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乐经》略说

 李灏 2016-02-29


《杂阿含91经》(又可以叫《安乐经》),这篇经文对在家居士非常有指导意义,佛陀为在家居士指出如何得到现世安乐及后世安乐。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年少婆罗门名郁阇迦,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俗人在家当行几法,得现法安及现法乐?】

婆罗门是当时印度的四种种姓之一,属于最高的种姓。种族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现在印度还受这种制度的影响。以前不同的种姓之间是不通婚的,据说现在还有这种习惯,一个比较低种族的,比如首陀罗族娶了一个婆罗门族的人做妻子,他家的母亲还要给媳妇磕头。有个婆罗门的青年人叫郁阇迦,蛮有智慧,来到佛这里给佛顶礼,问佛,我们世间的在家人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做能够得到现世的幸福快乐?

 

【佛告婆罗门:“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

佛陀说,有四个方面如果在家人去做,能够得到现世的安乐。“安乐”大家好好体会一下,侧重点有所不同。其实安跟乐两个方面都很重要,安可以分成身安和心安,身安相对来讲比较简单,心安很难,禅修讲到底还是为了心安。“安”有安全、安详的意思,安详比较难,安全相对简单,但我们内心的不安全感要去除也不容易。我们其实内心深处有很多不安全感,但是要得到真正的安详自在,那要求就比较高了。这里的“安”主要指身体的安全,“乐”主要指幸福感、快乐感,学佛人也好,世间人也好,追求的无非是这些东西。究竟怎么样能得到?佛陀讲如果现世安、现世乐,四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叫方便具足,第二个叫守护具足,第三个叫善知识具足,第四个叫正命具足。

 

【何等为方便具足?谓善男子种种工巧业处以自营生,谓种田、商贾,或以王事,或以书疏、算画,于彼彼工巧业处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

什么叫方便具足?就是事业要有成就,就是要有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家人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技术素养等等;我们出家人也一样的,只不过出家人的事业是对佛法的研究修行。古代农业是主要的,还有商业,或从事政府的工作,古代讲为王室服务,为国王服务,现在来讲就是公务员、当官,还有我们现在的文化行业,科技行业等等,种种行业要具备技能,有了技能,为了拥有满足感、成就感,最好把它当作事业来做;如果只是把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只是为了一日三餐来工作的话,会有成就感吗?一个人如果没有成就感,内心是得不到满足,你这种工作就成了一种非常被动的状态,只是为了领一点工资而工作,是非常可怜的。我回想出家以前在医院里工作,就是没有这方面的指导,我就觉得当医生蛮好的,但后来感觉当医生并不能真正为社会做点事情,最后感觉实在没意思,就只是为了谋生,那不是我的追求,就不愿意干了,现在想想如果有这种指导,也许还不一定出家呢,如果自己的心行转变,慢慢就会转变一些东西。现在对我来讲,我觉得出家还是好,对自己的人生可以有更大的满足感、成就感,满足感达到内心深层次,是无限的,今生做不好,未来生还可以永远做下去,比当医生肯定好,所以出家不后悔。

对在家人来讲,比如家里很有钱,我就不工作,这种也是很空虚的,最好还是能找到一项事业来做,就算你家里很有钱,你去做慈善事业,也是好,或者到我们禅修中心来当义工也好,将它作为一种事业来做,作为一种奉献。我们给大家发的书签,上面提出几个人生理念:禅观人生,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圆满人生。人生要有大的圆满,有种成就感,真正永久的成就感,首先我们自己要换个角度来看我们的人生,不能用原来的老眼光来看,禅修应该是最好的一个角度,让我们真正地了解人生,在这个意义上才有觉悟,觉悟之后才有真正的奉献,否则是被动的,有了真正的奉献,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圆满,这种人生理念跟我们学习这篇经一起结合,我们的人生最后才能过得很有意义。这个事业最少从我们世间人一般层次来讲,最好把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做。问题是,有些人讲:“我现在的工作实在不喜欢,真的没办法”,有智慧的人尽量找自己感兴趣的来做,但是实在没办法那只有换心态,看以后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感兴趣的事情来做,这样有一种事业成就,在世间来讲,事业成就还是很重要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满足感,加上人在这世间生活要有经济基础,佛陀不讲空话的,我们后来有些人讲的相似佛法给人的误导很多,认为学佛的人要把什么东西都先舍弃掉,你出家也出不了,世间的幸福也没有了,修行没有一定的基础,没有福报,修行也障碍,佛陀讲话很实际,他讲还是要有事业的。

