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原突围后的各部队的下落

 神仙湾老宋 2016-03-01

原突围后的各部队的下落

一、东进苏皖解放区的一纵一旅

中原突围以及创建豫鄂陕、鄂西北根据地和坚持中原敌后游击战争,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功绩,即保存了中原军区部队的基本骨干力量。他们又先 后在各有关战场建树了新的功勋。东进苏皖解放区的第一纵队第一旅,是中原军区部队经突围战役后保存下来的成建制的部队,全旅仍有约 5000 人。

1946 年 7 月底该旅经盱眙县马坝、蒋坝,进驻洪泽县高良涧、顺河集地区进 行休整。8 月初,一纵一旅奉华中军区首长命令,主力进驻苏中之高邮、邵伯一带,配合华东主力进行“七战七捷”中的如皋、东台、泰县战场作战,胜利完成打援任务。而后,一纵一旅经过兵员补充,于 8 月下旬改编为华中 野战军第十三旅。9 月 15 日,十三旅奉命由高邮进入淮阴地区,参加两淮保卫战。该旅初次与号称“御林军”的整编第七十四师交战,经受了国民党军在航空兵掩护下的整营、整团兵力的轮番冲击,坚守阵地 5 昼夜,毙俘国民 党军团长以下 3000 余人,取得了进入华中后保卫解放区的重大胜利。10 月19 日,十三旅奉命参加涟水保卫战,协同第四,第六纵队在废黄河北岸之桥头堡,涟水以南之顺河集、徐家荡等地反击进犯之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 第二十八师第一九二旅,至 11 月 1 日,奋战 14 昼夜,与友邻部队一起共歼 国民党军 9000 余人,粉碎其占领涟水的企图。11 月下旬,国民党为配合苏北攻势,于东台地区集中整编第八十三、第六十五师向盐城进犯,十三旅又 奉命参加盐城保卫战,至 12 月中旬,数次与国民党军激战,共毙伤其 3000 余人。12 月下旬,苏中战役告一段落,部队进至东海房山镇集结待命。

1947 年 1 月,十三旅奉命继续北上,进入山东境内。l 月下旬,该旅改番号为华东军区独立师。先后在第一纵队与第十纵队指挥下,参加了鲁南、 鲁中战役和莱芜战役、鲁西南战役,转战山东,屡建功勋。

4 月底,蒋介石不甘心在莱芜、泰安战役的失败,在其向延安、山东作重点进攻的总部署下,又集中汤恩伯、王敬久、欧震三个兵团,共 13 个整编 师,下辖 34 个旅,约 25 万人,沿临沂、费县、泗水、曲阜一带,向泰安、 蒙阴进犯。华东野战军于 5 月 13 日发起盂良崮战役,独立师受命为前卫,切断、堵击国民党军退路,协同第四、第六、第八、第九纵队作战,至 15 日将 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全部歼灭。此役,独立师俘国民党军 1000 余人,毙 伤其 2000 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

12 月下旬,在山东战场上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之后,独立师奉华东局转军委命令,转战至大别山归二野建制。该师由潍县出发,经昌邑、寿 光过黄河再折向大别山挺进。当行至山东浦台时,复得河北邯郸中央局电令到太行山归建。遂经临邑、商河、夏津、临清、丘县至邯郸。1948 年 2 月,奉命整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三纵队第二十七旅。先后参加了临汾战役和 晋中、太平战役。

1949 年 3 月 1 日,该旅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六十一军第一八一师。该师先后参加了解放太原、进军西北和西南等战役战斗,为解放全中 国立下了功绩。

二、重返延安的三五九旅

 重返延安的第三五九旅,是中原军区第二纵队经突围转战保存下来的精锐主力之一。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关怀下,该部进行了休整和兵员补充。

1946 年 10 月,第三五九旅被编入晋绥军区第二纵队,仍沿用三五九旅番号, 随即投入了新的伟大斗争。

1946 年 11 月上旬,蒋介石为侵占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以掩饰其军事上的失利,令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抽调驻晋南的整编第 一、第九十师共 4 个旅,由临汾经禹门口西渡黄河人陕,准备会同原包围陕 甘宁边区的部队,突袭延安。为阻击胡宗南部偷袭延安,三五九旅随纵队各部立即由离石南下,进入吕梁地区,与晋冀鲁豫野战军相配合,于 11 月 22 日发起吕梁战役。12 月 4 日,三五九旅首战攻克中阳城,歼灭国民党军第四 十五师第一团 1700 余人。12 月 20 日,三五九旅又在晋西南蒲田至大宁地区配合作战,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一师第六十七旅 4 个营。吕梁战役后,三五九旅又参加了孝(义)汾(阳)战役,为推迟胡宗南进攻延安的时间,起到 了极大的战略牵制作用。

