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年人会有口欲期吗?心理学家的答案很肯定

 谢耳朵馆长 2020-09-22
在科学从心理角度对个体的研究工作历程中,大致存在一个由外到内、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由成年人到儿童的趋势。
这其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就是德意志学者普莱尔的著作《儿童心理》的出版。
在此之前的心理学研究,其一是不太重视对于未成年人尤其是儿童的心理研究,其二是关注重点往往集中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上,对个体心理状态并不是特别关注。
但在普莱尔将心理学研究引入儿童研究领域后,这一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研究目的在于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儿童内心的关注。

有普莱尔在前,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如同雨后春笋般接踵而至。其中比较杰出的一位便是美国的霍尔。霍尔的一大重要贡献便是扩大了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囿于儿童,而是扩大至青春期的年轻人。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一生从成为受精卵的那一刻开始到离开这个世界,期间的过程都是在发展。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状态及水平随着年龄及身体机能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我们的心智和智力水平于十八岁左右时到达巅峰。
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两大种类,他称之为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顾名思义,即将智力类型比作液体,突出其不固定性与可塑性,故不同个体间的流体智力往往大相径庭。

此外,这一智力类型是与人的年龄挂钩的,我们常说“年轻人头脑灵光”、“岁数大了,反应慢了”便是这种智力类型的体现。
晶体智力则不然,其也会与人的年龄阶段挂钩,但是这种联系是建立在人生阅历的基础上的。有的事情假如没有经历过或不曾听闻,那么无论智商如何高都不会恰当的解决。
两种智力的表现方式不同,在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占有的地位也不同。
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将一生中的人根据其心理发展水平不同而分为五个阶段。首个阶段为口唇期,也可称之为口欲期,在人一岁之前的时候。
弗洛伊德认为这种本能源于婴儿在哺乳时对于乳头的依赖,从而产生了一种快感。

此时的婴儿尚未形成认知能力,一般只对快乐和悲伤有所感知。所以当他们感受到不适时,会通过咬东西等方式来表达;快乐时会以吮吸手指等方式来传递给外界。
而往往在婴儿半岁之后,他的意识里会有个体及他人的观念,最典型的是对于母亲的依赖,一旦母亲有一会不在,就会表现的十分焦虑、难过,会大哭小叫,以此传达自己的情绪。
在弗洛伊德看来,口欲期会赋予每个个体以流露出快感和偏见的能力。
所以根据他的观点,他认为有些人即便已经成年,但还是会有啃或咬某些东西的习惯,比如啃手、笔,甚至是对于烟酒的依赖也是如此。
引申来看,口欲期使得人们有了一种表现自己欲望的方式,这是可以延续的。

成年之后的口欲期行为集中表现出一种对周围环境的不满和自己的不适,正如婴儿的吮吸手指和哭闹。
另一位心理学巨匠埃里克森有一种观点,他认为成年阶段的类似口欲期的行为,偏向于对于发展的一种拖延或是延缓。
我们知道,婴儿是不用承担任何社会职责与义务的,因为他们还没有任何能力。但是成年人则不同,他们有能力,故也有义务。
所以那种表现在口唇之上的快感也好、不满也好,都是对于即将到来的责任或义务的一种拖延。
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所要承担的义务在不同年龄段都是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的。
在小时候,几乎不用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因为那时候非常单纯,不会做坏事,身上责任也不大。
但是之后责任会愈发的增加,所以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比如中高考填报志愿、大学选专业、选择工作等等。

所以这时候如果选择的能力不足或阅历不够丰富,焦虑和犹豫的情绪便会伴随着我们,导致类似口欲期行为的出现。
但是也有一些青少年,由于对自己的未来毫不上心,在十几岁的花季年龄整日游手好闲、得过且过,十分令人痛心。
心理学界认为,成年人会在二十至二十五岁时存在口欲期,这一阶段的存在是之前对于自己选择不负责而进行的一种延缓,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是“弥补”自己之前的错误。
在这个时期他们内心十分挣扎,既与周围的同龄人格格不入,也希望能够找到人生的真谛。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Massey-Abernathy A. From oxytocin to health: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xtr rs53576, emo- tional stability, 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 Adapt Human Behav Physiol 2017; 3(3):212–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