 

在这个基础上,第二个叫守护具足。

【何等为守护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谷,方便所得,自手执作,如法而得,能极守护,不令王、贼、水、火劫夺漂没令失,不善守护者亡失,不爱念者辄取,及诸灾患所坏,是名善男子善守护。】

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指安全、安全保险这方面,你的合法收入符合世间伦理道德,收入后自己能做比较好的规划来管理。佛法讲财产属于五家所有,经济危机中就充分体现出来了,原来财产100亿,莫名其妙地跳楼了,背后可能因为财产的丧失让他受不了,我们本来没钱的人,不一定会跳楼,亿万富翁,一下子金融危机跳楼的好几个,我们穷人真是想不通,富人再没钱比我们还是有钱,心理承受能力跟我们不一样,这说明财产在世间非常没有安全感,不是积累到了上百亿就一定能保证你一直有财产,我们中国的首富就已经被看管起来了,在某种政策环境里面你可能马上成为亿万富翁,政策一变,你的收入可能成为非法了,这个“王”现在一直存在,相对来讲用政府法令行为来处理,风险还是有的,不要以为成了首富就很安全了,上海的首富也是,这充分体现了所谓的财产安全是相对的。

对“贼”的伤害,学佛人要聪明,人家要来抢钱,千万不要为了钱而丢掉命,贼抢的钱相对是少数的,命丢了就完了。“水、火”属于自然灾害,前面属于人祸,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种种的自然灾害,人在自然灾害里面,就地震来讲是比较难预防的,佛陀讲“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有智慧的人相对能够作出一些防护,不善守护者这时候财产可能完全损失了,“不爱念者辄取”,中国话讲败家子,富不过三代,财产不如家风重要,中国历代家族兴旺的往往是家风很好的,中国总是有某某家训,苏州最有印象的家族是范仲淹,据说范仲淹的家族到目前为止还是非常兴盛的,范仲淹是中国第一个搞义庄的,就是慈善团体,专门为穷人办学,为孤寡老人提供慈善帮助的,就在苏州搞义庄的,范仲淹在历史上也是清官,他给家族留下的家风非常好,并不是靠财富,有了好的家风首先会教导子女好好读书,培养专业技能,注重这些东西,还有道德修养,这种子女不太容易出败家子(当然不是绝对,连包公家里还有个侄子被斩掉)。中国的暴发户总的来讲富不过三代,暴发户本身心态不好,没有真正的底蕴;国外象比尔盖茨、巴非特,他们基本上都把财产捐出去了,比较有智慧的人都看到,财产留给子女不一定是好事,在某种意义上是害了子女,这种事情古今中外都很多。

 

修行是两方面,跟大家打交道当中也是修行,如果只是管自己,修行是不圆满的,从世间自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只要你换一个眼光来看,我觉得以前我的福报没有修好,福报修好,人的心性也会转变,所以修行是多方面的,不单纯是把自己关起来禅修,那在某个阶段是重要的,但从全方位来讲,干什么都可以从中学到东西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禅修,当然非法的东西不能干,干了非法的事情能吸取教训还是学到东西了,我们不可能不犯错误,人生中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在错误当中能不能学到东西,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就已经非常好了,像颜回“不二过”,这种人非常了不起。我观察自己再三地犯同样的错误,为什么?还没有看清楚,有时候似乎看清楚,但情感上的那种误区、执着还在,也会陷进去的,证初果的人没有真正断情感上的烦恼,见上看清楚了,身心看清楚了,断除我见,断除戒禁取,断除疑,在这基础上才慢慢把情感这些东西,贪嗔这些东西才慢慢越来越淡,不等于看清楚后马上就能做到。

