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岁史学天才跳楼,他在告诉父母什么

 真如书屋如如 2016-02-28
2016-02-27 晓畅老师 狸米学习



2月23日,18岁就出版两本专著的史学天才林嘉文自杀了,史学名家李裕民曾评价林嘉文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年轻具有研究能力作者”。

这条新闻和1月6号15岁“乖孩子”蒙塑料自杀新闻一样震荡了我:两个孩子是多么相似,从他们留下的文字中都能看到他们的懂事、明理,但内心情感空洞惨白,知识、成就都没有办法让他们能获取一丝丝值得他们留念的温暖。令人唏嘘的死亡成为了他们“解脱”的钥匙。

一、 为何要“自杀”

在一个青春盛开的年华,他为何要死?到底在这个孩子的眼中看到的是怎样的外在世界?而这个世界又给他回馈了什么?

我们只能从他的遗书中窥见一二:

3、希望我的父亲能知足,珍惜我的母亲,同时改掉自己家长制的脾气以及极差的饮食追求,认清自己实际的生活能力和状况。太爱出去跟别人骑自行车,其实是不够挂念妻子和家庭。不要再保持那种单身宅男才会有的饮食习惯了,不健康,且这种饮食习惯是对性格和责任心的投射,说明人活得浑浑噩噩。

4、希望我的母亲能振起精神来多抓抓工作,多去挣钱。这样若我父亲先离开,至少还可以维持生活。一个志在过小日子的人,精神也会很脆弱,要学会找些东西依靠。金钱是可以依靠的,另外还有志业也可以支撑人。

7、每次去李裕民老师家都能感受到平日很少能体会到的温馨和安稳感。我对不起李老师夫妇对我的关爱。

9、向我的“朋友”们致歉,抱歉我给过你们一些错觉,我曾自私地想让我尝试去适应与世界相处,努力过放下我自以为是的精神洁癖。但我天性敏感,总是善于从在貌似愉快的氛围中的发生的小小分歧里窥探出自己与别人的殊途,让你们为我这么一个于你们活下去无意义的人耽误了些许时光。

他的遗书是在说:我感觉不到“温馨”和“安稳感”。我的父母活着,却还在自欺欺人,我觉得他们很可怜。我努力的在找存在的价值感。我的朋友也不懂我。


二、写给警醒家长的话

这是又一个哀伤的悲剧,但并不特殊。每年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林嘉文因为自身的光环而被新闻报道,才让更多人知道,而我们不知道的中国式家庭,还带来了许多悲伤的故事。有几句话,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想送给大家:

1.幸福才是孩子力量的源泉

父母养育孩子,让他学习知识技能。但他是否觉得幸福?在他最无忧无虑最应该幸福与天真无邪的年龄,作为家长,你知道他是否真实的感受到幸福?

2.爸爸妈妈要活出自己的人生

林嘉文规劝妈妈:你要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经济实力,如果这个人离开,你也能很好的生活。他对爸爸说:你不要逃避自己这个岁数该有的家庭责任,而且还意识不到责任。

活出自己人生的父母,才能成为孩子榜样。心理学上有一句话:父母的夫妻关系是孩子的定海神针。良好的夫妻关系中,爸爸妈妈都应该有自我。

3.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他会收纳这个“家”的所有爱与恨、快乐与悲伤

父母为孩子构建的这个家如何,爸爸妈妈关系是否幸福,一家人是否幸福,几乎决定了你的孩子一生是否快乐。父母如果幸福,孩子自然会拥有一切力量。

如果父母关系恶劣,孩子就会吸纳你们的负面情绪,内心总是无力,缺乏深处的动力,没有存在感。

总结一下

父母活出自己的样子,就是对孩子最成功的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