1947 年 3 月,三五九旅被编为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在著名的延安保卫战中,建立了新功。而后相继参加了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战役,为粉碎国民党胡宗南部的进攻,保卫陕甘宁边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三战三捷” 后,为调动进攻陕北之胡宗南主力,西北野战军于 5 月 21 日突然分左、右两路转兵西移。三五九旅随左路主力到达甘肃庆阳地区之合水、华池、环县一 带,参加了历时半月之久的陇东战役,以实现调动进攻陕北之国民党军的战略意图。6 月底,三五九旅继续北上,歼击国民党马鸿逵部第十八师,收复 三边失地。后撤回安边休整。

为保障陈赓、谢富治所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执行毛泽东主席发出的南渡黄河挺进豫西的指示,三五九旅经过近 1 个月的休整后,于 1947 年 8 月 5 日参加了榆林战役。而后,又相继参加了 8 月 18 日发起的沙家店战役,9 月1 日发起的岔口战役,9 月 29 日发起的黄龙战役。12 月底,部队于宜川小铅窝驱走守备黄河的国民党军,随即攀铁索冲过黄河,东渡至晋西南地区。而 后,在西北野战军司令部的指挥下,转战大西北,屡建功勋。

1948 年 11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编制,三五九旅整编为步兵第五师,归属第一野战军第二军建制。

1949 年春季,第五师在师长徐国贤、政治委员李铨的率领下,参加了解 放大关中的数次作战,解放了兴平、武功、扶风、凤翔 4 城。第一野战军在 夏季战役中,解放了国民党在西北的统治中心西安。为粉碎国民党胡宗南、 马步芳部的反扑,第五师于 6 月中旬在上村镇、韩村一线,担任在 10 余公里 宽正面的防御作战任务,胜利地保卫了西安,掩护了华北兵团西渡黄河后在三源、西安地区集结。紧接着,又于 7 月中旬参加了扶眉战役。至此,关中 的胡宗南部被全部肃清。

此后,第五师继续西进,执行解放陇东南的任务。七八月间,相继解放 了清水、天水、甘谷、临夏、循化等数城。9 月 1 日,第五师以精兵一部在 黄河南岸循化草滩坝开辟渡口,强渡黄河成功,建立滩头阵地,为全军突破黄河天险,进抵西宁,解放甘肃全省,建立殊功。

1949 年 9 月中旬,第五师翻越祁连山。9 月 25 日,酒泉和平解放,在此,该部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开始了向新疆的伟大进军。

三、晋城改编的第十二纵队。

中原独立旅 在山西晋城改编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是由中原军区第二纵队主力、第一纵队一部和河南军区部队等组成的豫鄂陕军区主力,经过了创建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等艰苦奋战而保存下来的,被誉为“原五师的精华”。1947年 8 月 5 日,李先念率第十二纵队 8300 余人由晋城出发,挥师东进,准备相机南下中原,投入战略进攻。部队东进后在晋城设立留守处,由汪立波任留 守处长。

第二十纵队向东疾迸,士气十分高涨。8 月 10 日,部队经河南林县,抵 汤阴西北 20 公里之鹤壁。12 日,沿汤阴安阳边界,东越平汉铁路,于 13 日 过卫河,进入河南内黄县境。这时,陈毅、粟裕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经聊城、阳谷南渡黄河,率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向豫皖苏边广大地区实施战略展开。8月 14 日,中央军委电示十二纵队挺进到聊城以南、黄河以北,接受陈、粟指 挥,相机南进。

8 月 17 日,第十二纵队进至河南清丰地区,接到刘伯承、邓 小平电示,在该地区停留整训半个月。至月底,部队结束休整,自清丰之东南地区向东北方向转进,抵达山东西部边境的观城、朝城地区。部分后续部 队经长治、邯郸,走冀南,绕道至朝城地区会合。此时,第十二纵队已受华东野战军指挥。

