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蒿鱉甲湯的應用

 花无缺3myj1j3d 2023-08-13 发布于江苏

青蒿鳖甲汤
《温病条辩》
【方药】
     青蒿二钱(6克)鳖甲五钱(15克)细生地四钱(12克)知母二钱(6克) 丹皮三钱(9克)
【用法】
     上药以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原文】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温病条辨·下焦篇·十二》)
【解说】
     本方为温病后期,阴虚邪伏而设。本证以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 舌红少苔,脉来细数为临床特征。邪热伏于阴分,非清透不能外达;阴亏无以作汗, 非滋补无以恢复。故吴瑭氏立本方之旨,在于使伏于阴分之邪热透于阳分而解。方用鳖甲直入阴分,“入络搜邪”,滋阴潜阳;青蒿外出阳分, 芳香清透, 透邪外出。难怪吴瑭氏自释云:“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 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 有青蒿领之出也”。更用生地配鳖甲,养阴以生津;知母伍青蒿, 透邪并滋阴。至若丹皮之用,有一举两得之功,既可内清血中之伏热,又可外透阴分之伏邪。诸药合用,大抵滋阴透邪并进,标本兼固而图之。凡发热疾患属阴虚者, 俱可用本方加减治之。

【运用】
一、低热不退(痢疾后低热不止)
     张淑云医案:赵某某,男性,68岁。自述半月前患疾, 经治疗后下痢已止,但是唯有低烧起伏不退已一周。经用抗生素无效,腋下体温在37.5℃至38℃,自觉疲乏无力,渴而少饮,暮热早凉,且大便干燥, 尿少色黄。查体:体温为37.8℃,面色潮红,舌质红而干、少苔,脉象细数。便常规化验正常, 血象正常。证属:阴虚内热,治则为养阴透热。予以青蒿鳖甲汤加味。
  青蒿10克,鳖甲20克(先煎),生地18克,地骨皮15克, 知母10克,丹皮 12克, 银柴胡12克。服药3剂后热势减退,效不更方,再进2剂,体温正常,诸症消除而告愈。
(北京中医 1994;〈6〉:34)


  按语:该患者年老体弱, 痢疾治愈后期,余邪未尽, 阴虚生内热,其病在阴分。津液亏损所致使阴液灼伤,故见低烧不退。此时治疗若单纯用清热法则更加重伤阴液,若只顾养阴又容易敛其邪气。故在治则上宜使用养阴透热之法。养阴清热凉血药合而用之,使邪热清除而又不伤阴液。

二、小儿夜热
  杜志中医案:侯某,女,1岁, 1991年10月25日初诊。其母述: 患儿于半月前患扁桃体炎发烧经中药治疗好转, 近1周来,每晚9~10时始发烧,伴面赤气粗,倦怠嗜睡, 无汗, 体温 38℃~39℃,约1小时后热自退,每夜如斯,白天如常。刻诊: 形体较胖, 面色红润, 扁桃体略大但不红赤, 舌红苔白而干, 指纹沉而紫滞。查看前医处方尽银翘、豆根、黄芩、青黛之属。拟养阴透热之法。
  青蒿6克(后下), 炙鳖甲、白薇、知母各8克, 丹皮、银柴胡、秦艽各5克,白前6克。
1剂尽,当夜即未发烧,后亦未再发而愈。
(四川中医 1998;〈12〉:53)


  按语:此患儿常因感冒咳嗽发烧,迭进寒凉, 伤其“稚阴”,阴虚内热,夜热早凉,此“热自阴来”是也。

三、消渴(糖尿病)
  景庆医案:杨某,女,52岁。消瘦,乏力, 烦渴引饮,消谷善饥,小溲频多, 视力减退,舌红苔少,脉滑数。检查尿糖+ + +,空腹血糖6.8毫摩尔/升。燥热内盛, 津液耗损,用青蒿鳖甲汤损益治之。
  生地30克,知母10克, 青蒿 10克, 鳖甲10克,丹皮10克,地骨皮 15克,石膏30克,黄柏10克,淮山药30克。
  服药治疗3个月, 症状明显改善,尿糖阴性, 空腹血糖5.2毫摩尔/升, 继续以知柏地黄丸善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4〉:235)


  按语:据报道,青蒿鳖甲汤有明显的控制血糖作用, 对阴虚有热型糖尿病,疗效肯定。

四、百合病
  杜志中医案:向某,男,38岁,教师,1991年5月20 日初诊。述5年前出现失眠、多梦。经服中药未见好转,并相继出现头昏、乏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口苦、小便黄、善太息、思维不集中,影响工作,自觉胁下支满, 并有一掌大之灼热区时左时右,走窜不定, 时觉胸腹痛,自疑为“肝炎”,经治不效。刻诊:唇面无华,颧微赤, 时时叹息,性格内向, 少言寡语, 忧思苦闷,切其双胁下软, 舌质红苔薄而黄, 脉细而数。诊为百合病阴虚内热。
  百合50克,生地25克,地骨皮20克,青蒿(后下)、炙鳖甲(先煎)、郁金、柴胡各 15克,丹皮10克。日1剂,连服1月。
  嘱加强体育锻炼,调畅情志,定时起居。半年后专程来告,经服上方月余,诸症消失, 未再复发。
(四川中医 1998;〈12〉:53)


