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欲期、肛欲期,奇葩理论来自哪里?

 一只洋洋洋 2016-02-26

最近这一两年,在育儿届,或者说网络育儿届突然开始流行的一套儿童发育阶段划分,各路神仙一窝蜂的告诉读者:你听着啊,儿童发育是分为几个阶段的,就是口欲期肛欲期”……


虽然很多爸妈才知道分这么几种期,但这不是什么新发现,而是100多年前弗洛伊德创建心理分析学的理论之一。那些鼓吹口欲期肛欲期的育儿专家从来不会解释弗洛伊德这套儿童“性心理发展”是什么,只是斩钉截铁的告诉你这是孩子心理和生理发展必然要经过的一个阶段。只好我们来先帮他们说明一下这套理论到底在说什么。


如果对弗洛伊德有点了解的读者,应该知道这位老先生的心理学理论的核心论点就是人满脑子就是OOXX”,这就是为什么当初大学时候《梦的解析》完全是当小黄书流通在各男生宿舍楼之间的。在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中阐述了,婴儿会过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等五个阶段发育成熟。这套性心理发展理论和其他基于性的心理分析案例共同构架起整套佛洛依德理论。

弗洛伊德老爷子。


如果用一句话来解释弗洛伊德的体系,就是人精神缺陷或者性变态,都来自小时候的性欲被压抑。为了体现这一哲理,弗老师除了用梦的解析法,把梦或者心理疾病都解释成小时候的性压抑以外,还认为人从出生起就有一种本能的性欲或者说性能量,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婴儿儿童的性欲会通过不同的模式展现出来。


0-1岁的时候,婴儿总要通过口腔来获得性满足,所以他喜欢吸奶、吸手等等,如果你给她断奶,就会导致性心理障碍了;1-3岁的时候,这个时间段孩子的性快感则来自肛门区,比如憋着不便便就是为了爽一下,如果你训练他上厕所,就也会人格障碍;3-6岁则变到性器官区域,这时候孩子对自己和异性的身体都很感兴趣,这个阶段就会产生弗洛伊德最著名的理论:恋母情结;过了6岁,性需求会进入潜伏期,直到青春期。


之后弗洛伊德的追随者们还将这套理论继续挖掘深入,试图分析婴儿们的性心理活动。类似的报告大家可以自己搜搜,如果我们贴出来铁定会因为过于黄和暴力被删帖的。


不知道你看完这套性心理发育理论是什么感触,反正人类学家都很不爽,在弗洛伊德提出这套理论之后,人类学家找到了各种证据来证明他在胡扯。比如在现存母系社会里面孩子是跟舅舅一起长大,心理分析表明他们只会害怕憎恨舅舅,而非父亲。这证明所谓弑父的情绪根本和性无关,只是对权威的恐惧和抵触。

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研究特罗布里恩岛上的母系社会。


100多年前,弗洛伊德的理论有其进步意义,比如加强医患沟通、重视潜意识、关注儿童性虐待、解放传统对性冲动的压抑。但他这套惹眼的理论,基本上没任何事实作为依据。他为了支持自己的“性心理”理论,而强用孩子生理发育混淆生理需求,做无意义也无依据的心理分析。事实上儿童随着生理发展还会有很多特定时间,比如有些时间喜欢听歌,有些时间喜欢看书,那为什么没有什么耳欲期或者眼欲期呢。


心理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它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很大差别,很多时候即便找到一大堆证据支持自己的猜想,但无法和自然科学一样实验和试错,也就永远是猜想而已。比如说认定小冰河期导致明朝经济崩溃满清才趁虚而入的青年历史学家们,总不能回到几百年前把小冰河期解决掉试试吧。弗洛伊德的理论也仅仅是猜想而已


在心理学不同流派里面,弗洛伊德精细分析法则基本上属于无法验证的假说那类,大多基于寥寥几个病人的访谈加上大量的我以为,这成为被其他人诟病的主要原因。批判者认为精神分析法的出名是因为性心理的噱头加上妙笔生花的文笔,基本就跟当今的鸡汤标题党一个路数。而他的几个出名访谈也被扒皮说是靠诱导病人得到自己想要的结论。外加精神分析法过于偏执极端,在实际治疗中疗效很差,到上世纪末,大部分国家的主流心理医生都不支持这套性心理发育理论了


而精神分析法中的幼儿性心理发展理论也被批的一塌糊涂,比如无休止的“深挖”婴儿心理,把正常的婴儿行为分析成因为.......(此处删去500字)才会出现的性需求,因为没人知道小朋友怎么想的,所以精神分析法就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批判所有反对者都是“潜意识的性压抑”。


在《弗洛伊德批判》一书中,关于“口欲期”、“肛欲期”这套理论在育儿中的危害有很详细的叙述,总结一下就是:这套理论认为“幼儿无意向”的行为是万能的,是最高育儿指导。恐吓家长,让他们唯恐成为坏家长,让家长将家庭的主导权交于婴儿的无意识行为,不能批评孩子,认为任何亲子矛盾都会伤害孩子,必须满足孩子的所有欲望;这样养育出来的孩子明显带有霸道、极富攻击性、不合群、战胜挫折能力差、学习成绩差的特点。简单两个字就是“溺爱


30多年的独生子女年代,中国式育儿一直陷在溺爱的泥潭里无法自拔,因此盛产各种问题青少年。但很多家长的心中,溺爱孩子依然是根深蒂固的愿望。但他们又无力回击对溺爱的指责,或者也担心溺爱的后果,怎么办呢?育儿专家这时就双手奉上各种理论让他们自我安慰:溺爱是对的,不顺着孩子就会心理疾病。


事实上孩子的成长就是在不断犯错,纠正,学习,改进中进行的。的确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应该给予孩子成长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但家长同样不能放弃父母引导和纠正孩子生活习惯错误的义务。我们反对按照时间表一样逼着孩子按期成长,我们认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独特的,而所谓口欲期、肛欲期的模式只不过是换了种时间表给孩子,而且这次的时间表更过时。


弗洛伊德理论在历史上有进步意义,不过它的年代已经结束,更科学,真实,有效的心理学派早已取代了他的理论。那为什么网络育儿专家们会斩钉截铁的告诉你,口欲期和肛欲期是儿童毕竟阶段:1岁前口欲期不能断奶哦;3岁前肛欲期随便玩便便,不能厕所训练哦,否则就压抑成性变态了。如果把各路网络育儿神仙的生活搬到人艺话剧舞台上,这一幕大概是这样的:


一群育儿专家一边趴在木桌上从旧书或者报纸上抄来抄去的,一边长吁短叹最近找不到新的抄袭来源。这时候某个人突然从尘封的旧箱子里找到一本破旧的书,翻了翻,说:哦?这套口欲期之类的理论不错哦,够标题党,够讨人欢心。然后其他人一拥而上,开始争抢抄这本旧书的优先权。


发送“教育”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一小时爸爸”,可以阅读以下文章

《幼儿园门口的分离焦虑》

《孩子被欺负怎么办》

《保护孩子不如培养韧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