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础篇】脊椎生理弯曲的形成与意义

 晋州jinzhou 2016-02-27

一、颈椎生理弯曲的形成与意义
1、颈椎生理弯曲的形成
1)颈椎生理弯曲形成于出生之后与重力、姿势有关。
2)颈椎生理弯曲主要形成于出生后6个月内。
(1)婴儿抬头的运动,有利于生理弯曲的形成。
(2)颈椎后部肌肉成熟生长的作用。
(3)爬行运动有助于颈椎生理弯曲的形成。
(4)一岁左右基本形成。
2、颈椎生理弯曲的意义
正常的颈椎向前的生理曲度以17CM为半经 的圆弧曲度为标准。
当曲度增加时,柔韧性增加,承重力减弱;
  当曲度减少时,柔韧性减弱,承重力增加;
当反张存在时,柔韧性减弱,承重力也减弱;
  不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其小关节容易受损,椎体边缘易发生骨刺,椎间盘易损伤退化而发生膨出、突出甚至椎管狭窄。
二、胸椎生理弯曲的形成与意义
1、胸椎生理弯曲的形成
1)发生与胎儿时期。
2)也称适应性弯曲。
(1)婴儿在子宫内的适应性需要。
(2)胸椎内脏器官空间需要适应。
(3)正常的胸椎生理弯曲是向后凸的弯曲。
2、胸椎生理弯曲的意义
  胸椎后凸度数应小于55°,正常范围为20°--50°平均为45°,胸椎曲度出生就存在,由楔形的胸椎体维持,椎体的后部比前部高2mm。胸椎的曲度从T1-T2开始向下到T12(第12胸椎)T6-T7为顶点,胸椎的曲度会受到后天姿势的影响。如坐姿、站姿不正确,胸椎后凸的增大会使腰曲增大,颈曲减小,而且会压迫胸腔脏器,影响它们的正常功能。
  胸椎的屈曲和伸展平均为6°,从上到下的活动度逐渐增加,上段胸椎平均为4°,中段为6°,下段为12°,由于关节突和棘突的挤压,伸展比屈曲更加受限制。
三、腰椎生理弯曲的形成与意义
1、腰椎生理弯曲的形成
1)8——12个月,婴儿爬行时腰部下垂的影响作用。
2)12——18个月,幼儿学步的影响作用。
3)脊椎直立肌的成熟生长的作用。
4)骨盆不断成熟,股骨头向内旋转。
5)完全的成熟,在6——8岁。
6)代偿性弯曲,有助于身体直立姿势的形成,也是学习直立时代偿性的结果。
7)正常的腰椎生理弯曲是向后凸的弯曲。
2、腰椎生理弯曲的意义
  正常的腰椎生理弯曲度,是合乎人直立行走的结构力学的要求,要求的生理弯曲弧度,是以半径为24cm的圆弧曲度为标准。既有柔韧性又有弹性,并且承重能力也很好,如若腰椎的生理弯曲过大,则承重能力和稳定性减弱,柔韧性和弹性增强,但因力学代偿的作用,极易导致驼背,如若腰椎的生理曲度消失,变直甚至反弓,则腰椎柔韧性、弹性、承重能力和稳定性均减弱。
  如此这般,腰椎的非正常弯曲,偏离了正常的脊椎生物力学结构,就不利于肌肉的活动,同时运动时肌肉容易受拉伤,而运动时的压力与冲击力没有什么缓冲而直接冲击到椎间盘,极易造成椎间盘的损伤与退化导致椎间盘膨出、突出,甚至椎管狭窄,脊柱侧弯,腰椎滑脱等等。
四、骶尾椎生理弯曲的形成与意义
1、骶尾椎生理弯曲的形成
1)发生与胎儿时期。
2)也称适应性弯曲。
(1)婴儿在子宫内的适应性需要。
(2)骶尾椎内脏器官空间需要适应。
(3)正常的骶尾椎生理弯曲是向后凸的弯曲。
2、骶尾椎生理弯曲的意义
1)骶尾椎生理弯曲是向后凸的,几乎是不可动的。
2)骶尾椎左右倾斜与左右旋转的影响;骶骨左右倾斜与左右旋转会使腰椎协同出现侧弯和扭曲,增加腰椎内的扭力、剪力、内部张力等,减弱了腰椎的功能,容易造成腰椎在劳动与运动中的损伤、退化。
3)骶尾椎垂头运动,躯干的重心力对骶骨有向下作用,使骶骨有向下运动的趋势,而骶骨通过力的传导对髂骨也有向下的力,是髂骨出现向前,向下的运动趋势,从而造成腰椎弯曲过度。
五、脊柱生理弯曲的形成与意义
  从侧面看,脊柱有四个生理曲度,即向前的颈曲腰曲,向后的胸曲骶曲,脊柱如同一个大的弹簧,能缓冲震荡,保护大脑与内脏,生理曲度扩大了躯干重心在基底的面积,从而加强了直立姿势的稳定性。
  脊柱的曲度并非固定不变,许多人在胸段都有很轻微的侧凸。
  长期卧床患病的幼儿和青年,由于脊柱发育过快,脊柱的肌肉不能相应地配合生长,因此韧带的牵引增加,亦可引起脊柱曲度的改变。
  当脊柱曲度发生异常改变后,脊柱的内在平衡丧失,载荷力线异常与弧度顶点的垂直距离随时间延长而加大,在这一过程中人体会动用一切力量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如肌肉的代尝性增粗,相邻运动节段的力学代偿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