9 月 8 日,第十二纵队在华东野战军的掩护下,由山东之寿张南部的渡河点夜渡黄河,而后挥师南进。经山东梁山、郓城、鄄城、定陶等县境,于18 日抵达曹县西南地区。其间在鄄城,李先念第一次见到原新四军代理军长,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向他汇报了有关情况,并请他在适当的时 候到第十二纵队检查指导工作,陈毅慨然允诺。

9 月 22 日,华东野战军于山 东曹县以南之土山寨进行围歼国民党军整编第十一师的战斗,第十二纵队奉命阻击整编第十师的增援。第十二纵队进入阻击地区后,国民党军先后以坦 克掩护,骑兵冲击,向李庄、李庄寨、诸庙店等第十二纵队既设阵地发起数次冲击,均被击退,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

9 月 25 日,第十二纵队随华东野战军由河南民权以东之兰考与内黄集车站之间跨过陇海铁路,在杞县北休 息两日。

9 月 28 日,第十二纵队奉命攻打通许县城。战斗于夜晚打响,因城高壕深,激战一夜未克。次日拂晓又发起总攻,第三十五旅三团挖掘地道,用炸药炸开通许城东门;继之,五团从北门、四团从西门相继 攻入城内。第三十五旅部队与国民党守军展开巷战,激战至上午 10 时才结 束。这是第十二纵队在南下途中进行的首次攻城战斗,担任此任务的指战员以攻必克、战必胜的英勇气概,勇猛攻坚,取得了首战大捷,使全军士气受到极大鼓舞。是役,全歼国民党通许县城守军河南保安二团和通许保安大队, 区中队武装计 2000 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及军用物资。

29 日正逢中秋佳 节,全纵队在胜利声中欢度节日。接着,部队又乘胜向河南扶沟县兼程疾进, 国民党扶沟县城守军闻风弃城逃遁,该纵队于 10 月 1 日进入扶沟县城。继而 经过黄泛区,于 10 月 6 日抵达淮阳东 15 公里的汲塚地区,奉命进行休整。在汲塚,第十二纵队各部开展了大规模的政治教育,进行行军总结,召 开庆功大会。

陈毅来到第十二纵队,在李先念的陪同下,看望了连以上干部和全体指战员,并作了重要讲话。陈毅从战略的高度分析了原新四军第五师 的地位、作用及中原突围的战略意义,他说,抗战时期,新四军第五师长期处于战略孤立地位。日本一投降,蒋介石要来抢桃子,这是定了的。人家有 张床摆在武汉,你李先念站在旁边,人家睡不着觉嘛!这一仗必定要打,你们必须突围,这也是定了的。如果日本投降后你们马上出发,无论向东到华东解放区还是向北到晋冀鲁豫解放区,你们都可以大摇大摆,连坛坛罐罐、尿盆夜壶都能平平安安地搬出来。为什么中央没有下这个命令呢?因为这样 做对全国战局不利。中央考虑的是实现战略上的转变,准备迎接两个阶段的决战,我们一切行动都是为了这个全局。陈毅接着谈到中共中央决定八路军 第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河南军区部队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正是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并且说,三大主力组成了中原军区,这就在武汉外围形 成了一个拳头,铁拳,铁的!铁拳摆在蒋介石面前,这就把老蒋很大一部分兵力吸在中原,阻滞了国民党军队进军华东、华北各个战场,为战略全局争 取了时间。可是,正当我们华东部队大发展的时候,先念同志的部队却受着蒋介石 30 万大军的包围。30 万对 6 万,5:1,日子真难过着哩!陈毅强调 说,没有你们在宣化店 6 个月的坚持,没有你们艰苦卓绝的中原突围,全国 战场要取得今天这个形势是不可能的。中原军区部队为了完成毛主席交给的战略任务,为了革命的全局,艰苦奋斗,英勇牺牲,付出了巨大代价,作出 了重大的贡献!不过这笔帐,有人在记帐的时候转了一个户头,转到我们华东和晋冀鲁豫部队上了,你们的功劳记在兄弟部队头上了。

