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染性软疣验案

 勤而行之 2016-02-27
 传染性软疣验案 郭某,男,2岁半。1979年7月6日初诊,躯干四肢起小疙瘩10余日。患儿10余日前患感冒后,全身起小疙瘩,不痛,无水疱,日渐增多,在医院诊为传染性软疣。
  目前患儿躯干、四肢皮肤可见散在米粒大小软疣,为褐色,其中心有凹陷,未见有水疱,扪之碍手,不痒不痛。伴见轻度烦躁哭闹,纳差,尿黄少。舌质红,苔淡黄厚,脉滑数。
  辨证:湿热内蕴,外感时邪。
  治法:清热化湿,透邪解毒。
  方药:金银花10g,净连翘lOg,蒲公英1Og,紫花地丁6g,赤芍药6g,败酱草15g,地肤子3g,蛇床子6g,黄柏6g,通草3g,淡竹叶6g。水煎服,3剂。
  患儿服3剂后,软疣渐清,疣体见平,扪之不碍手,时有痒感欲抓搔,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数。再以清化湿热之法,上方加白鲜皮10g。又服3剂,软疣消失,皮肤如常,且伴见症状俱消失。
  【按语】传染性软疣,中医又称之为“千日疮”、“疣目”、“鼠乳”、“瘊子”、“枯筋箭”等。其内因为体弱正虚,外因多缘于小儿玩耍而遇潮湿秽浊不洁之物,为秽浊所侵袭。又与患儿过食肥甘厚味,鱼腥生冷,致脾胃失调有关。 
  患儿胃肠湿热,三焦失畅,更值暑湿季节,两邪相搏,气血郁滞。湿热毒邪外达肌腠凝聚皮表,致生软疣。湿性粘腻,本不易解,故治宜轻扬透达,清热化湿,和血解毒。方中以金银花、连翘、公英、地丁清热解毒,败酱草、黄柏清热祛湿浊,地肤子、蛇床子祛湿解毒,赤芍行血祛壅结,通草、竹叶通利三焦而收功。 
  此治法既不同于湿热毒发之水痘,需佐芳香化湿浊,亦不同下风湿相搏、风盛宣越外发之荨麻疹,须兼疏风解表。因此,用药不宜过寒,过寒则湿凝;亦不可过热,过热则发越徒伤表气。今遵从《素问》之“平治权衡,去菀陈莁”之意,分清表里,去积化浊,除湿散聚,为此例之治法要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