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所理解的中医科学性

 加贝族 2016-02-28
中医理论的科学本质
中医是科学的吗?中医理论的科学本质是什么?
本文尝试予以回答。
    一个科学理论,或者说一个真理,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条件,首先它必须是基于公认的客观事实,或者是大家一致认为的公理性规律,第二,由此引申的概念和推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第三,由此而得到的理论能指导人类有益的实践活动。当然可能还会有第四点,那就是历史可能会证明后来人们会发现有更好的理论,或许能够推翻它或者能够完善它,但现在还没有。
    第一,整个中医就是依据一个事实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建立在一个天经地义的自有人类以来就承认的熟视无睹的事实之上,这个事实叫做昼夜更替,季节变化的自然规律。也就是,一天之内白天黑夜昼夜循环、一年之中春夏秋冬气候变化的规律。这是地球自转并围绕太阳公转的结果,是任何古人和现代人都无法否认的事实和规律。
    然而这种昼夜更迭与季节循环表面上看是气温的变化,但实际上确是地球上的能量运动,首先为热量运动,温热寒凉。我们的华夏祖先上观天、下观地、中观人,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总结出春华秋实、夏日冬雪的周期循环本质上就是大自然的能量运动。春季是气温上升,就是能量上升运动,夏天是高温季节,也就是能量的发散运动,秋季是能量的下降运动,冬天则基本上是能量伏藏状态。有人会问到底是什么能量运动?明智的华夏祖先其高明就在这里,并不去追索和界定能量的具体形式(当然大自然的能量包括有热能、电能、磁能、化学能等等),而是借用古代哲学的概念,抽象出能量变化的几个状态,把能量的运行称作“气”,把能量上升(升)和高位发散(出)称作阳,把能量的下降运动(降)和低位伏藏(入)称作阴。也就是说,能量,或称作气的运动存在升降出入(或升降浮沉)四种基本状态,这四种基本状态类似的对应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若用四种常用的物质的名称标记这些运动状态,那就是“木”、“火”、“金”、“水“。
    同时,中国古代圣人还注意到春夏秋冬,能量变化与“土”有密切联系,首先是不同地方季节变化有所不同,原来都受到土的气化作用巨大影响。含有巨大热容量的大地包含大量的水,这些水分通过一系列的蒸腾、流动、渗透、凝结、转化等气化运动,造就了风雪雷电、江海横流的自然景观,同时也促进了大地上动物的生长繁衍和植物的生长化收藏等多姿多彩的生命运动。这种大地的水气运动对自然界能量运行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和影响,例如改变大气的湿度、调节气候的变化以及迫使季节周期提前或滞后等,这一切都是“土生万物”的结果,于是进一步认识到土的气化运动本身就是自然界能量运行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有必要在气的升降沉浮运行中再增加“土”这一运行状态。这样,就有了“木火土金水”这五行,如此便完整而形象的定义了大自然能量运行的升降出入化这五种功能性态。中医强调,这个简称“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决不是五种物质基本形态的描述,而是能量运动状态的五种功能性概念。现代科学中也不乏定义有这种侧重于功能状态的物理概念,如电场、磁场、引力场等等,当然你无论如何也检测不到它们的物质形态。或许你也可以把这五行标记为ABCDE,不过木火金水土更能贴近人类生活常识,更加形象生动。中医明确,大自然能量运动就是“气”,就是阴阳,并且具有这个“五行”运动的规律,当然也就无时无刻的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包括人类自身。“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医认为只要能够遵循天地之道即自然变化的规律进行生活,通过“治未病”的养生手段就能达到而“不生病”、维护健康、益寿延年的目的。
    气,这种能量运动当然可以用波的运动曲线图来表示。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有一张首尾相接的黑白鱼图形,名叫太极图,人们一般以为这是中国古代宗教迷信的标志,其实,图中的S型曲线正是说明阴阳多少,周期变化的极坐标图形,黑色区域代表黑夜,或者阴,白色区域代表白天,或者阳。如果把圆周上标记出时间点,如年中的月份,或者是一天中的时辰,那么你就会看见,寅卯辰三月属于白色变多,即阳气增多运动,巳午未三月是白色最多时段,即夏季,为阳气最盛,申酉戌三月是白色逐渐减少,黑色逐渐增多时段,即秋季,为阳气下降,阴气增多,亥子丑三月是黑色最多区域,即冬季,为阳气收藏。而且一天之内十二时辰阴阳变化情况完全类似,只是时间尺度不同罢了。如果把极坐标图形转化成直角坐标,那么这条曲线就变成了余弦曲线波形图,这难道不是最最现代、最最科学的物理数学图形又是什么?难道我们不应当以华夏祖先的超能智慧和惊人创造而无比自豪吗?
