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畅谈清远发展!2018年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此地有银三百两 2016-02-29

  代表、委员做客“微访谈”畅聊5年后的清远 清远将在2018年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张彦斌与网友们畅聊“十三五”规划。清远日报记者吴明摄

  清远市预计“十三五”期间实现GDP年均增长10%的信心何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对市民生活意味着什么?刚刚过去的“十二五”为“十三五”打下怎样的基础?

  27日,省人大代表、市发改局局长周岐贤,市政协委员、省社科院清远分院副院长、市社科联副调研员邹锡恒,市政协委员、市民盟秘书长张彦斌做客清远发布“微访谈”,与网友们畅聊清远“十三五”规划,回答网友对于未来改革发展的疑问,解读清远“十三五”规划。

  2018年后清远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过程是完全开放的。”网友对于清远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是否存在科学性提出质疑,周岐贤回应说,规划是在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情况有全局把握的前提下进行编制,同时在编制过程中,起草小组要做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做很多征求意见的工作,形成初稿的过程中,邀请了社会各界,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吸纳各界的意见。

  问题一抛出,就有网友对于《清远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年均10%的GDP增速表示疑惑。清远在去年的增收都没有达到10%,“十三五”10%是基于什么来制定的?

  “未来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支柱主要靠创新驱动,包括创新驱动在内的各种要素的叠加。”周岐贤说,过去五年清远狠抓转型升级,调结构、转方式的力度非常大,这为“十三五”发展夯实了基础,包括首先是广清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其中,仅广清产业园石角园区去年底已经有35个项目动工,招商形势一片大好,到2020年园区工业增加值预计可达到400亿元。而清远全市工业增加值是415亿元,这相当于一个园区5年后将再造一个清远工业。

  周岐贤进一步分析说,目前,清远发展的短板在北部地区,在少数民族地区,而去年全省召开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工作会议,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对清远补齐短板非常有利。比如碳汇交易,全省目前要求要优先购买少数民族地区的碳汇产品。这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供了渠道,清远短板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除此之外,周岐贤还认为,长隆、神华国华、广东际华园、北江航道升级改造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围绕这些重大项目布局的相关产业链将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

  不过,周岐贤也预测,“十三五”期间,前面两年增长速度相对还会较慢,因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增长目标是8-8.5%,2018年之后才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平均下来的GDP增速有信心达到10%。

  “制定年均GDP增长10%的指标还是保守的”

  “10%不是想象出来的。”对于网友的疑惑,市政协委员、省社科院清远分院副院长、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调研员邹锡恒则说,“我们定出10%的指标,我觉得还是保守的,应该比这个更乐观。”

  邹锡恒分析说,清远市后发城市,目前广清一体化已经走到实质性的阶段,到2018年以后,广清产业园能产出的GDP就是1000多亿;长隆项目产出的GDP和效益也是很可观的,在他的拉动下又可以增加几百亿的产值。

  “到2018年以后,增长速度按照我个人的观点,达到15%以上是没问题的。到2020年的时候,清远的GDP由现在的1285亿翻一番是很乐观的。人均GDP能达到了全省去年的人均GDP。”邹锡恒说。

  有关GDP增长的问题,市政协委员、市民盟秘书长张彦斌则认为网友的担忧有一定道理。他认为,目前的大项目刚刚启动,建设到产出有一定周期,估计2016、2017年还会处于比较困难的时期。

  在困难的时期,我们要做点什么?张彦斌说,在创新、转型的过程中最应该注重的是基本的、基础的东西。比如南部地区率先融入珠三角,北部地区需要有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才能实现“南融北康”的目标,如何让他健康起来,如何实现小康,也是我们对北部地区产业上的要求。目前注重的生态旅游,比较适合北部地区发展,要尽快的落实和实现。

  村镇一级规划全覆盖推进人口城镇化

  《清远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这个数据成为很多网友关系的热点问题。“到去年全市的城镇化率还不到50%。未来五年,我们要从50%上升到60%,也就是每年要增加2%,难度是非常大的。”周岐贤说,城镇化主要是由以往的房地产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要使新进城的人真正具备市民的身份。“中心城区的人要增加,英德、连州这些中心城市的人要增加,中心镇的人要增加,大量的减少农村人”。

  怎么促进人口向中心城镇转移?周岐贤说,清远是广东省主体功能区的试点市,国家主体功能区的试点示范市,南部地区划为重点发展区,北部地区划为生态发展区,这样的功能区规划一定程度上会引导人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市集中,生态发展区域的人口向中心城区、中心镇集中。

  规划纲要还提出,到2018年使村镇一级的规划全覆盖。周岐贤说,为什么大家愿意到城市来?城市具备了满足个人自我发展各种需求,比如说教育、医疗、金融、保险,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比较齐全,有使人向中心城市集中的向心力。清远要提高城镇化率,在中心镇要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同时清远在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未来五年财政投入要达到185亿。

  通过新型城镇化留住医疗、教育人才

  医疗、教育人才流失严重,是北部地区发展中长期面临的问题,十三五期间将如何解决这一难题?邹锡恒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最终要靠缩小城乡差别,实现新型城镇化。

  教育、卫生人才的流失,是清远北部地区乃至所有山区长期存在的问题。邹锡恒分析称,影响这些人才去留的有三大因素,即收入、人居环境和当地的资源水平。清远在“十二五”打下了很好的硬件基础,学校建得很好,看病有很先进的仪器,目前对乡村教师的补贴也提高了。但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终还是要靠新型城镇化,来缩小城乡差别。

  “如果外部环境没有形成,边远山区的人才还是会流失,好的人才不仅仅要钱,还要更好的人居、生活、政治各方面的环境。”邹锡恒认为,这个问题不会一蹴而就,还会在比较长的时间存在。

  中低收入者收入将会翻一番

  一位网友提出问题,“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建议提出,五年之后,清远要力争实现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清远普通老百姓应该如何去理解全面小康?市民的生活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邹锡恒回应说,首先普通的老百姓收入要翻一番,要把中低收入提上来;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都有明确的指标要求,“优质的学位会越来越多,后代享受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会更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解决,丧失劳动能力需要社会救济的有保底,下岗困难群众有救济金,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

  “生活越来越好,钱越来越多,城市、乡村的建设、人居环境要改善,居住环境更优越,文化产业发展,让老百姓有更多的享受。”邹锡恒说,这些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摆在市民前面很实在的东西。

  未来五年更应保持转型升级的定力

  然而,对于“十二五”期间,清远的一些政策也有网友提出质疑,清远曾出台项目“直接落地”改革措施,但是后来似乎偃旗息鼓了?也有网友将此问题延伸到“十二五”留下了哪些经验?

  周岐贤认为,“十三五”清远更需要保持加快发展的恒心,保持转型升级的定力,保持深化改革的力度,保持绿色发展,保持双向开放的思维,保持共享发展的追求。他还介绍,目前该“直接落地”的方案已经提交到省里,目前仍然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推进改革要有勇气、有决心,这项工作我们会继续推进。”

  而在张彦斌看来,“过去特别担心城区会成为臭水沟,现在不但没有成为臭水沟,我们的水还达到了二级用水,这是超出我们想象的。”近年来,省民盟在清远实地开展调研工作,提出“加快清远休闲文化旅游的建设”,“促进清远电商发展”等多个建议。今年安排的调研则针对生态旅游领域。市民盟长期关注环保、水、交通、农业领域,五年下来,北江越来越清,上游的青山也更青了。清远人的精神面貌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原文:http://news./newsshow-8754.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