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趁着热闹的奥斯卡,让我们来谈谈什么是好电影

 昵称535749 2016-03-01
杨京楷

第 88 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结束。你的兴奋劲儿过了么?好的,让我们镇定下来,讨论一件严肃的事:什么是好电影?

回头看一眼 2015 年美国的电影市场,在票房上最成功、或者说最受人们青睐的五部电影分别是《星球大战 7》、《侏罗纪公园》、《复仇者联盟 2》、《头脑特工队》和《速度与激情 7》。没错, 2015 年度美国票房的前五名,其中有四部是续集片。

不过,在今天的奥斯卡颁奖礼上,我们看到的完全是另一个好莱坞。获得最佳影片的电影是《聚焦》是一个成本只有 2000 万美元的故事片,这是独立电影奖项“独立精神奖”的成本标准。它没有前面那几部电影一样华丽的特效,也没有高额的制作成本,也没有花哨而娱乐的剧情——它讲述了一群记者的故事。它的票房,也只有 5900 万美元。

《聚焦》剧组,图片来自Kevin Winter

奥斯卡认为的 2015 年最好的电影,票房表现却平平无奇。其中的差别在于,美国票房的贡献者,是年轻人。

这在美国电影协会的市场统计数据中可以显现出来。从 2010 年到 2014 年,美国观看电影频率最高的人群年龄分布在 12 - 24 岁,平均一年看超过 6 次电影。其次是 25-39 岁,在 3.7 到 5 次之间。 40 岁以下这群年轻人是整个电影市场的主力军,这几年里,他们消费了 65% 左右的电影票,并把几部大片推上了票房排行榜的前列。

但对于年轻人们的喜好,奥斯卡的那些学院派评委并不怎么感兴趣。这是个老话题, 2012年《洛杉矶时报》发布了一篇文章,里头提到的数据成了日后人们批评奥斯卡的有利证据: 当年奥斯卡共有 5765 位评委,他们年龄的中位数是 62 ,小于 50 岁的评委只有14%。这些“老人”与年轻人的口味不一样,也不觉得有什么必要去迁就新兴的、青涩的标准。

爱德华·杰伊·爱波斯坦是一位资深调查记者,在几年前出版的《好莱坞金钱法则》一书中,也对此有过论述。他评价 2009 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时这样说:“这些影片的共同点是与好莱坞制片厂的真正业务没有多少联系。好莱坞制片厂在全球 3000 或更多的银幕上放映立足青少年观众的影片。”

但奥斯卡的提名和获奖影片大多都没有收买全球青少年的野心,爱波斯坦形容这些影片在好莱坞上层人士的眼里——就像音乐界的莫扎特、油画界的先锋艺术家。

如果有兴趣深究这个问题,你会发现,如今,好莱坞做的事情与奥斯卡完全不是一回事。我们此前的“好莱坞报道计划”对此有所论述:好莱坞的核心可能真的变成了那个让人讨厌的词: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资产)。

还是拿最让人“钦佩”的迪士尼来举例吧。迪士尼,这家多元化多品牌的“娱乐公司”总是把受欢迎的影片称为“有价值的资产”。围绕着这些资产的,是一条非常长、长到足以让你对他们的产品产生难以磨灭印象的产业链:电影、电视、乐园、衍生品、游戏和各种跨界合作。

没错,电影只是这个产业链上一环。这样做当然对制片公司大有好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并增加了营收的渠道。在院线票房竞争愈加激烈的情况下,谁都希望能做到这两点。2014 年,迪士尼公司的营收高于所有娱乐公司,仅次于零售公司沃尔玛和苹果,但它的影视娱乐部门(电影)只占总营收的 14%。

效仿迪士尼,好莱坞的制片厂们都在努力成为一个制造并分销 IP 的公司。这是一项区别于传统电影产业的游戏规则,但在好莱坞早已深入人心,那些人担心的只是自己的转身还不够快。

可奥斯卡与这个产业链若即若离,它们遵守和表彰的还是传统的产出机制。在奥斯卡这里,核心是在生产影片。从它的奖项分配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这个设立于 1929 年的学院奖分设了包括导演、演员、编剧、艺术指导、摄影、剪辑、作曲家、音效师、服装设计师、化妆师、影片、动画片、纪录片在内的各个奖项,这些职位和对影片的划分都是围绕传统电影工业来的。

