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酬恩知是谁?
——《金瓶梅》第五十六回回首诗赏析
《金瓶梅》第五十六回插图 常峙节得钞傲妻儿
《金瓶梅》第五十六回“西门庆捐金助朋友 常峙节得钞傲妻儿”的回首诗是从李白的《扶风豪士歌》中部分摘抄组合而成的。回首诗是这样写的:
清河豪士天下奇,意气相投山可移。
济人不惜千金诺,狂饮宁辞百夜期。
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
堂中亦有三千士,他日酬恩知是谁?
【注释】
“清河豪士”,这里指清河县的西门庆。李白原诗为“扶风豪士”,指籍贯是扶风县的溧阳县主簿。
“意气相投山可移”,李白原诗为“义气相倾山可移”,大意相近。
“狂饮宁辞百夜期”,期,期待,等待。李白原诗为“饮酒岂顾尚书期”,指喝酒哪里还非得期待像尚书那样有权势的人来邀请。
“雕盘绮食”,指精美器皿盛着美味佳肴。
“吴歌赵舞”,优美的歌舞。吴歌,相传吴人善歌,后指动听的歌谣。赵舞:相传赵国女子善舞,后指美妙的舞蹈。
“堂中亦有三千士,他日酬恩知是谁?”摘取李白原诗“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中的第三、四句,文字有所改动。
【赏析】
《金瓶梅》第五十六回“西门庆捐金助朋友 常峙节得钞傲妻儿”讲述了常峙节通过应伯爵向西门庆借钱的故事,其中有关西门庆“酒肉朋友”和常峙节“柴米夫妻”的内容都写得很精彩。
常峙节是西门庆结义的“十兄弟”之一,也是一个“帮闲之人”,他很穷,连房子也没得住。自那日求了西门庆,钱还不得到手,房主又日夜催逼,回家又被浑家埋怨,只好去求助于应伯爵从中帮忙。
应伯爵和西门庆很接近,因为他很会说话,又擅长开玩笑,颇讨西门庆欢心。应伯爵领着常峙节到西门庆家里去,他用尽心机,先是说了一大番让西门庆开心的话,然后察颜观色,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提出常峙节借钱的事。应伯爵说:“况且寻的房子住着,也是哥的体面。”即使这样,西门庆也只是先拿出东京太师府赏封剩下的十二两银子给常峙节,推说自己手里没有,买房子的钱以后再说。说“今日先把几两碎银与他拿去,买件衣服,办些家活,盘搅过来,待寻下房子,我自兑银与你成交,可好么?”显而易见,西门庆实在是不想借银子给常峙节,因为他知道常峙节太穷了,借了钱不知何时才能还。但既是结义兄弟,也是不好开口要账的,借了跟送了实在是没有多少区别。常峙节终于把钱借了,到第59回又上西门府来说话,告诉房子寻下了,到第60回事情才算了结。西门庆拿出五十两为他完事,三十五两银子的房价,余下的让他开个小铺儿,月间赚几钱银子,两口儿盘搅过活。
西门庆是清河县一霸,平日里勾结官府,霸人妻女,鱼肉百姓,无恶不作。但是,从常峙节通过应伯爵向西门庆借钱一事,可以看出西门庆和“结义兄弟”之间有时候也是讲交情的,只是各人的目的不同罢了。西门庆在场面上需要应伯爵等人来作陪,而且借钱给常峙节既给了应伯爵面子,又换得了常峙节的忠心,还赢得了“哥的体面”。那些“帮闲”的弟兄们围绕在西门庆周围,为的是图他的权和钱。这是典型的小人之交,利益尽了,交情也就断了,这些在小说后面的章节里都有描写。
兰陵笑笑生在《金瓶梅》第五十六回里不仅勾勒出西门庆性情中的另一个侧面,还描写了他与应伯爵、常峙节等人的“交情”。西门庆风光的时候,在他周围聚集了一大批人,求他帮助、受他恩惠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包括结义的帮闲兄弟,衙门官府的人,还有做生意的、算命的,以及媒婆、和尚、道士、名伶、妓女、伙计、奴仆等。可是,在西门庆刚一死,不仅没有人来报恩,而且他曾经帮过大忙、得益最多的吴典恩、韩道国、应伯爵等人,一个个全都背叛了他。回首诗最后一句“堂中亦有三千士,他日酬恩知是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是李白诗句中的重点,又何尝不是作者的感叹!
【附录】
李白《扶风豪士歌》: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
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
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
扶风豪士天下奇,义气相倾山可移。
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
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
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
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