 

“守护具足”从学佛的角度怎么样来看待?世间没有绝对的安全,财产、生命都没有绝对的安全,怎么办?首先认知很重要,如果在世间法上追求绝对的安全,肯定会有误区,包括去保险,能得到真正安全吗?但有一定帮助。越有钱的人越适合做保险,因为买得起,没钱根本买不起保险。有钱人安全还是没钱人安全?据说在美国最不安全的是穷人区,犯罪率最高,反过来,富人又最不安全,总是面临被绑架的危险,所以是相对的,中间的人相对好一点,白领阶层好一点,但压力很大。从佛法来讲,你的行业符合戒律就相对安全,符合法律的所得,被政府追究的可能性就小,而且你心也安,这样的所得安全感增加了,再加上我们的智慧,学佛后智慧增长,对财产的执取少了,可以做一些更符合长远利益的投资,如果对财产太执取,投资行为就不太明智,世间人投资行为都看到眼前的利益,越想得到眼前的东西,相对来讲风险越大,期货比炒股风险大,炒股比实业投资风险大,最长远的投资一般人不愿意做,真正的布施一般人不愿意做,从佛法角度讲,真正未来的福报,布施是很重要的,这是肯定的,布施是真正的和财产结善缘,你内心的悭贪心的破除,为未来的财富的因种下了,再加上持戒,这种正因就种下了。从事行业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安全一个是生命安全一个是财产安全,对我们现世安乐非常重要,直接相关的。

 

第三个“善知识具足”也非常重要。

【何等为善知识具足?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虚妄、不凶险,如是知识能善安慰,未生忧苦能令不生,已生忧苦能令开觉,未生喜乐能令速生,已生喜乐护令不失,是名善男子善知识具足。】

这一条就是说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现世幸福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讲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研究,在美国财产如果低于5万美金年收入的人,随着财产的增加他的幸福感增加,但年收入超过5万美金之后,幸福感并没有随着财产的增加而增加。什么东西最重要?人际关系,这是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跟佛陀讲的是一致的,人际关系首先是家庭的关系,夫妻关系是最亲密的,夫妻关系最重要,然后子女兄弟姐妹,父子、母子,然后朋友圈,种种,人的幸福感中人际关系很重要。从学佛角度,善友、善知识要符合这几个条件:第一不落度,就是不倾向于堕落的人,有些人对自己的人生追求根本就无所谓,这是蛮可怕的人;第二不放逸,放逸是懈怠,或者破罐子破摔的人;第三不虚妄,如果口是心非,甚至口蜜腹剑,阳奉阴违,是不善友;第四不凶险,凶险,一直在犯罪边缘摇摆的人,接近他是自找倒霉。善友是不落度、不放逸、不虚妄、不凶险,这种人善安慰,朋友之间互相心理支持,不但心理支持,物质上也能支持,精神、心理、经济种种的支持,这种安慰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种安慰,为什么有时候邀两三个朋友喝喝茶聊聊天,这种感觉很重要,“未生忧苦能令不生,已生忧苦能令开觉”,真的有这种朋友的人,估计不太需要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就是一个行业的支持系统,某种程度上心理医生就是一种善友。美国心理学家讲,一个人应该有四五个比较好的朋友,中国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已,真正的知己很难得到,朋友能互相交流理解已经不容易了,真正的知音非常难得的。

 

还有一条,“正命具足”。

【云何为正命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财,出内称量,周圆掌护,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如执秤者,少则增之,多则减之,知平而舍。如是善男子称量财物,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出多入少。若善男子无有钱财而广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为优昙钵花,无有种子,愚痴贪欲,不顾其后。或有善男子财物丰多,不能食用,傍人皆言是愚痴人,如饿死狗。是故善男子所有钱财,能自称量,等入等出,是名正命具足。】