陈毅针对有人说中原突围是个“错误”,部队受了损失,反驳道:这种空气我也嗅到了一点,我说这叫岂有此理!前不久,在延安干部会上,有位中央领导同志讲,中央 是准备牺牲你们的,包括李先念、王震、王树声同志在内,现在你们胜利突围,保存了主力,保存了干部,还开辟了新的根据地,极大地帮助了兄弟解 放区的作战,为夺取全国胜利起了重大作用,这是错误吗?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中原军区部队作了这么艰苦的战略转移,完成这么重大的战略任务, 难道还不是英雄?!陈毅还说:经过中原突围的同志,是筛子精选过的,都是党的宝贵财富。你们每个人都是一颗种子,南下以后,一个人能发展成一个大队,一个战士将来要带一个排、一个连。“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我相信同志们在未来的战争中,一定会为人民再建奇功的。陈毅的重要讲话,极大地鼓舞了部队士气。休整期间,豫皖苏军区文工团,淮阳地的戏班子和鹿邑剧团分别到部队进行演出慰问。经过这次休整,进一步 提高了全体指战员的思想认识,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10 月 23 日,第十二纵队从汲塚出发,继续向南挺进,经杨楼、周庄、张大庄、马沿寨、韩店、范寨,于 11 月 1 日越过淮河,顺利地通过了国民党 信(阳)潢(川)公路封锁线,2 日抵达河南光山县文殊寺与刘邓野战军主 力第二十旅会师。

李先念就此电告中央。并奉刘、邓首长命令,决定部队作短暂休整。随即部队进驻黄安(今红安)七里坪以东的秦家畈一带。11 月下旬,第十二纵队奉命接护第十纵队,在信(阳)潢(川)公路击溃国民党军整编第十师, 保障了第十纵队王宏坤部顺利进入大别山区。完成任务后,刘伯承、邓小平来到第十二纵队驻地光山县苏家河,看望了这支经过中原突围及转战后胜利 归来的指战员,并向营以上干部作了重要讲话。刘、邓首长指出:没有一年前的中原突围,也不会有一年后的千里跃进大别山。同时,向十二纵队下达 了进军江汉,建立根据地,在外线实行战略展开的重要任务。邓小平说,这个地区是我们部队的老家,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克服困难,完成这项艰巨而又 光荣的任务。刘伯承指出:你们重返江汉的任务是消灭敌人,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消灭敌人!

在第十二纵队从晋城出发的同时,与豫皖苏车区部队会合后改编的中原独立旅,也奉命参加了刘邓野战军的序列。该旅是由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主力 和江汉军区部队组成的鄂西北军区主力一部,是经过创建鄂西北根据地与转战大江南北等艰苦卓绝斗争后保存下来的一支劲旅,共 3000 余人。

1947 年 8 月 16 日,刘伯承,邓小平布置作战任务,决定该旅为晋冀鲁豫野战军首长指挥的直属独立旅,划为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一支战略牵制部 队。其任务是:西城平汉铁路,待机破坏国民党南北交通大动脉平汉铁路,造成大军要挺进桐柏山的假象,以迷惑和牵制国民党军,掩护刘邓野战军挺 进大别山。

该旅接受任务后,于 8 月 16 日黄昏由驻地出发,连续急行军,渡过汝河、 洪河。8 月 20 日晚,抵达平汉铁路遂平、西平段,连夜将 10 公里长的铁路 掀翻。而后,沿平汉路继续南驰,扒铁路,炸桥梁,烧粮仓,割电线,摧毁铁路沿线国民党军据点和乡公所,并在铁路东西两侧积极活动,造成主力西 进的假象,掩护刘邓野战军主力顺利地渡过洪河、汝河和淮河,胜利进入大别山区,而后,中原独立旅转道向舞阳、泌阳、新城、方城方向西进,继续 迷惑国民党军。29 日晚,该旅突然调头,从信阳以南越过平汉铁路东迸。30 日傍晚,该旅四团奔袭朱堂店国民党军整编五十二师三十三旅九十九团 1 个营,仅用十几分钟,将该营全歼。然后迸至光山砖桥与主力会合。刘伯承, 邓小平又亲临部队在排以上干部会上,对中原独立旅一年来的功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指示大家团结一致,努力奋斗。

9 月下旬,刘邓野战军在大别山北部地区实施战略展开时,蒋介石调集绝对优势的兵力对大别山地区进行疯狂合击,企图乘其立足未稳而予以消灭。为了粉碎国民党的合围阴谋,中原独立旅奉命担任西路反击部队的前卫。

