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骁龙820露馅了,居然是被小米5戳的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6-02-29

咱们这个圈子最怕记性好的人,因为很多事儿经不住历史的考验,骁龙820便是最近的一个例子。只能说行业这种不健康的气氛愈演愈烈,大多数时候新消息来了,旧事就已经忘了。不幸的是有记性好的,帮大家回忆回忆。为了清楚简单的说清楚事情,我们索性来个问答好了,大家各取所需:

1、 骁龙820好像发布很久了,怎么现在才上市?

骁龙820是在去年11月正式发布的,然而早在810爆出发热问题后不久,关于820的消息就时不时的被放出来了,大家可以查查潘九堂在去年8月份的微博。其实算算这个发布时间其实离前一代骁龙810在中国的首产品(小米Note 顶配版)上市只有几个月,这是不寻常的,要知道这种做法是在给前一代掘坟,除非自己已经放弃了前代(可怜的810和它的客户)。当然这个发布时间也许还有更耐人寻味的原因,它恰恰在海思麒麟950发布1周后,首产品华为Mate8上市2周前。也是自打那儿开始,就进入了骁龙820用PPT秒杀麒麟950真实产品的阶段,产品行不行先不管,口头上的气势先耍起来。因为没有产品供测试机构对比测试,高通一起带着国内一些人用PPT上的参数就嗨起来:麒麟950你等着别跑,我秒杀你,我秒杀你。而麒麟950用大量量产芯片一边去发大财(mate8上市不到一个月就销量就破100万部),一边说,你来啊,我站在这里,我等你。只是,在经历了比麒麟950晚约4个月后好不容易小量上市后,既被它美国老家的知名媒体AnandTech一拳打趴,现出原形。

2、 高通为什么要从8核又改到4核?

大家肯定都注意到了一点,骁龙820的CPU从8核又降到了4核,官方的说法是由于其自研的Kryo核心兼具高性能和低功耗的特点,能效比提升2倍,所以不再需要小核了。这个说法在口空无凭的时间段还是能说通的,但是产品出来了要对的上才行。全球知名技术媒体美国Anandtech 第一时间2.25日测了米5的820 CPU能效,结果是这样的(见下图):单核功耗比麒麟950的大核高出48%,这特么还说不需要小核就是胡扯了。既然不是Kryo够好这个原因,那会是什么的?网上一个比较合理的说法是高通自己改了ARM的架构后,和A53对接不上了,不是它不想8核,不想大小核,其实是搞不定啊。

3、 高通自己开发CPU核心图什么?

既然Kryo相比ARM标准核能效既没优势,时间还晚,那它费人费力做自研核干嘛?可以肯定地说,市场宣传价值是主要原因,这对高通巩固其因为Modem而建立的垄断地位,把最高端手机芯片搞成它家自留地的策略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样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把采用ARM标准核的芯片挤到第二梯队。

有人会问,难道自研核就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吗?这种价值必须要全系统的配合才能体现,比如苹果,iOS和芯片都是自家封闭的,确实可以做出好处。但高通只能控制到芯片这层,厂商和Android它都无法控制,它的产业模式决定了它没办法用自研核给用户带来真正的价值。

不信就一起看看历史。高通的第一代自研核Scorpion,对应ARM的A9,这是高通第一次应用自研核,从那一代产品看,并没有得到明显的优势(Tegra和Exynos都走4核路线)。之后替换它的Krait,经历了好几代,最终在骁龙801上算是高通最成功的自研核了,它所对应的ARM核也从A9-A15-A12-A17更新了好多代,实际表现来看Krait在能效上好于A15,但劣于A12/17,时间上介于两者之间,应该说还是不错的,起码获得了很高的市场宣传价值。然而在ARM适时推出big.LITTLE大小核技术解决大核能效问题后,它也没有优势了。这就是骁龙801遇到三星Exynos4420和麒麟920,即便大核是A15,也没有体现出什么优势的原因。