我们用一个词翻译正命具足,叫健康如理的生活方式。佛陀最强调的是经济,家庭经济要达到一个平衡,如果经济不平衡,变成现在的“卡奴”,那很糟糕,“卡奴”佛陀比做无花果,无花果是不能作为种子来培育的,“卡奴”在经济危机中是很糟糕的。还有一种叫葛朗台,这里叫饿死狗,这两种佛陀认为是很愚痴的人,葛朗台很多。佛陀提倡一种平衡的经济,结合别的经典,佛陀提到把财产分成四份,第一份拿来自己维持生活开支,第二份应急金,第三份投资,第四份长远投资,包括布施,这种要有智慧去投资。正命具足不完全是经济,佛陀比较强调经济上的正命具足,其实我们的生活方式,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饮食方式,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现在的医疗系统所占的比例大概是8%,我们自己的基因成分占13%,社会其他的支持系统占的也很少,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健康占60%多。所以正命具足决定我们的幸福,没有健康绝对没有幸福,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对我们的幸福都很重要。生活方式佛陀讲就是行,过去的行就叫业,真正的学佛最后落实到转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因为我们自己的烦恼,我们落入到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然后从自己的心行上转变,最后转变生活方式,这样才完整,否则禅修是没用的,你现在禅修,明天蹦迪去、泡酒吧有什么用?佛陀提倡一种最环保、最绿色的生活方式,相对简单,但是非常科学的一种生活方式,相对少欲知足,你的生活最后反而感觉最充实。我看现在的富翁的生活反而比较简单,据说李嘉诚的生活非常简单,还有王永庆,但又太工作狂了,比较有智慧的人不是讲究奢靡的生活方式,奢靡的生活方式增加空虚感,内心总是不满足,越去投入刺激消费,内心越空虚,禅修的人的生活方式倒是最合理,美国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禅修,而且相对都是知识层,美国的知识层对佛教现在慢慢接受,黄种人佛教信仰反而越来越淡。我们的生活方式对我们的身心都有直接的作用,生活方式非常重要。

 

有了这四种条件,现世的幸福安全就比较有保障,但是世间的东西是相对的,而且如果一个人只是满足于现世的幸福,绝对是不够的,有智慧的人在保证现世幸福基础上还要考虑后世,这个婆罗门比较有智慧,问佛陀:【世尊,在家之人有几法,能令后世安,后世乐?】佛陀讲,【在家之人有四法,能令后世安,后世乐。何等为四?谓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慧具足。】

 

第一个信具足。

【何等为信具足?谓善男子于如来所,得信敬心,建立信本,非诸天、魔、梵,及余世人同法所坏,是名善男子信具足。】

什么叫如来?就是乘如实道而来,为什么成佛?在菩萨道里面一直追求的是真理,我们真正信的是法,法是什么?法者轨则也,轨则用现在的语言讲就是规律,就是真正了解人生宇宙的规律,然后按照规律去行事,佛陀在菩萨道里一直追求,圆满地掌握了这个法,所以他成佛了,佛陀把这个法告诉我们了,按照这个法去做,最后我们自己也去觉悟。僧宝就是听了佛法,按照这个法去做了,最后觉悟了,那你就是僧宝,不管在家、出家都是僧宝,证得初果以上的人就是僧宝,这是胜义谛的僧宝,像我穿这身衣服是表相的僧宝,这点大家要理解,所谓皈依三宝不仅仅是皈依表相上的三宝,是皈依胜义谛的三宝,就是已经真正觉悟的人。皈依最核心的还是皈依法,这样的一种信心建立,其实是给我们找到一种人生的方向,真正的信就是你确定了一种人生的方向,人生就不会有太多的迷惑,碰到一些三岔路口就不会有问题,不管其他的天魔其他的宗教信仰,你不会动摇疑惑;突然天上降下一个人,显示神通你都不理他,因为你很清楚你现在要的是什么,而我们现在一般的佛弟子不一定,给你灌个顶就迷糊了,因为你不知道要什么。建立信本这样理解,学佛就不会有迷惑,所谓的学佛就是学真理,因为佛法里面最核心的是四圣谛,谛就是真理,真理实相,大小乘都是这么说,大乘讲实相比较多,小乘讲谛比较多,有了人生的方向,信心建立之后,内心才会真正的发愿,有善法欲,有动力,会去持戒,会来禅修,会做布施等等,没有真正的信,盲信也会去做,但不可靠,最后摇摆甚至退失,有的就信其他宗教去了,蛮多的。

