根基越来越稳了,才在内蒙古赤峰境内建了陵墓。”万鹏飞对记者说。
  通往显陵的关键线索?
  尽管元代成书的《辽史》对显陵和乾陵均有提及,但两陵究竟在哪,对于当下的人们而言,却是一道待解的谜题。1970年,龙岗子墓群被发现,墓葬中出土的三块墓志铭,也随之成为了破题的重要线索。
  据学者介绍,在三块墓志铭中,曾出现了“有诏于显陵”、“陪葬于乾陵”的记载。因此,学者推测,显陵和乾陵应该就在龙岗墓群附近,而且两陵间的距离也不会太远。
  经过多年的考证,不少学者已将目光投向了琉璃寺。琉璃寺距离北镇富屯乡龙岗子村1公里左右。人们在地面上常能捡到黄、绿两色的琉璃瓦。1949年前,那里曾建过一座寺庙,如今已经不在了。
  关于琉璃寺,当地流传着一个这样的传说。相传有一天,大辽国的太子带着众多随从来到了闾山。进山后,太子便被闾山的风景迷住了,也就有了在闾山上出家的想法。听说自己的儿子要在闾山出家为僧,皇后便打发人来接太子回宫。尽管皇后三番五次地派人来接,但太子说啥也不回去。最后,皇后只能亲自前来劝说。
  尽管皇后从京城来到了闾山,也和太子费尽了口舌,但太子一心要留下出家,皇后便自己回宫了。皇后回宫前,太子为了感激母亲的一片慈心,让皇后给自己的庙起个名字留作纪念。
  皇后说,世上离情何其多,这样离别有几个?母去儿留修佛道,人间佛境永相隔。希望我儿出家不忘母子情。这座大庙就取名叫“留儿寺”吧。后来,人们见这座大庙都是琉璃瓦镶顶,因此也就把留儿寺叫成了琉璃寺。
  尽管民间传说没有明确指出琉璃寺的主人就是辽太子耶律倍,但《资治通鉴》却对辽太子耶律倍与皇后的恩怨情仇作过记载,其中的一个细节也与民间传说出现了重合。
  据记载,围绕耶律倍和耶律德光即位,曾在契丹皇室内部引起了一系列权力斗争。对于该由谁去即位,述律皇后成为了关键人物。述律皇后支持二子耶律德光即位。对于反对者,述律皇后利用契丹的人殉旧俗,以残酷的手段对耶律倍的支持者进行了打击,逼他们为先帝耶律阿保机殉葬,“前后所杀以百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