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武人的“意淫”与各自为政

 浑圆流韵 2016-03-01




刘凤春隐居木料厂八年,苦练单换掌和走圈。再相逢时程廷华大为惊诧,说你已然无人能敌。后刘凤春果然名动京华,获号“赛猫行”,成为当时八卦门内仅次于程廷华、尹福的一代大家。

后学于此往往很是困惑,自己独处僻居,不与人实战切磋,如何就能无人可敌了呢?

    考天下任何一门武术,没有模拟实战这个环节是非常不可想象的,因为武术的本质就是技击,一门讲打的技术训练时没有“打”的环节岂不是痴人说梦?笔者一直以为刘凤春肯定同时偷偷练打了或者隐居前已经打的不错或者出山后又安排有模拟实战的项目,然而看到尚云祥和齐公博两位前辈的经历又开始困惑了。

     《逝去的武林》讲尚云祥一开始只获传了劈拳和崩拳,一练十年,李存义再看时高兴的合不拢嘴,逢人就说“我捡到宝了”;齐公博天资鲁钝,随孙禄堂三年期间只站三体式,然而三年后再学五行、兵刃却只花了半年时间,出手连河间大豪刘纬祥都赞叹不已。

同样是最基本的基本功夫,同样是动辄数年至十年的苦修,最最令人惊诧的是同样没有谈到“搏击训练”!这些前辈难道都是天才,不练打而能打吗?还是大家都吹牛,就是不提这些苦修的岁月里其实每天被人打的遍体鳞伤?

除了形意、八卦这些大家外,其他拳种里也大有这样的人在,比如武式太极的李圣端前辈每天练拳三十多遍,陈式太极巨匠陈发科每天练拳二十遍,同样没有提练打这回事。而号称“最毒不过心意把”的心意拳一系,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对拆”的训练内容。不练打而能打,仿佛成了金庸小说里华山气宗的再现。神乎哉?神乎矣!

其实不独前辈,今人竟然也不乏这种现象。上海孙门寿关顺先生即自述,一个劈拳练了十年,其后其他师兄弟没人是自己的对手;当今太极名家祝大彤先生推手功夫“堪称神奇”,然而其谆谆教导“拳是练出来的,不是推出来的”;另一个则是螳螂拳的乔海先生,幼时学拳每天被师傅逼着练“腰斩”一千遍,枯燥的要死,结果有次有个练摔跤的来挑战,根本没打过的乔海上手就是一个腰斩,干净利索的将来人摔倒在地。

不练打而能打,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谬种流传呢?现在武术界内外对传统武术的诟病之一就是不进行实战训练,纯属意淫。

笔者对此现象考察许久,最终发现一个有意思的论点——就是中国功夫许多内容就是“意淫”出来的,而且“意淫”有理,空练无罪!

这个“意淫”其实在国外一直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冥想。传统武术界有句很著名的拳偐“练时无人若有人,用时有人若无人”,第一句就是冥想的写照。

很多武术流派在练拳之时,都要想象自己面前有个假想敌,自己发的每一拳每一脚都要和这个假想敌进行搏斗,个中最富盛名的代表莫过于意拳(大成拳)的矛盾桩了,在站桩中的意念要好像置身毒蛇猛兽的包围之中,随时要出击对付来敌。

意淫就是着重意的训练,外在形式为空击。“意”在中国武术中的重要性其实一直就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哪个中国拳种都离不开这个内容。从意练的层面上来说,上文所说的各位前辈,其实不是没有练“实战”,而是从意的角度上和假想敌在假象实战(如果真是一点打都没练的话)。

有人说假象实战能和拳拳到肉的实战效果相同吗?那确实不同,但也很有效,尤其是当一些技术不适合做拳拳到肉的实战的时候,比如几乎从不实行对拆对练的河南派心意拳,无论是膝打下阴还是肘击嗓喉,这些在训练中极易误伤的技术在以前那种缺少安全护具的情况下便统统划入“意练”的方式范畴。

意练、冥想是否具备其功效呢?美国人曾经做过一种测验,将两组人分开,一组练习实际投篮动作,另一组只进行冥想训练,仅在想象里进行投篮。结果最后冥想训练的一组实际投篮效果并不比实际训练的差多少。说来神秘,究其原因是冥想的过程里人们可以更多的思索自己的技术细节、发力流程是否合理正确,从而对技术更深入理解,在实际中更好的发挥出来。

笔者在学艺之初,家师一再教导,“先在心,后在身”,其实就是意练,仔细端详意练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其实普遍存在,如拳击的影子拳训练。意练就是要求在空击的状态下达到符合自身的动力定型。科学的拳击训练过程中空击不合格是不准许带拳套实战的,而日本剑道中空练不成是不准上甲实斗的。只是意练在中国武术体系中占据的位置极重,翻开各家拳谱,“意”的出现比比皆是,甚至出现了意拳这样纯以意命名的拳法。

“练时无人或有人”讲述了意练的方式,是练法。那么“用时有人若无人”就是用法了。窃以为这句拳偐诠释最好的还是王芗斋先生,他说“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讲什么“见招拆招”?根本就是自己的本能发挥,我怎么练的,我就怎么打了,“你想赢我的时候我已经赢了”(王芗斋语)——这句话说的多么霸气,而又多么寓意良深,两人对阵之时,岂容你想用什么招换什么势?纯是自己良久训练出的本能技术和反应,就是各自为政的技击状态。

很多中国传统武术都是种立体攻击技术,表现为头肩肘手胯膝脚,挨住何处何处击。像多兵种集团作战一样,整体攻击。它这种以最大化杀伤对方为目的的特性,注定了它不是靠比点获胜的现代体育范畴,只是搏杀术。

意练是中国武术特色的训练方式,而且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训练方式;各自为政是中国武术特色的实战方式,也是一种极为高效的搏击方式。这种练法和用法值得武术界进一步的探究和发扬。


作者简介:

张小浩,2003年于洛阳拜师洛阳大学张老师习武,学习河北冀县永胜镖局刘寿禄掌班传下的罗汉拳械,梁派八卦掌铁罗汉田金峰传下的形意拳、杨氏老架太极拳,兼从师兄孙先生处习梁派老八掌,随西北拳家石老师习西北拳棍。曾任洛阳大学武术协会会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