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招子庸《风竹图》横披

 雲泉 2016-02-27

清代招子庸《风竹图》横披

■陕西安康 刘勇先

清代招子庸《风竹图》横披(见图),纸本,墨笔。画数竿青竹,被从左侧来的大风吹得向右倾斜,很有动感。从其神韵可见竹的高风亮节,不怕恶劣环境的摧残,似寓文人的气节。右中上部题识:“写竹当师竹,何须法古人。了然心手眼,笔下自传神。道光壬寅夏日书于历下毳(cuì)斋,为锦堂仁兄大人鉴。铭山招子庸。”下钤白文印“招子庸印”、“铭山”。壬寅,即道光二十二年(1842);历下,即济南历下区;毳,鸟兽的细毛。

招子庸(1793—1846),字铭山,号明珊居士,广东南海(今广州)人。他生于书香之家,天赋才艺,能书善画,可惜命运多舛,仕途上一直不得志。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在南海中举,后三科会试皆落第。后奉调山东出缺,任临朐县令。明清吏治规定:授县令者,须是进士。招子庸凭此举人头衔任县令,当属越级提拔。临朐向为山区,但民风朴厚。上任后的招子庸,不辜负皇恩浩荡。他当官敢于为民做主,积极处置历史积案,使得境内基本平安,政绩卓著。

清道光十七年(1837),招子庸被正式调任潍县知县。潍县县衙中,挂有前任县令郑板桥的竹石图。这对于也善于画竹子的招子庸来说,是一种无言的激励。每当闲暇之余,招子庸也会挥毫泼墨作画,抒发情怀。旋罢官归里,尝于牍尾画竹,有板桥风致。所写兰竹,或雪干霜筠,或纤条弱篠,俱能得其生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