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道你们明天都会拼命刷小李子,所以我们今天抢先开卖《卡罗尔》!

 汉青的马甲 2016-02-28


北京时间明天上午,2016年第88届奥斯卡奖颁奖仪式就将举行,各个奖项的小金人也将各归其主。

而最受关注、被刷屏最多的,无疑是下面这个人: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电影《荒野猎人》(The Revenant),在奥斯卡提名名单中一举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等重要奖项在内的12项提名。


看看小李子这张化妆时的照片,真觉得小李子也是该得一次最佳男主角了。

已经记不清从哪一年开始,“小李子陪跑奥斯卡奖”“村上春树陪跑诺贝尔奖”成了每年一度必刷屏的常规段子。


就像迪卡普里奥自己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

“我之前也遇过这样的状况:我觉得某些电影或表演——我的或别人的,应该得到公众更多喜爱,或者评论界更多承认。但这你没法控制。”


希望明天中午,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莱昂纳多能得偿所愿


踩着这头荒野大熊的肩膀一举登顶


and


好啦,一说到小李子,连事不关己的微信君都刹不住车。


(背后已传来受到一万点伤害的译文社编辑们的怨念)

不管是小李子还是《荒野猎人》,跟微信君都没有半毛钱关系。今天这篇推送的目的,那就是在明天朋友圈“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这个名字势必刷屏之前,先刷一下另一个名字,请往下看!


懂了


《卡罗尔》

2015年度最美电影原著小说

 “精灵女王”凯特·布兰切特、“龙文身女孩”鲁妮·玛拉

携手演绎禁忌之恋

《天才雷普利》作者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匿名之作

《时代周刊》犯罪小说大师NO.1最温柔隐秘的一面

《断背山》上映十年后又一同性题材经典作品

出!版!啦!

天,上海译文的微店第一时间抢鲜上新



现在下单的读者

除了将在下周第一时间获得译文社编辑们亲手寄出

《卡罗尔》小说一本

另独家附赠

6张正版电影海报明信片

(明信片目前仅在译文微店有哦)

售价38元

免邮费

周一到周五每日14:30前下单

韵达快递当天发货

想要的读者还请赶紧长按下图二维码

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卡罗尔”的美好结局

自《卡罗尔》作者海史密斯自序

- 声明:如需转载先请私信联系 -

当时的美国社会尚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在历经几家出版商的婉拒之后,1952年,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匿名出版了《盐的代价》。按照海史密斯本人的说法,小说的口袋版平装本“销售了近一百万册,当然读者的人数更远远超过这个数目。书迷的信如雪片般涌来,寄来给作家克莱尔·摩根,由平装本出版社转交。我记得连续好几个月的时间,每个礼拜都会有好几次收到一个大信封,里面装着十封或十五封的读者来信。”

《盐的代价》被誉为“一部里程碑式的同性恋文学作品”,但整整40年里,海史密斯都拒绝接受作为其作者的荣誉,上述这段交代写作源起的短文直到1989年才完成。1990年,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以原来的书名《卡罗尔》,重新出版了小说,海史密斯在这篇短文中承认了自己的作者身份,而这似乎也预示着书中描写的同性恋者秘密身份的时代逐渐成为了过去。

作者海史密斯

尽管如此,将《卡罗尔》搬上银幕的过程依然历经波折。菲丽丝·奈吉,海史密斯生命中最后十多年的密友,为此付出了持续的努力。两人是在为《纽约时报》工作时结识的。共事的过程平淡无奇,但在那之后,海史密斯邀请奈吉到她的宾馆里去喝了一杯。前者回到在瑞士的家后,两人几乎每周都会写信,还有日后的频繁通话,互致拜访,在这些交往中,她们“几乎无话不谈”。


编剧Phyllis Nagy

1996年,奈吉在伦敦皇家宫廷剧院担任编剧,她接到了制作人多萝西·波尔文的电话,后者已经买下了小说的电影版权,正在寻找写剧本的人,也听说了奈吉与海史密斯的友谊。波尔文在《卡罗尔》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也和一个男人结了婚,有了孩子,之后又跟另一名女性发生了爱情纠葛。当时波尔文只制作过一部电影,而奈吉还从未得到过电影编剧的工作,但她同意了。

一个又一个导演对剧本表示出了兴趣,参与了一阵,接着又放弃了计划:希提·迈克唐纳德(《神秘博士》、《马普尔小姐》),约翰·梅布里(《爱的边缘》),史蒂芬·弗雷斯,还有好几个别的名字。谈到与不同的导演共事的经历时,奈吉说:“我必须按照故事中吸引他们每个人的不同的部分去写剧本,就算有些主题其实挺可怕的,我得用这些不同的想法去安排情节,让故事显得可信。”她的最终版本,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保留了“所有以往版本的部分情节”。

或许正是在这样漫长的改编过程中,原著里的某些细节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特芮丝的身份从一名戏剧舞台场景设计师变成了一名摄影师。这一角色定位的转变将卡罗尔置于全剧的中心,观众同时透过导演和特芮丝的镜头注视着卡罗尔的一颦一笑,她成了独一无二的女主角。奈吉在影片中创造了一个相比原著更复杂的角色形象,也简化了不少原著中的线索,所有的情节推动都围绕着“卡罗尔”这三个字展开。但奈吉也有坚持的地方:故事必须展现出原汁原味的五十年代早期风格,在想象卡罗尔的形象时,她从《后窗》中的格蕾丝·凯利身上得到了不少灵感。至于特芮丝的个性,则是她在想象着年轻时的海史密斯。“我和帕特的交往决定了特芮丝所说和所做的一切。”她也拒绝了让两人因为同性恋身份经历分手桥段的建议,“你曾因为是异性恋而被要求分手吗?”


凯特·布兰切特在《卡罗尔》与格蕾丝·凯利在《后窗》中的形象对比

2005年,奈吉编剧并执导的HBO影片《哈里斯太太》提名了12项艾美奖,她的制作人伊丽莎白·卡尔森和电影公司知道《卡罗尔》这个项目的存在,但并未选择加入。2010年,波尔文的版权到期了,奈吉深感失望,她以为自己永远不会看到《卡罗尔》被拍成电影了。她仍然钟爱这个剧本,但接受了它也许会一辈子被锁在自己的书桌抽屉里的命运。但在2011年末,卡尔森买下了版权,约翰·克劳利(本届奥斯卡候选之一《布鲁克林》的导演)确定了凯特·布兰切特和米娅·华西科沃斯卡作为主演。终于,《卡罗尔》定于2013年初开机,但克劳利又因为时间冲突离开了。

“那是真正的低潮期,”卡尔森回忆道,“突然间,所有的能量都消散了。你有了一个完美的计划,还有了重量级的凯特·布兰切特,却没了导演。”

所幸他们找到了托德·海因斯,后者在48小时内就决定加盟。但接着剧组又失去了另一名女主,米娅·华西科沃斯卡。海因斯再次接触了鲁尼·玛拉,之前她已经拒绝过一次这个角色,而这次,她接受了。2014年3月,《卡罗尔》终于开始了拍摄。

1952年,《盐的代价》取得了巨大成功,因为它拒绝了当时大多数同性恋小说中必然的悲剧结局。60年后,银幕上的卡罗尔与特芮丝无论在业界口碑还是票房记录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不知道海史密斯会不会喜欢这部影片,”奈吉在接受采访时说,“通常帕特不会喜欢她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她毫不怀疑海史密斯会喜欢凯特·布兰切特的,“她是她的类型。”

(完)

海译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