10 月 1 日,该旅与刘邓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五十九团一起歼灭国民党经扶县 1个保安团,俘其团长黄古儒,击毙其县长李建刚。接着,又解放了黄安县城, 歼国民党 1 个保安团、毙其情报组长、军统特务高维钧,生俘国民党湖北省 政府少将视察员邹晓轩。10 月上、中旬,该旅在长江沿江地区,先后解放了麻城之宋埠、黄冈仓子埠,新洲、团风等重镇,10 月 21 日,又在蕲春之竹 瓦店歼灭国民党青年军第二○三师两个营。10 月 27 日。该旅配合一纵、六 纵在蕲春的高山铺地区设伏,围歼国民党军整编第四十师和第五十二师第八 十二旅,经过 14 小时激战,将其全歼。此役共毙伤俘国民党军 1.26 万余人, 其中中原独立旅俘国民党军 2500 人。高山铺战斗结束后,中原独立旅即开往 蕲春县北部狮子口整训半个月。11 月 17 日,该旅奉命向黄安方向挺进。

12 月 6 日,在黄安县华家河,第十二纵队与中原独立旅胜利会师,组成新的江汉军区。同时组建新的江汉区党委和行署。两部会合后李先念接见了 中原独立旅连以上干部,并作了重要讲话,祝贺两支劲旅会合和组建新的江汉军区。李先念回顾了中原突围的前前后后,还高度评价了中原独立旅的斗 争。最后他号召大家轻装上阵,重返江汉,为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彻底打倒蒋介石而团结奋斗。

12 月 10 日,中共江汉区党委在大悟山北麓陈家湾召开会议。李先念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就重建江汉根据地的部署、工作方针和政策作了指示。会议研究确定了重返江汉的具体部署和作战方案。

12 月 14 日,江汉军区部队和地方干部共 1.2 万余人,分 3 路从广水、花园之间西越平汉路,“打回老家去”,实施战略展开,投入了重建江汉根据地的斗争。17 日,江汉区党委、军区在随县九间房召开会议,决心以大洪 山、白兆山为中心,划分洪山、鄂中、襄南 3 个地委、专署和军分区,仅在半个月中,江汉军区即解放了天门、京山、潜江、钟祥、沔阳等 5 座具城以 及广大乡村镇,建立了 10 个县的民主政权和军事指挥部,各军分区部队均在 指定地区胜利展开。

截至 1949 年 5 月 20 日湖北军区成立时为止,江汉军区部队浴血奋战达1 年又 5 个月,共作战近 500 次,计歼国民党军 4.6 万余人,创建了土地面 积达 5 万余平方公里、人口约 800 万的根据地,部队发展到 4.3 万余人,胜 利地完成了重建与巩固、发展江汉根据地的历史使命。并牵制了大量的国民党军队,有力地配合了中原战场和淮海战役的胜利作战,还为大军南下渡江作战和进军大西南创造了前进基地,为实现“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一伟大战略目标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皖西人民自卫军

 皖西人民自卫军,是由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主力一部和(前)江汉军区部队组成的鄂西北军区之主力一部转战到皖西,与由中原军区鄂东独立第二旅 先期派赴皖西的一部、新四军第二师和第七师留下的部队及当地游击队组成的皖西支队会合后,保存下来并有所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共 4000 余人。1947年 8 月底,皖西人民自卫军在霍山县城与刘邓野战军第三纵队胜利会师,又 作了进一步充实调整,在原 3 个支队的基础上,以第三纵队教导团 1 个营成 立第四支队。

据 9 月 29 日中原局向中共中央的报告:皖西人民自卫军的第一支队以原一支队为基干,结合潜(山)、太(湖)游击队,在宿松、望江、六安、太湖地区开展活动;第二支队以原二支队及三纵补充团为基干,结合舒(城)、桐(城)、岳(西)游击队,在岳西、霍山、舒城、桐城、潜山地区开展活动;第三支队,以原三支队为基干,结合庐江游击队,在庐江、无为、巢湖、桐城地区开展活动;第四支队以三纵教导团一个营为基干,向无(为)合(肥)公路发展。为配合第三纵队在皖西进行战略展开,皖西人民自卫军开展了广 泛的游击战争。

