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

 长沙7喜 2016-02-2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小柚子童书
微信公众号:youzibooks
每天分享好书 周周免费赠书
精选有声故事 实用育儿信息
权威专家栏目 高效互助社区


儿童的秩序敏感期可能在出生后第一个月内,婴儿看到东西放在适当的地方时会显得激动和愉快,这就是敏感期的积极表现受过训练的人用我们的方法去观察,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这一点。我可以引用一个保姆提供的例子,她发现自己负责照料的女婴,在看到一段用白色大理石加水泥砌成的灰白色古代砖墙时,会表现得愉快和兴致勃勃,尽管这个孩子只有5个月大。她父母的别墅里到处都是鲜花,保姆每天推着孩子走到这段特别的石墙面前时,都要把婴儿车停下来,因为这面墙似乎可以给这个孩子经久不息的快乐。

不过,秩序敏感期的存在也许可以通过儿童遇到的阻碍更清楚地表现出来,而且很可能大部分孩子的发脾气行为都和敏感期有关。我可以回忆起许多这方面的例子,其中一个例子的主人公是一个大约6个月的女婴,有一天她看见一位女士走进自己当时所在的房间,并把阳伞放在了桌子上,于是这个女婴变得焦虑不安起来,女婴盯着伞看了一会儿就哭起来了。这位女士以为女婴想要这把伞,就微笑着拿起来递给她,但是女婴把伞推开继续尖声哭叫。大人们费了好大力气去安慰她,但是没有一点作用,她只是变得越来越烦躁和激动。怎样才能平息孩子的怒气呢?突然,她的母亲凭着她敏锐的心理洞察力,把那把伞从桌上拿起来送到另外一个房间去,这个女婴立刻就平静下来了。原来让她恼怒不安的是那把伞被放在了桌子上。如果某件东西没有放在孩子记忆中应该放置的地方,就会让这个孩子极为不安。


大自然赋予了儿童一种对秩序的敏感,这是一种内心的感觉,用来区分各种不同东西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这件东西本身。它把相互依存的几个部分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环境,当一个人适应了这样的环境,他就能管理他的行动以达成特定的目标。这样一种环境为和谐生活提供了基础。如果不能有序地排列组合,一堆心理意象的积累有什么用呢?这就像有了家具却没有房子去摆放它们。一个人认识各种物体,但是不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就像一个人生活在他无法摆脱的混乱状态之中。正是在童年时代,人们学习如何在生活之路上指导和控制自己。在敏感期中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第一个刺激与秩序相关,大自然一如既往地给予人类一个指南针,这将使人类能够在这个世界上自我引导。它就像一位老师,通过一张教室布局图,教给他的学生第一个地理概念。大自然还赋予了儿童在头脑中重现成年人讲话声音的能力。人类的智慧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建筑在儿童敏感期的基础上。


看到有些东西没有放在原处,似乎代表着某种刺激因素,某种对行动的召唤,但是毫无疑问,这里面还包含更多的东西。秩序是一种生活需要,它会让人满意,产生实实在在的快乐。实际上,在我们蒙台梭利学校里,即使是3到4岁的大孩子,在结束一次练习之后,也会把刚刚使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这是他们执行的最快乐和最自然的一项任务。 

秩序感包含认识每一件物品在环境中的相关位置,并且记住每件东西应该放在哪里,这表明一个人能够在他所处的环境中自我定向,并控制其中所有细节。适宜心灵的环境应该是这样的:一个人可以闭上眼睛在其中走来走去,只要伸出手就能轻松地找到任何他想要的东西。这样的环境对于内心的安宁和快乐是非常必要的。

显然儿童内心对秩序的热爱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秩序给成年人带来的是某种外在的快乐,而对儿童来说却相当不同,对他们来说,秩序就像是动物行走的大地和鱼儿游弋的江河。他们在生命第一年里从所处的环境中形成其适应性原则,这个环境是他们日后必须去掌控的。因为儿童是在环境中塑造的,所以他需要明确而坚定的指导,而不只是一些模棱两可的建设性意见。


儿童对秩序的感觉和我们成年人不同,经验已经让我们十分麻木,但是儿童没有什么经验,正处于获取各种感知映象的过程中,他从零开始并感受到创造的艰辛。我们则像是辛苦致富者的那些坐享其成的儿子,无法理解父辈的辛劳,我们因所取得的社会地位而变得冷漠而粗心。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孩子让我们内心产生的理性、磨炼出的意志和被赋予活力的肌体了。如果我们可以在这个世界上自我引导,那是因为儿童为我们提供了这样做的方法;如果我们有了对自我的觉察,那是因为儿童让这件事成为可能;我们富有,因为我们是儿童的继承人,他们白手起家,却奠定了我们未来的生活基础。从一无所有到能够创造未来生活,儿童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他们是如此接近生命的源头,他们为了行动而行动,这就是创造之路,是我们既不了解也不在记忆之中的事情。

作者介绍

玛利娅·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意大利幼儿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权主义者,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于儿童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倡导学校应为儿童设计量身定做的专属环境,并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文:《童年的秘密》
作者:[意]玛丽亚·蒙台梭利
图:网络
转载请联系柚子姐姐
并标注来源“小柚子童书(ID:youzibooks)”
子的坏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