   第二,进一步考察,春之后产生夏,夏之后产生长夏,长夏之后产生秋,秋之后产生冬,冬之后又产生春,由此衍生出气的五行本身就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系,即金木水火土之间存在严格的相生相克关系,相生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克即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等,相生就是帮助、促进的作用,相克就是限制、削弱的作用。由于大自然的能量运动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以及人类。这种影响首先使得动物植物甚至无机的矿物,具有了温热寒凉的四种基本属性,即四气,同时也具有了对应于能量升降浮沉化运动的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人类受大自然能量运动影响可以说是最大的,也是最复杂的。致使我们很难一一细说完整、完美的解释清楚。
    中医认为,人体具有与大自然能量运行相适应的气的五行变化,中医采用“取像比类”的方法把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与大自然的相类似的功能状态冠以相同的五行标志,所以中医里的五脏六腑就不仅仅是解剖意义下的物质形态名称,而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性系统概念。当然,中医中的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也只能是脏器之间五行气的相互促进与相互限制的关系,而并不是各种形体器官之间的直接作用关系,更何况这种作用是不可能发生的。同时,也正是人体的能量运行即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维系着五脏六腑的正常生命活动,使之处于相对适应的动态平衡之中,这样人体即表现不出阴阳偏胜或偏衰的现象,那么人体就是健康的、正常的,如果人体内部的五行运动失衡,出现升降失度、阴阳太过或不及的现象,这就是疾病。
    第三,中医把气的阴阳多少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天之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反映到人体则映射为类似六面体的六个层面,中医经典《伤寒论》称之为“六经”。六经病都与六气相关,太阳则病火,阳明病燥,少阳病暑,太阴病湿,少阴病寒,厥阴病风,“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分析人体疾病的病势,病位等居然与人体阴阳层次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对于疾病所表现的症状群组不管是热证、实证、表征等阳证,还是寒证、虚证、里证等阴证(当然须辨别真假阴证与真假阳证),都可以采取针、灸、砭、药等方法(当然也包括现代其它治疗手段)调节其阴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纠正人体的阴阳偏胜状态,使阴阳和谐趋向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中国古代名医张仲景说:“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就是中医伤寒论所发现的热病规律和六经辨证方法。可见中医的辨证论治本质上是辩证人体的阴阳五行状态,这是中医治疗的原则和基础工作。
   第四、人体器官具有与大自然能量运行相适应的气的五行,而且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间除了其脏器功能的逻辑关系外,还有人体经络将它们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中医的针灸治病实践已经证明人体经络就是能量运行的重要通道。
    我们知道, 人体除了含有多种物质元素,还具有相当多的水分子含量,数量竟多达75%以上,人体生命活动中能量运动的升降出入化不仅表现为营养转化和水液代谢,同时也由于体液电解质的密度变化使得人体组织具有了类似液晶态物质的某些特性,这些特性主要表现为:液晶态物质既不是良导体也不是绝缘体,而是具有近似半导体性质,即在其内部总可以找到一条路径使其导电阻力最小,中医把这种机体组织中导电阻力最小的路径称作经络。人体中的电流实际上是生物微电流,本质上就是人体体液波,也正是人体能量运行的一种形式。现在物理学证明,液晶态物质的导电能力总是与液晶态中钾、钠、钙等阳离子密度成正相关,而恰恰有实验证明经络组织上较之经络组织外的钾钠钙离子密度相对的要大些。人体的心跳与呼吸等生命活动产生了人体体液波的振荡波形,与大自然的五行运动形成响应而发生共振,这种共振表现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大自然能量运行总能在人体经络中找到相对应的时段,将这些时段的经络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实现在一天周期上的人体波的无端无止的完整循环。这就是气的运行通道“十二经络”,这就是代表能量运行的人体波线路图。