9 月上旬,一支队由北向南,奔袭攻占岳西县城后,第三次拔除国民党军据点石牌镇,继而再次攻克望江。紧接着,乘胜直捣太湖、占领徐桥、夺 取华阳,以摧枯拉朽之势连克数城,国民党宿松守军弃城西窜。至此,皖西的几座县城,全为皖西人民自卫军所攻克,共毙伤国民党军 1000 余人,并缴 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这一时期,在临时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皖西人民自卫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皖西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截至 9 月底统计,皖西地区已建立了3 个分工委、8 个县政权,地方武装亦迅速发展。

10 月 24 日,刘伯承、邓小平在太湖县刘家畈听取了刘昌毅、桂林栖关 于皖西军政工作情况的汇报,25 日,刘邓野战军司令部在刘家皈召开第三纵 队和皖西人民自卫军支队长以上干部会议,总结部署工作。刘伯承、邓小平再次对皖西人民自卫军进行了勉励。会议决定,从第三纵队抽调 3 个主力团,与皖西人民自卫军共同组建皖西军区,下辖一个军分区,还将原各分工委改 为地委。皖西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刘昌毅调第三纵队任副司令员,皖西人民自卫军第三十七团编入三纵七旅建制。从此,这支得以保存和发展的生力军成 为刘邓野战军第三纵队和皖西军区的重要力量,又在完成战略进攻的新任务及尔后的战略决战中分别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长期坚持敌后斗争的其他部队和游击队

中原军区鄂东独立第二旅部队,在坚持大别山游击战争中付出了重大代 价,仍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分片进行游击活动,使革命红旗始终飘扬在大别山地区。除皖西工委所率皖西支队 300 余人成为皖西人民自卫军之组成部分 外,中共鄂皖边中心县委率军事指挥部和各县游击总队约 500 人,中共罗
(山)礼(山)经(扶)光(山)中心县委率军事指挥部和各县游击队,中 共黄冈中心县委率手枪队和各县游击队,以及其他零星武装,共约 700 人, 分别于 1947 年八九月间先后与刘邓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七、第十八旅会合,加入战略进攻的行列,在蕲春高山铺战役中,鄂皖边中心县委领导的黄广边、黄宿边、广济、蕲南、蕲宿、太边等各游击总(大)队,在高山铺至薪东一 带,设置了许多伤员安置站、医疗所,妥善安置了大批伤员。黄冈中心县委与手枪队积极为大军收集情报,充当向导,还将储存的大量经费全部作为大 军购置棉衣之用,仅一个月内,就筹集了 4 万套棉衣。在 10 月成立的中共鄂 豫区党委、军区、行署以及下辖的 5 个地委、军分区、专署中,有不少是原中原军区各部队的负责同志。其中原中原军区鄂东独立第二旅的主要负责 人,和在大别山坚持斗争的各中心县委负责人,分别在各地委、军分区、专署担任了领导职务。他们又为恢复和发展大别山根据地作出了新贡献。

在鄂中地区,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党政军领导机关相继突围转移之后, 奉命留下坚持斗争的干部、地下党员和在突围中负伤或因其他原因返回原地的指战员,以及突围到鄂西北后又返回大洪山、桐柏山坚持游击战争的人员,先后在鄂中组织了天京潜游击支队、鄂中游击支队和京钟随县指挥部、京钟 游击大队、随北游击队、随南游击队等。这些游击队建立后,灵活机动地开展游击斗争,不断地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打击。1947 年 7 月上旬,鄂中游击支队夜袭国民党应城“天公逊自卫队”,拔除其碉堡,缴获轻机枝 1 挺,长枪
18 枝,手枪 12 枝,子弹 5000 余发。接着,又乘胜捣毁了国民党两河口乡公所,获长枪七八枝,有力地打击了反动派。12 月,第十二纵队和中原独立旅组成新的江汉军区,西越平汉铁路,实施战略展开,重建江汉根据地,鄂中 各游击队和广大人民群众给予了密切配合与支援。仅京安应地区,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就动员组织支前民工 5500 余人,担架万副,送交军鞋 6120 双,筹 集马料(粮)120 万斤,柴草 1000 多万斤。使当时处于国民党统治下的鄂中, 很快变成了支前的基地。鄂中游击支队,奉命改编为京安应中心县指挥部。 云孝游击支队,1948 年 4 月又改编为云孝独立营。他们在恢复与巩固,发展 江汉解放区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鄂西北地区,还有北山游击队、荆南游击队、荆当远游击队、襄南游击支队和洪山游击支队等;在豫鄂边地区,有豫鄂边独立游击支队;在湘鄂 边地区,有湘鄂边游击支队等,坚持敌后斗争。

