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浩——抹不去的历史记忆

 海女407 2016-02-27
正月十一下午两点过,同从成都过来的朋友阿光乘车直达重庆南岸的下浩。 初春的阳光透过层层黄桷树的枝叶,斑斑点点地撒在街面上,使得这本就寂静的古老巷弄,平添了一丝 神秘的气息。 我们的记录从这里开始……
在下浩站下车以后,向下走百十米,一大片小青瓦古建映入眼底,这就是具有老重庆风貌的街区——下浩。
据巴县县志记载,下浩觉林寺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231-1162),距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了。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仍是连接渝中区与上新街的必经之路。
下浩正街由米市街、门朝街、董家桥、葡萄院等地段组成。在南滨路没修建以前,下连长江边的龙门浩码头,上通南坪的上新街,曾一度是南岸长江边的繁华街区。
如今走在这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一种时光倒流、恍若隔世的感觉油然而生。
如今走在这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一种时光倒流、恍若隔世的感觉油然而生。
如今走在这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一种时光倒流、恍若隔世的感觉油然而生。
色彩斑驳的墙壁......
爬满藤蔓的厂房......
失去光彩的红灯笼......
堆满枯叶的屋顶......
废弃的炉灶......,无不宣示着这里的落暮与荒凉。
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少小型企业陆续迁来此地,“健生园食品厂”几个大字,还依稀记录着当年的繁华时光。
大多数居民都已迁出此地,但仍有少数老人不愿离去。几十年的故土,几十年的街坊,不是说舍弃就能舍弃的。
唯一存在的小商铺,摆满了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须品。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照样缺少不了年味。
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庭院墙角,你都能看到这黄桷树的身影。树阴下,是人们家长里短,纳凉休闲的好地方。
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庭院墙角,你都能看到这黄桷树的身影。树阴下,是人们家长里短,纳凉休闲的好地方。
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庭院墙角,你都能看到这黄桷树的身影。树阴下,是人们家长里短,纳凉休闲的好地方。
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庭院墙角,你都能看到这黄桷树的身影。树阴下,是人们家长里短,纳凉休闲的好地方。
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庭院墙角,你都能看到这黄桷树的身影。树阴下,是人们家长里短,纳凉休闲的好地方。
树就是墙,墙就是树,树与墙融为一体,人与树紧密相依 。
树就是墙,墙就是树,树与墙融为一体,人与树紧密相依 。
在这青石板铺就的街面上行走,却也另有一 番风味。
在这青石板铺就的街面上行走,却也另有一 番风味。
在这青石板铺就的街面上行走,却也另有一 番风味。
在这青石板铺就的街面上行走,却也另有一 番风味。
一只小狗从门缝里探出头来,警惕着不让你靠近。
一张蔑席,照样也能遮风避雨。
几个外国游客,也突发探古之幽情。
众生百态。
众生百态。
众生百态。
众生百态。
近在咫尺的弹子石老街,已是高楼林立。下浩的历史必将不可抗拒地翻开新的一页。但不论怎样的变迁,下浩——将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一抹永不磨灭的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