   “人之有生,全赖于气 ”,人死后尸体上已经停止了能量运行,当然也就不可能找到人体波的运行路径了。这就是那些企图通过解剖尸体的方法寻找经络的有形器官而徒劳无功的原因。中医采用针灸砭石、推拿按摩的方法刺激这些经络,“顺则补之,逆则泻之”,以调节气的运行使五行阴阳平衡,从而创造了一直沿用至今且疗效独特的经络治疗方法,这就间接证明了人体经络是客观存在的、这也验证了对通过经络刺激调节人体能量运行的阴阳五行是完全有效可行的。
   综上所述,中医理论来源于统一的客观基础,中医的核心概念就是气,气就是能量运动,其表现形式就是阴阳。正如黄帝内经上说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一以贯之”,关于气的阴阳五行学说已经贯彻到中医理论的各个层次和方方面面,包括中医关于气候预测、疫病预防的五运六气学说、中医的藏像经络学说,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出入)学说,还有中医的辨证治疗与养生方法等等,都是毫无例外的体现出大自然的能量运动在不同系统层次上的功能应用,可以说这种“天人合一”的中医理论或许正是所谓的现代“系统论”思想在人体生命科学和医学实践中的实证和范例。所以,中医又是几近完美地能够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人体生理生化、病理病机而进行有效治疗的医学。试问当今世界,除了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外还有哪种应用学科能够像中医这样具有如此高规格的概念一致性、逻辑严密性、系统层次性以及推理严谨性呢?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民族也有自己的地方医学,试问有哪一种民族医学具有中医这样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而应用到现代社会恒久不衰呢? 社会上有些人要求废除阴阳五行、废医存药,殊不知如此即废除了中医的根本,也不知还有中药的“四气五味”本质上也是大自然能量变化之升降出入与阴阳偏性的产物,脱离了中医的辩证论治,中药就不可能有效的发挥阴阳纠偏的调节作用,自然也不可能有理想的疗效。日本政府曾经从废医存药到恢复汉方医学考试走过的弯路,我们应该引为教训。
    2002年非典的医治简直是绝好的例证。一些非典后遗症患者独自承受着身体和心灵不可愈合的创伤(股骨头坏死与肺纤维化),他们几乎忘记了这些后遗症会是西医治疗带来的恶果,有事实记录的资料(以下资料来源于互联网未经核实)表明,钟南山院士所在的西医型医院治疗的117名病人,有10人死亡。而名老中医邓铁涛先生率领的“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治疗50余名病人,无一例死亡,平均退烧时间3天,且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并发后遗症。原因就是他们利用中医辨证论治、中药治疗几乎没有后遗症。这就说明,对于新发生的疾病,中医在没有有历史治疗经验情况下,完全可以根据患者症状表现辩证分析其阴阳五行,选用中药组合成适合的方剂进行有效治疗。有人说中医是经验医学,而联合国卫生组织所赞赏的中医治疗非典的成果已经证明西医比中医更依赖于历史经验和经验药品,而且更有明显的副作用。
    从中医的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大自然的能量运动,而这种运动具有公理性的客观规律,中医是利用阴阳五行学说定性或部分定量地阐明了人体生命运动状态和功能原理并加以医学利用的理论,我们总结出,中医是“一元论”和"整体论”,而不是某些中医界人士概念模糊、教出多门的瞎吹所谓的“中医本身并不是科学”、中医是古典哲学和经验医学的多系统组合等奇谈怪论。中医理论表现得有些高深莫测,是由于它侧重于复杂的生命个体之阴阳五行辩证与功能状态的调节,中医似乎又是相当完美的,是因为它可以解释和医治几乎所有的功能性疾病,对于许多疑难病症具有优于西医的奇特疗效。由于千百年来没有人能够更进一步深入研究大自然的能量运动和具体揭示人体波的运行,所以有可能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也很难有更为完美的新理论来代替和完善中医这种理论。
    比照本文开篇对科学理论的定义,中医的科学性已经不是谁承认不承认的问题了。本文仅仅是本人初学中医的一些体会,尤其是文中关于“气是能量运动”以及“经络是人体波运行的通道”这些观点都是第一次提出来的,很希望各位中医行家和世外高人给于批评指导。当然,与其他科学一样,中医也有其致命弱项和缺憾,它太注重功能了,以至于中医教科书的概念模糊和笼统,加上老中医的辨证论治过分依赖经验,使人们觉得中医“不科学”和“神秘离奇”,由于不重视“形而下之器”,所以长久以来一直未能在使用器械进行检测治疗和中药研制开发上有突破性发展,也没有能发明能检测人体经络运行完整数据的电子仪器,当然更不会研究出强有力的调节人体能量运行的治疗仪器。如今现代科学已经相当发达,但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特别是人体能量运行和人体波的了解还非常肤浅。当然,如果中医与现代科学的物理化学手段结合的更加紧密一些,那将很有可能会开辟现代医学造福人类更加光辉灿烂的新时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