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四关穴为主针灸治疗不安腿综合征28例

 ZHAOZHONGYI14 2016-02-28

以四关穴为主针灸治疗不安腿综合征28

                                      孟宪军

 (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福建厦门 361005

 

[关键词不安腿综合征;针灸;四关穴

 

    20075-----20122月笔者取用针灸疗法治疗不安腿综合征28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28例病例来自厦大医院针灸科门诊或厦大医院病房会诊邀请,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18----76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3年。所有病例均参照美国睡眠医学研究会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中不安腿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997[1]判定。患者常主诉在下肢深部有撕裂感、蠕动感、刺痛、烧灼感、疼痛或者骚痒感,有一种急迫的强烈要运动的感觉,并导致过度活动。休息时出现症状,活动可以部分或者完全缓解症状。其中,因不适而被迫踢腿的12例,需要活动关节来缓解不适的7例,依赖按摩腿部以缓解的9例。中医辨证分型属肝肾阴虚,筋脉失养型者15例,寒湿入里,瘀血内停型者3例,肝血不足,血脉瘀阻型者10例。

治疗方法

    停服其他一切药物,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每天一次,10天一疗程。针具选用直径0.25mm、长40~75mm毫针。治疗方法:先针刺四关穴,即双太冲,双合谷,然后刺双三阴交、双足三里、双阳陵泉,行平补平泻手法。肝肾阴虚型配肝俞、肾俞、太溪;寒湿入里型配风池、三阴交、血海;肝血不足型配肝俞、脾俞。随后在足三里穴、三阴交穴、阳陵泉穴上施灸,施灸方法:将少许艾绒揉成小团,捻入针柄中即可,灸3~4壮,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4次。

治疗效果

其中14例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10例临床症状消失,但半年内偶有复发,再次针灸治疗仍有效;4例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4  典型病例

吴某,女,55岁。2008720日初诊。患者诉双下肢酸胀,隐隐作痛2个月,上床睡觉,两腿不由自主的颤抖,下床脚着地症状消失。服药不见好转,为此严重影响了睡眠和休息。行头颅及腰椎CT、肢体血流图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诊为不安腿综合征,多方治疗无效。诊见舌淡胖,苔白,脉沉缓,辨证属肝肾阴虚,筋脉失养型。按上法行针灸治疗2个疗程而愈,随访1年未复发。

体会

早在1672 年,英国医生ThomasWillis首次描述了不安腿综合征,其临床表现通常为夜间睡眠时,双下肢出现极度的不适感,迫使患者不停地移动下肢或下地行走,导致患者严重的睡眠障碍。该病虽然对生命没有危害,但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安腿综合征在中医学中无该病名,但从其临床表现看与《灵枢·百病始生篇》中“厥气生足悗,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类似。在病机上,《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肝藏血,……人卧血归于肝,……足受血而能行……卧出而风吹之,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厥也。”形象地讲明了该病的发病机理。中医认为不安腿综合症与肝关系密切,肝主筋藏血,若肝血不足,则筋脉失养,可出现肢体酸麻等不适。寒湿侵犯,寒主收引,湿性趋下,易致下肢气血凝滞、瘀血内停而出现下肢的刺痛、撕裂感等。四关穴即合谷、太冲穴的总称,出自金元时代针灸医家窦汉卿的《标幽赋》:“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合谷、太冲相配伍,一气一血、一阳一阴、一升一降,相互为用,协同作用较强。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既能补益气血,又能健运脾胃;太冲为足厥阴经输、原穴,肝主筋,全身筋腱关节的运动功能,都赖于肝的精气滋养,若肝的精气衰弱,则筋失濡养而不用。太冲穴能调气血,强肝益肾培元,配合谷有气血双补之功,所以四关穴为主穴。再配用三阴交、足三里调补气血;阳陵泉为筋会,用之濡养筋脉。在以上配用穴上加以灸法以促气血之运行。上述诸穴共奏补气养血、行气化瘀、舒经通络之功。中医针灸治疗不安腿综合症,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