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达原饮治愈寒湿困脾一例 周某,女,2岁。 主诉及病史∶患儿发热月余,经用各种抗生素、激素及输液治疗均无效。儿科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约余会诊。 诊查;患儿面容消瘦,精神委靡,腹胀纳呆。舌红,舌边有紫气,苔白厚腻如积粉,指纹紫滞,肝脾肿大,每日午后体温 40℃左右。 辨证∶证属寒湿困脾,湿浊内蕴化热,肝郁血瘀。治法;辟秽化浊,解毒活血。 处方∶草果仁 3g 槟榔 10g 厚朴 6g 知母 10g 黄芩 10g 赤芍 10g 柴胡 10g青蒿 10g 鳖甲10g 丹皮 6g 草河车 6g 僵虫 6g 服上方药 1 剂,体温降至 38℃,3 剂后体温正常,白厚腻苔全消,饮食增加,精神好转,诸症大减。仿上法,减其剂量再进药 2 剂,病基本治愈。后以疏肝活血健脾,拟香砂六君、逍遥散法,加减出入收功。 当时同住病房另一患儿,亦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将近 1个月,中医辨证相同,用上方亦取得显效。 【按语】舌诊在外感发热病证的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如使用达原饮的舌象指征是舌红苔白厚腻如积粉。此种舌苔为湿遏热伏、挟秽浊内阻之象。本案即是掌握达原饮舌象特征辨证,因而收到显著的效果。 达原饮是吴又可治湿疫的创新方,在临床用于湿疫发热确实有效。我常用于治疗具有相同证候而属不同病种的疾病。这就是所谓的"异病同治"法。如用达原饮治疗疟疾、流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性胸膜炎、急性肾盂肾炎、病毒性肺炎、伤寒、霉菌性肠炎等,都取得较好的疗效。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证"相同,病况一致(如出现,寒热,或憎寒壮热,胸胁满痛,腹胀呕恶,便滞不畅,苔白厚腻,舌红等。同属湿热秽浊疫毒内蕴,或寒湿阻滞、湿浊化热之证)。这说明"证"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中心,是疾病的病理、生理、诊断的高度概括,是治疗的着眼点。 八、青蒿鳖甲加味治愈伏暑入营一例 付某,男,50 岁。 初诊∶1983 年11月23 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发热 18 天,中西药无效。于 1983 年 11 月23 日来我处就诊。 诊查∶面色胱白,倦怠无力,语音低微,动则心气喘,举步艰难。夜间 10 点发热,体温 38.8~39.2℃,暮热早凉,热退无汗,发热时头项痛,心烦不寐,食欲不振。二便尚调。舌质红而嫩,舌尖赤无苔,脉细数无力(110 次/分)。 辨证∶此乃伏暑入营,气阴两亏。 治法∶当清热透邪,益气养阴。仿青蒿鳖甲汤加味。 处方;青蒿15g 鳖甲 15g生地 15g 丹皮 10g天冬 15g知母 12g 太子参 20g麦冬 15g 五味子 10g 柴胡 10g 黄岑10g 大青叶 12g 白薇 15g 地骨皮 10g 3 剂 二诊;11 月 25 日。病人精神好转,心慌气喘减轻,言谈时气能接续,体温已减,昨夜体温 37.6℃。发热时间缩短。舌无变化,脉搏有神微数(94 次/分),胃纳好转。药已中病,乘胜再进原方。 三诊;11月 28 日。发热退(体温 36.8℃),睡眠好,食欲大增,项仍强痛。仿上法去解热药,加葛根、秦艽以解项背强痛。 四诊;12 月5 日。病情日渐好转,仍有气阴两亏症状,以心气虚明显,动则气急。舌红脉细数。拟用益气育阴法。 处方;太子参 20g 麦冬 15g五味子10g 天冬 15g 玉竹 15g 杞子12g 当归10g玄参 15g 银花 12g 甘草 10g 生地 15g 丹参12g 最后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收功,病未复发。 【按语】本案属伏著后期、邪热未尽、气阴两伤,故见,暮热早凉、热退无汗。 病程日久,正气大亏,故心悸气喘。治以益气,养阴退热,仿青蒿鳖甲汤意,加柴胡、黄苓、白薇、大青叶以增透邪之力,生脉、天冬益气养阴。此乃温病后期邪热未尽,深伏阴分之常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