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他们读历史的时候他们在读些什么

 昵称413468 2016-02-28

 

当他们读历史的时候他们在读些什么

文|张旭

 

 

新年伊始,公众号开始推送《史记》的内容。不同于之前简短的小品文,最近每天推送的内容都在两千字以上。让我没想到的是,这给一些年轻的朋友造成了困扰:一位超有品位的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就是每天抄写“古文晨读”推送的内容。想想看,抄一篇《兰亭集序》是怡情养性,抄一篇《秦始皇本纪》就只有想死了。

 

对大部分人来说,即使无需抄写,读完一篇本纪所花费的时间,也绝对可以拿来跟朋友吃个饭、看一场电影或者听一场音乐会。既然你愿意拿宝贵的时间来读历史,如何让这时间花的更有意义些呢?我对一些读历史的方法(而不是研究历史的方法)进行了梳理,简单概括成了三句话:

 

第一句是“掩卷古今都在眼”。

 

我最开始喜欢上《史记》,是因为听了台湾大学吕世浩老师在MOOC上的课程。讲课的过程中,吕老师常说一句话:“请大家合上书,想象你就是某某某,你该怎么做?”比如,读张良“圯上纳履”,一个穷酸的老人突然让张良去帮他到桥下捡鞋,又得寸进尺让张良为他穿鞋。此时合上书,想象你就是张良,你该怎么做?然后打开书,看看张良是怎么做的。

 

读书是“开卷”,却要学会“掩卷”。合上书思考,再打开书来学习,得到的就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书中人的智慧。故事永远停留在史书当中,同样的故事几乎不可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再次发生,而智慧却可以拿来为我们所用。

 

读历史是有用的吗?读历史是有用的。

 

宋代吕祖谦说:人二三十年读圣人书,一旦遇事,便与里巷人无异,只缘读书不作有用看故也。何取?观史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而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作何处之。如此观史,学问亦可以进,智识亦可以高,方为有益。

 

清代左宗棠说:读书时,须细看古人处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如何气象?及自己处事接物时,又细心将古人比拟。设若古人当此,其措置之法,当是如何?我自己任性为之,又当如何?然后自己过错始见,古人道理始出。断不可以古人之书,与自己处事接物为两事。

 

想想我们小学到高中读过的历史书、上过的历史课,无不是专注于记忆,然而就算你知道了秦始皇生于何时、死于何时、一生都干了些什么,又有何用?他的智慧与你无关。

 

古人读历史,重视的不是“记忆”,而是“思辨”。历史能够帮助人们从前人发生的案例中分析事情,了解成功和失败的道理。即太史公所说“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读史书要拿书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命历程不断相互印证,不断思索如何让古人的智慧为己所用。做到“掩卷古今都在眼”,历史才是一门有用的学问。

 

第二句是“上穷碧落下黄泉”。

 

我大学时选过一门叫“投资银行学”的课,老师叫姜海川。整个学期下来,听姜老师讲了牛顿、圣斗士星矢、LV、IBM,却一句投行术语都没听到。期末考试的方式也很特别,每个小组任意选取一个事物进行分析,写上百页的分析材料,再用PPT展示出来。

 

比如分析“红木家具”,纵向要分析其历史沿革,横向要分析其种类、地区。比如分析“灯具”,纵向要分析照明工具的演变,横向要对比不同文明间的区别。居然还有同学分析了高跟鞋、内衣等等。

 

这样的作业当然把我们折磨的够呛。但从此养成了一个习惯:分析事物不仅要顺着来,还要横着看一看、比一比,一些乍看毫无头绪或者千头万绪的事情,往往就清晰了很多。

 

关于这一方法,最典型的例子莫过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从来历史都是顺着说,他偏要横向切一刀,看看那一年万历皇帝做了什么、张居正做了什么、海瑞又做了什么,似乎每个人都没有错,何以王朝就开始没落了呢?这个时候,再想想那一年的西方世界发生了什么。

 

傅斯年提出历史研究要“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我们读个历史,当然不用那么累,但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读历史会有趣得多。所以,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关于读历史的原则:“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本以上的历史书。”

 

最后一句,是“高山流水觅知音”。

 

前面说了两条“有用”的方法,再说一条“无用”的。

 

唐诺在《阅读的故事》中写过这样一段话:阅读者最终会走到哪里呢?对不起,我个人实在不知道,我个人只知道在这道书籍铺成的永恒困惑之路上,你虽一人踽踽独行,但前方极目之处永远看得到远远走在你前方的坚定人影,你甚至认得出来那是谁,那些都是你最尊敬的人,你很荣幸能和他们居然真走在同一条路上,感觉到芸芸世间你有朝一日没想到可以和这希尔人成为同一个族裔,同样的问题,被同样的好奇所召唤,这不只让你感到安慰而已,你简直忍不住地觉得光荣与雀跃。

 

我现在还记得几年前在图书馆中读到这段话的那个下午,阳光很好,周围的人很少,有一种感受在心中憋了很久,终于有一个人替我淋漓尽致的说了出来。

 

读书,是对这孤独的人生最好的慰藉。拥挤的地铁车厢,人与人隔得很远,而你却有幸捧着一本书,同你喜欢的作者轻声交谈,你们为同样的问题所着迷,为同样的故事所感动,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呢?

 

我读书时,常常不由自主地念叨张爱玲的一句名言——原来你也在这里。

 

读书可以是有用的,但读书更应该是无用的。有方法可以让你读得很快,有方法可以让你考的很好,功利性的阅读能带给你短期获益,却很可能让你不愿重新开卷,永失阅读的乐趣。

 

“高山流水觅知音”其实就是适当地忘掉这些方法,忘掉故事梗概,忘掉思维导图,忘掉读书笔记,回归阅读的本质,顺从自己的好奇心,去寻找同类,去被满足,去被感动。对不起,最后一条有点跑题了,它不是读历史书的方法,而是读书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