之后,又遇到苹果的64位意外商用,高通的自研核计划被彻底的打乱了,于是有了810的20nm+A57的悲剧组合,不要忘了,810宣传初期还一直加了一句定制化的ARM核,言下之意是和ARM标准核不一样,可见高通一直还是想延续自研核的说法。可现实让没有8核经验的高通吃尽了苦头,810产品和宣传双输。所以它一定要在820上扳回一城,重新走回自研核的高大上路线,然而,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ARM加快了其改进的步伐,A57本就不是给移动设备用的,所以ARM很快推出了适合移动设备的A72,就是麒麟950首发的那个核,对于高通的自研CPU团队而言可谓是个灾难,以自己的百人投入去跟ARM上千人的专业CPU团队pk,和结果就不言而喻了。我想高通的大佬们,在利润大幅下滑的背景下,肯定在重新掂量搞自研核的事情了,如果骁龙830重新回到ARM标准架构,我一点都不觉得意外(有可能只是玩个命名的花样)。

4、 Kryo核号称性能和能效相比810都提升了1倍,这是真的吗?

关于性能的问题大家看看Anandtech的原话(下图)。千万不要跟我说安兔兔,那对专业性是一种侮辱。能效前面一张表格已经有了,也许比810真的提升一倍了,但是仍然比麒麟950的A72差好多,如果真的提升一倍,好像也只能说明810差到什么地步,呵呵。下边的测试专门提到数据写入测试是所有安卓性能测试中的一项重要的测试,但很遗憾,骁龙820败了。

5、 骁龙820采用的三星14nmLPP工艺很牛逼吗?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三星的工艺很牛逼,就不会有三星S6(三星14nm)续航还不如采用TSMC 28nm芯片的情况,也不会有苹果承认iPhone6s中采用三星14nm工艺的手机相对TSMC 16nm整机续航相差3%的事情,要知道整机3%往往折算到芯片上就是10%-20%的差距。骁龙820宣传为什么强调是三星第二代14nm工艺,其实就是为了和没有竞争力的第一代切割,但是根上就那么个技术底子,有改善也就是看见TSMC 16FinFET+的背影水平而已,事实证明还显著不如。

6、 手机CPU先进与否到底看什么?

我们都用手机做什么?绝大部分用户就是刷微信刷微博,拍照,打游戏,看视频和其它一些低负载的应用。其实有的厂家手机也好芯片也好东拉西扯那么多,还创造新名称,是让消费者都稀里糊涂的,觉得厉害。拨开这些东西的最好的办法是去看看ARM这些纯粹的CPU技术公司都在追求什么,其实整个行业的追求就是能效比,毕竟手机要追求轻薄,电池不能做得太大,电池技术进步比较慢,续航还是当前的一个痛点,能效比就是同样的事情用更少的功耗(能量)完成,这才是决定用户可感知的产品性能和续航力的核心本质。手机是个发热受限的设备,能效比高就代表有更多的空间去跑性能,相反那些看似性能很牛逼但是功耗也高的核心最终体现出来的就是低性能,810的A57就是例子。所以手机CPU是否好,首先看能效比就是没错的。不要太相信有些国内所谓的跑分软件,忽悠的成分居多,大部分已经沦为厂商宣传的工具了。这一点上,Anandtech是最具专业性的媒体。

7、 骁龙820秒杀了谁?

在米5上市之前,骁龙820的宣传机器真是厉害,几乎大家都觉得它马上就要秒杀一切,刚刚发布的麒麟950蹦哒不了几天了,三星、MTK也都弱爆了,可惜这只存在于PPT中,麒麟950是被PPT秒杀。然而,骁龙820这个担负高通手机芯片救赎使命的泡泡却在首产品米5上市的第一天,被米5自己给戳破了,真可谓上市不如不上,见面不如闻名。要我说,被骁龙820秒杀了的不是别的,正是高通在手机芯片领域的信誉和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