  按语:该患者失眠之疾多年, 性格内向,情怀不畅, 阴伤化火致百合病,采用辨病与辨证结合, 以清热养阴为法, 清泄肝胆
郁火,百合地黄汤为百合病专方,两方合用, 透热养阴,俟阴火退则滋阴为主善后,数年之疾竟瘳。同时配合恰当的心理治疗亦十分重要。


五、热痹(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万良政医案:王某某,男,32岁。患者1982年10月10日突然发热,微恶风寒, 咳嗽咽痒,右臀部和腰骶部痠痛。次日右下肢痠软无力,膝关节红肿疼痛。第三天相继出现左上肢肘关节红肿疼痛。经某院检查诊断为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后仍发热不减,关节红肿疼痛,于10月26日遂来我处诊治。症见发热(体温39.5℃)不恶风,朝轻暮重, 咽喉疼痛, 左上肢肘关节和右下肢膝关节局部红肿灼热,痛不可触, 屈伸活动不利, 腰部疫痛,口渴咽苦,溲黄灼热,脉细滑数, 舌红苔黄燥。血沉115mm/时, 抗链“O”700u。证属风湿热痹(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病因外感风热兼挟湿邪,痹阻经络, 营阴受伤,气血不通而得。治宜养阴清热。除湿通络。方用青蒿鳖甲汤加味。
  青蒿15 克,炙鳖甲15克,知母10克,生地30克,丹皮 10克,生虎杖30克,雷公藤30克,秦艽10克,鸡血藤15克,苡米30克。1日2剂,每隔4小时服1次。
  次日体温降至正常。照原方改为每日1剂, 分两次服。连服4剂后未再发热,左上肢肘关节和右下肢膝关节灼热红肿基本消除,疼痛大减,腰骶部微有疼痛。检查血沉、抗链“O”均降至正常范围。效不更方,守原方继服10剂后,诸症悉除, 热痹痊愈。
(辽宁中医杂志 1986;〈7〉:35)


  按语:热痹的形成可因感受风热之邪与湿相并,而致风湿热合邪为患;或因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 感受外邪之后易从热化;或因风寒湿痹,日久不愈,郁而化热, 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得。邪热壅于经络、关节,气血郁滞不通, 以致局部红肿灼热,关节疼痛,活动不利。热痹易化火伤阴,故可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诸症。治以清热解毒,滋阴凉血为主, 佐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方中鳖甲滋阴退热,入络搜邪;青蒿芳香清热透络;生地、知母滋阴清热;丹皮凉血散瘀。共奏滋阴清热之效,作者常用本方加虎杖、雷公藤以增清热解毒之力;佐秦艽祛风除湿, 鸡血藤活血通络,并结合临床辨证,随其兼症而恰当地增减药物。

六、月经先期
  杜志中医案:王某,女,21岁,未婚,1991年3月10日初诊。述半年来月经每15~20天一行,经色鲜红, 质稠时挟小血块, 伴小腹胀痛,3~4日经净, 口干欲饮,便干溲黄, 手足心热,诊脉细而数,舌红苔黄少。
  疏方:青蒿(后下)、炙鳖甲(先煎)、白芍、生地、知母、地骨皮各15克,粉丹皮12 克,白薇25克, 黄柏10 克(酒炒), 益母草20克,香附、醋炒青皮各10克,甘草5克。
  服药4剂,月经3月23日来潮, 经前腹不痛,经血无块,诸症好转。后嘱患者于经前1周3剂,连用三个周期,随访一年余,其经期、量、色、质均正常且无所苦。
(四川中医1998;〈12〉:53)


  按语:此患者属热伏于阴血,血热扰于胞宫, 冲任不固而月经先期,亦“热自阴来”,故以青蒿蟹甲汤为主以清泻血热,且于经前服药, 因势利导, 相机而行,使血热透解,诸症悉除。

七、口疮(口腔溃疡)
  景庆医案:陆某,女, 23 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年余, 屡投西药维生素、抗生素、甘草锌等均不见效。刻诊:舌尖破碎,口腔粘膜有数个溃疡灼热疼痛,张口疼甚,妨碍进食,口渴口臭,小溲短赤,舌尖红,苔少,脉滑数,以心脾积热,热损阴液,青蒿鳖甲汤主之。
    生地30克,知母10克, 鳖甲10克,青蒿10克, 丹皮 10 克,地骨皮15克,竹叶10克,石膏30克,黄连5克。

连服15剂,口舌糜溃得愈。

八、雀斑(面部色素沉着)
  景庆医案:陈某,女, 38岁。面部色素沉着, 两颧黝黑,口渴引饮,性情急躁易怒,大便数日一次,质干难解, 苔薄黄, 舌边红,脉弦。此津液亏损,内热消烁,用青蒿鳖甲汤加味治之。
  青蒿20克,生地30 克,知母10克, 桑白皮10 克, 丹皮 10克,鳖甲10克, 竹叶10克, 地骨皮15 克, 大青叶10 克, 绿梅花6克。
连续服药2月获效, 两颧色素退净, 便解正常。
(上两案见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7;〈4〉:235)


  按语:以上两案主证虽有不同, 但从其兼证看, 均为阴分伏热所致,用青蒿鳖甲汤滋阴透热, 实属方证相对,故获效甚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