而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好莱坞大制片厂就把制作独立影片的部门单独设立了公司,让这些部门来专门负责制作有可能争夺奥斯卡的“好电影”,不需要有任何赚钱的压力。

套用一个标准的中国式的说法——奥斯卡与市场和需求之间是脱节的。

其实奥斯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早期的电影市场中,是可以反映行业里最重要的那些变化的。

这可以从电影的技术层面说起。最初的奥斯可以说见证了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进化,像是第二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百老汇的旋律》,它就是第一部运用了声画对位法的有声电影。除声音之外,精致的造型设计、舞台、灯光效果艺术手法的运用也往往能让电影在奥斯卡上取得不错的成绩。那时的电影大多都比较粗糙,而奥斯卡就在技术上为电影提了要求。

早期的奥斯卡与票房的影响力之间往往也存在着正比例关系,被学院派承认的市场都不会差。像 1935 年的最佳影片《一夜风流》、1944 年的最佳影片《卡萨布兰卡》,分别在上映的年代获得了 250 万和 370 万美元的票房——这在那个年代是相当高的数字了。还有 1940 年的最佳影片《乱世佳人》,这部电影至今一共获得了超过 3.9 亿美元的票房,是电影史上卖座最成功的电影之一。

那些影片,在普通消费者之外、对电影口碑掌握更多话语权的那些“精英”观影者那里也通常获得承认。像刚刚提到的《卡萨布兰卡》,在 IMDB 有着 8.5 的高分,排名第 32 位,《乱世佳人》和《一夜风流》则都是 8.1 分,排在第 153 和 164 位。排名第七的《十二怒汉》和排名 25 的《美好人生》也都获得过之前的奥斯卡金像提名。整个 IMDB Top250 榜单上的西方电影,有很多都和奥斯卡多少有些关系。它们曾经是市场的主流,而现在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

不过时间发展到现在,除了每年的特效、摄影之类的奖项还可以看到技术及艺术手法的进步,奥斯卡与市场和口碑之间那种良性的关系已经不怎么明显了。这当然跟如今好莱坞市场的变化有着莫大的关系,而学院派似乎有意地与市场的评价体系保持了距离。

从维护“好电影”的角度来看的话,奥斯卡这么做可能是对的。如果学院派认可的电影也变成了一个个票房无敌的 IP,那……听起来真的有些悲哀。

但是随着市场与口碑渐渐地脱离,如今“好电影”已经不再能被那么容易地定义了。

如今对广泛意义上的“好电影”的判断或许还是 IMDB Top250 榜单,或者豆瓣榜单,又或者一些影评人的推荐。总之,它的定义还残留在曾经主流的电视观众那里。他们保存着对传统电影市场的认识和对电影艺术的要求,并且把握着话语权,并告诉所有人:只有这样的电影才是好电影。

但在市场上似乎就不是这么回事。市场上认为是“好电影”的是年轻人们认可的那些东西。比起过去那些经典的制片思路,他们对娱乐化的电影更加熟悉。这种娱乐的态度就是当下市场的主流。

背后的“资本”和严格的资本回报率,及市场表现的追求,甚至让“好电影”诞生的极致都与从前不一样了。无论哪种“好电影”。

为了稳定的票房回报,现在制片公司在迎合年轻观众们时选择了直接简单的办法,就是制作续集片、改编经典 IP 和加特效。像是最近两年的票房冠军们,《星战 7》、《速 7》、《侏罗纪世界》,还有新近的《死侍》。它们都在市场上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

强大的资本力量让那些独立电影商也都被大公司所控制了,像福克斯、派拉蒙这样的大公司都成立了子公司投入风格独立的电影制作,还有迪士尼等大制片厂直接收购成功的独立电影公司为其制片。要知道,独立电影商们在产生奥斯卡奖上也有着不错的能力。比如 1969 年那部《午夜牛郎》,作为一部十八禁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像大卫·林奇的《象人》,达米恩·查泽雷的《爆裂鼓手》,也都被提名过最佳影片。

