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招教你处理患者二氧化碳严重潴留!

 板桥胡同37号 2016-02-26


患者出现二氧化碳严重潴留时该如何处理?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


作者:张明明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二氧化碳潴留在临床中非常常见,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并不特异,以致于许多合并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可在原发病基础上出现二氧化碳潴留情况时,其家属和临床医生无法第一时间识别,进而影响进一步处理。所以一份及时的动脉血气报告会向我们反馈许多情况,那么当患者出现二氧化碳严重潴留时该如何处理呢?下面我们来就几种常见情况进行探讨。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无论患者有无二氧化碳潴留,对于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对于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可通过完善血气、影像学等检查进一步查找二氧化碳潴留病因;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者,首先应对症处理其可能引发呼吸、循环等重要系统衰竭的危险因素,再根据观察到的病情变化进一步查找病因。


2、呼吸是否能代偿


若呼吸功能尚存并可以代偿,那么可以采用氧疗、呼吸兴奋剂、NPPV等治疗一段时间后评估病情,复查动脉血气,若指标好转,则继续维持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找病因;若指标未见好转,甚至进一步恶化,则考虑建立人工气道、IPPV,并调整治疗策略。若呼吸功能失代偿,那么直接建立人工气道、IPPV,治疗上以减少二氧化碳产生、改善通气及改善V/Q为主,具体如下:


(1)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


①镇静


②降温


③肌松


④降低呼吸熵(respiratory quotient,RQ 定义为同一时间二氧化碳产生量和氧气消耗量的比值)


(2)改善通气


①增大通气量


②解痉、平喘


③避免机械通气引发的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


(3)改善


①减少死腔通气


②增加有效循环血量


③增加有效心输出量


④调整适宜的


3、病因查找


引发高碳酸-低氧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大致如下:


(1)因通气驱动力下降所致的急性通气衰竭,临床上可分为药物性、先天性和获得性,例如常规麻醉、原发性肺泡低通气综合征以及脑血管意外


(2)因神经肌肉疾病、呼吸肌疲劳等而致分钟通气量绝对不足


(3)因限制性肺疾患所致的急性通气衰竭


(4)阻塞性通气障碍


(5)因血管疾病所致的急性通气障碍


(6)各种原因所致的二氧化碳产量增大而肺泡通气量不能得到相应提高,临床常见有炎、高代谢、肌肉活动以及高热量射入。


以上就是对二氧化碳潴留情况的处理,在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基础上,积极探寻病因,从根本上解决或缓解二氧化碳潴留。


参考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