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经济环境越差,影视票房却越高?好莱坞就是在一次次经济危机中崛起的!

 方珺逸 2016-02-28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资金办数据,2月8日至13日(大年初一至初六),国内电影总票房达30亿元,全国放映场次145万,观影人次8400万,初一到初七单日票房全部保持在4亿以上。加上初七情人节,7天票房入账36亿,相比去年春节档20亿的成绩暴涨80%,是前年春节档14.5亿的2.5倍!

36亿相当于2015年全国电影单月票房的平均值,换句话说,春节七天已经完成了去年一个月的指标。

往更前面说,十年前的2005年全年票房仅有20亿!

强大的数据和新闻热度不禁让整个行业为之振奋,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接近浮夸的数据背后是否有让业内人士隐忧的地方,毕竟大喜易生大忧,居安才能思危。

与此相反,近两年实体经济大幅滑坡,据《中国产业经济报告》相关数据表明,2015年高达53%的中国被调查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供大于求,股市震荡、需求不足、投资疲软、产能过剩等问题严重影响中国实体经济的整体发展。

影视娱乐行业一枝独秀,与实体经济下滑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呢?

伍迪·艾伦拍过一部影片《开罗紫玫瑰》,讲的是金融危机中人与电影的故事。那是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的美国。片中主角西塞莉娅是个典型的劳动妇女,白天在餐馆洗盘子,晚上则要面对毫无情趣的丈夫。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看电影——一遍遍地看一部名为《开罗紫玫瑰》的爱情片。

这种桥段并不是伍迪艾伦凭空想出来的,这是经济大萧条时期现实的缩影,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遭遇了大大小小7次经济危机。在这7次经济危机中,有多达5次让当年的电影票房不降反升,好莱坞就是在一次次危机中逐渐崛起的。

电影帮助人们“造梦”,成为现代人短暂的避风港。

在经济学里有一个典型的效应叫“口红效应”。大意是说在经济不景气时,像口红一样廉价的而非必要的消费品销量反而直线飙升。

虽然人们的收入有所下降,但不代表消费欲望的下降,在经济低谷期的人们更有欲望去利用廉价的消费获取生活的信心,在消费中寻找慰藉。

电影作为廉价的消费品,正是人们为心灵擦上的口红。这不但解释了整个票房井喷的原因,也解释了喜剧占据重要高地的原因。

简单来讲,消费者本可以拿来买车、买房、出国旅游或进军股市的钱,现在拿来做美容、按摩、打高尔夫、看电影!

减少了对大宗商品的购买需求,手里的“闲钱”竟然变多了,电影的廉价属性可以带着观众暂时从残酷冰冷的现实中走出来,甚至可以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填补空虚。

当然,如今中国电影行业的火爆并不全是经济低迷的原因。电影行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国产电影在制作上更加精良,3D特效水平向影视发达的国家看齐,例如春节档的《美人鱼》、《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等特效让观众眼前一亮;

此外,电影院数量的激增、硬件设施完善带动了三线、四线城市的影视消费,观影人群从个人向家庭转变,由大城市向小城镇蔓延;

同时网络购票、网上选座的普及让观影更加方便,电商的大力补贴降低票价等多方面原因共同催生了票房神话。

但是,高票房并不代表高质量,如今电影市场的火爆必定会让很多实业的资金流入到影视行业,这样不仅容易催生烂片,更会加速实体经济寒冬的到来,影视文化依托实体是长久必然的规律,短暂的繁荣可能是昙花一现,希望更多的人能理性的投资。

作为影视行业内的人,也不应该沾沾自喜或者跟风模仿,要知道好莱坞每次大发展的背后也是烂片大爆发、行业大洗牌的时候。

对于会赚钱的人来说,什么时候都是最佳时机,对于不会赚钱的人来说再好的时机都可能是死期。

拥有长远眼光的投资者会将眼光继续放在高品质的影视作品上,因为在整体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这是培养观众树立口碑的最好时机而不是赚钱的最好时机!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