更何况,在生产电影这件事情上,如今还要考虑到一个全球化的市场。这个市场的焦点可能就是中国。

而说到中国的电影市场,它的需求目前来看就是炫技,就是大电影的碾压,就是技术的堆砌。像技术上堪称登峰造极的《阿凡达》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早已跌出了 IMDB Top250 的名单,但在豆瓣上目前还是分别排在第 93 名和第 27 名。

从票房来看,2015 年中国票房前十名有三个都是好莱坞的大制作,《速 7》、《复仇者联盟 2》、《侏罗纪世界》,分别是第一、五、七名。而排第二的《捉妖记》、第四的《寻龙诀》、第 8 的《煎饼侠》和第九的《澳门风云 2》也只是同样的好莱坞套路的国产片而已。像前段时间大火、拿下 9.76 亿票房的《功夫熊猫 3》,则直接就是针对中国市场制作的动画片。

现在,中国这个市场号称要在几年后超过美国,而好莱坞的每个公司都在跟它们发生关系。华人文化、东方梦工厂等一个个公司的成立,和大量的收购正慢慢地用当下中国消费者的眼光去影响世界的电影生产和评价体系。

但这些好像就是影响不了奥斯卡,他们就是不会把奖颁给这些市场赢家。就算现在人们对奥斯卡关注最多的不是那些电影,而是一些花絮新闻,20 年陪跑影帝的“小李子”,还有备受关注的女明星“大表姐”,这些讨论甚至从几个月前就开始攻占我们的社交网络。就在刚刚,twitter 的热度显示,最大的新闻其实不是《聚焦》,而是莱昂纳多拿到小金人了。第二也不是,应该是詹妮弗·劳伦斯没拿到。

除此之外,那些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批评也影响不了它,比如:奥斯卡太白了。民主党和黑人艺术家们在这一点上年年都会进行批评,黑人导演斯派克·李今年就为了批判这种情况拒绝参加颁奖礼,他认为这就像是在伤害黑人的自尊,并且无视他们的力量。

但这么多年奥斯卡还是没变,它总在强调自己“和政治无关”。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其实奥斯卡可没有什么种族歧视,虽然黑人的存在感是比较弱,但不要忘了好莱坞是犹太人建立起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 38% 的最佳导演都是犹太人。

是的,奥斯卡就是一群老人心中的电影法则,它不会跟随市场的变动而变动,也不理会一些与电影无关的批评。这里的电影法则可能只有一个:它要保持与市场的脱节,要从“过来人”的角度告诉我们一些与市场上不一样的东西——这就是奥斯卡最大的政治正确。

不过,情况可能会在未来发生些许的变化。 2016 年 1 月 21 日,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学院一致投票通过了改革方案。这些将会在 2020 年前完成的重大改革包括:评审团体会变得多样化,在电影产业中更活跃,人员流动也会更快。

最后,附上完整的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聚焦》

最佳导演: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荒野猎人》

最佳男主角: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荒野猎人》

最佳女主角: 布丽·拉尔森《房间》

最佳男配角: 马克·里朗斯《间谍之桥》

最佳女配角: 艾丽西亚·维坎德《丹麦女孩》

最佳原创剧本 :《聚焦》

最佳改编剧本:《大空头》

最佳外语片: 《索尔之子》

最佳真人短片: 《结巴》

最佳动画长片: 《头脑特工队》

最佳动画短片:《熊的故事》

最佳纪录长片: 《艾米》

最佳纪录短片: 《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

最佳剪辑: 《疯狂的麦克斯4》

最佳摄影: 《荒野猎人》

最佳视觉效果: 《机械姬》

最佳音响效果: 《疯狂的麦克斯 4》

最佳音效剪辑: 《疯狂的麦克斯 4》

最佳艺术指导: 《疯狂的麦克斯 4》

最佳服装设计: 《疯狂的麦克斯 4》

最佳化妆和发型设计: 《疯狂的麦克斯 4》

最佳歌曲: Writing’s On The Wall-《007幽灵党》

最佳配乐: 艾尼奥.莫里康内《八恶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