 

戒具足主要讲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施具足,布施,佛陀提出几个要点大家要理解,再去布施就会得到相对比较圆满的布施的功德。第一个布施要离悭垢心,离悭吝这种烦恼,布施圆满就是悭吝心完全断除;第二个布施不是单纯为了追求人天的福报而是为了解脱或成佛,那就是菩萨的布施,为此布施,以后的生命就容易碰到正法,不住相布施目前我们没办法做到,除非禅修到行舍智才能不住相布施,那是真正的菩萨行,必须证得空性慧的人才能真正地不住相布施,按照我的理解,禅修到行舍智才能不住相布施,行舍智就是空性慧。要自己亲手去布施,自己做跟让人家去做不一样,自己做当下就得到回报,大家有没有体验?你亲自去帮助一个人当下会有喜悦感,这本身就是布施当下的回报,所以做慈善家会上瘾的,这种贪是合理的,我们现在的贪更糟糕,如果是做慈善为了得到一种喜乐成瘾那是好事。但我们要彻底解脱来讲只要有贪心,不管什么只要执着都是障碍,这是从两个层面上说。第三个要点是乐修行施,内心有一种意乐而不是勉强的,我们以前单位里面经常搞摊派,那种布施功德就很小,很被动的,摊派的时候不情愿,摊派100块,(干什么呀?哪地方有水灾了?)这样一种心去布施功德就大打折扣了,如果是很意乐真正要帮助人的心态去做是不一样的。还有一点很重要,平等心布施,非常非常重要,往往我们布施帮助人间,自己会觉得高人一等,这种被布施的人感觉是不舒服的,古人讲不食嗟来之食,一般精神上有追求的人都不太愿意接受人家的布施,为什么?布施的人往往觉得接受布施的人是可怜的,有些清高的人不太愿意接受布施,从布施者来讲,如果能平等不施,那是真正帮助人家,你以后自己得到的果报也圆满,美国人总是觉得自己是上帝,世界警察,美国人帮助人家不少,但他那种姿态给人感觉是傲慢,但是这次金融危机据说对他的打击非常大,我们佛弟子去帮助人家的时候能不能觉得自己并没有高人一等,这样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利。如果布施能够从这几个角度去做是很好的,没有做到无相布施,布施的对象还是有差别的,布施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功德比较大,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肯定好,布施佛陀肯定比布施一般人大得多,真正的圣者知道财产应该用到最应该用的地方,普通人不一定做得很恰当,对尊敬的人叫供养,但从平等施来讲,都叫布施,无相布施就不讲对象了,无相布施不是傻傻地布施,把钱交给吸毒的人,不叫无相布施,叫愚痴布施,真正的无相布施就是菩萨的布施,他知道我的财产该到哪里去,哪个地方作用最大就布施给谁。

 

慧具足。真正的慧具足必须要禅修,而且必须要修四念处和毗婆舍那观禅,真正的慧具足就是对四圣谛的如实知,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要证得16观智后面的道智和果智,四圣谛的真正了知必须证到初果以上,前面16观智必须要证到,才有后面的道智和果智,一个都没办法跳过的。我们一般人先从闻思开始,先让自己闻思慧增广,再进行禅修,慧具足就比较圆满了。对我们来讲,如果能证得第二观智就已经很不错了,第二观智里面就有集圣谛体验,苦圣谛在第一观智已经有所体验了,第三观智对无常、苦、无我都有体验了,南传有这样的说法,证到观智的人容易升天,下一生容易继续禅修,而且据说再碰到弥勒佛肯定解脱,这是有道理的,也许这一生不一定够,但这一生禅修提供了很多善业,禅修的善业力量最强,但这种善业最好大家坚持,靠7天不够。

                                                      (慧林居士整理)

摘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e4ba4d0100z93x.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