在豫鄂陕地区,随着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于 1947 年 8 月下旬强渡黄河后的战略展开,在晋城由豫鄂陕军区教导团 500 余人与三十八军教导大队合编的第三十八军教导 团,在三十八军政治委员汪锋、副军长陈先瑞等指挥下,亦南渡黄河,挺进豫西。9 月中旬,三十八军教导团中的陕南籍干部战 士,又奉命组成陕南独立团,配合主力挺进陕南。与此同时,原豫鄂陕军区留下坚持边区斗争的部队和游击队,积极准备迎接南击支队和洪山游击支队等;在豫鄂边地区,有豫鄂边独立游击支队;在湘鄂 边地区,有湘鄂边游击支队等,坚持敌后斗争。

坚持在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的这些游击队,也先后于 1947 年底、1948 年初与南下主力部队会合,加入了战略进攻行列,不断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 原突围前中原军区下辖两个纵队和三个军区:

第一纵队:

第一旅:(原皮徐支队)
1团:原皮徐支队35团(由太行769团抽调建制班,部分县大队抽调建制连组成)、太岳59团一部组成。
2团:原皮徐支队3团(前身为太行新一旅组建的3团)、太岳59团一部组成。
3团:原新四军5师14旅40团(原5师特务团)

第二旅:(旅长张才千)  

4团:原水东8团(沿革为115师晋西支队2团、115师教3旅8团)
5团:原嵩岳军区4支队,延安385旅770团   
6团:原新四军5师14旅41团

第三旅:(旅长闽学胜)  

 7团:原嵩岳军区6支队,太行13团
8团:原嵩岳军区2支队18团,太岳18团
9团:原新四军5师14旅42团   

第二纵队:

13旅:(旅长吴世安,政委杨焕民,原新四军五师主力)
37团、38团、39团 
15旅:(旅长王海山,政委陈先瑞)
43团:原新四军5师15旅一部、河南军区挺2团(延安警2团一部)
44团:原新四军5师15旅一部、河南军区挺4团(延安警2团一部)
45团:原新四军5师15旅主力

359旅:(旅长郭鹏,政委王恩茂)

江汉军区(独1旅辖1、2、3、警卫团,江汉支队(后改4团))旅长:罗厚福,政委:文敏生  

鄂东军区(独2旅辖4、5、6团)旅长:吴诚忠,政委:张体学

河南军区(独3旅辖7团、警卫营、豫鄂边游击支队)旅长兼政委:黄林

中原突围后,保存下来北返的部队

1旅,原建制7000人,保存5000人

359旅+中原军区警卫团,保存1860人

豫鄂陕军区13旅、15旅、河南军区7团、2旅6团(欠2个营)、3旅8团,保存7000人,其中陕南游击队约500人(晋城整编为12纵时补充至8300人,保留37、38、39、45、7、8团,另编警卫团,两个旅部改为34、35旅)

鄂西北军区2旅(欠6团)、3旅(欠8团)、江汉军区部队,保存约4500人。其中包括4团、江汉军区警卫团一部、江汉1团4个连、7团3营、5团5、7连,江汉2团一部,零散人员800人。部队后改编为中原游击纵队和皖西人民自卫军,与刘邓部队会合时发展到8400人。

鄂东军区(独2旅),保存300人,编入皖西人民自卫军。

中原部队后来的发展

13旅37团、2旅4团、3旅8团后编为江汉军区独立旅,后改为湖北省军区独立1师,4团建国后不久改为公安部队执行营建任务,后撤销。

13旅38团、15旅45团(这个团是由15旅保存部队合编的)、江汉3分区11团(原江汉1团、李人林支队)后编为江汉军区独立2旅、湖北省军区独立2师,后改为恩施军分区,所属部队改为炮兵。

3旅7团3营发展为皖西人民自卫军37团,后编为10军30师90团,建国后编入海军。

1旅后为181师

2、独二旅大部分主力已失,坚持大别山游击战争

  鉴于独二旅大部分主力已失,处境极端困难,张体学在广济十八堡张婆岩与赵辛初、易鹏研究决定,派广济干仕区区委书记干淑斌化装赴南京,到 中共代表团办事处向周恩来汇报独二旅情况,请示下一步行动。11 月 6 日, 干淑斌秘密来到南京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办事处,向周恩来副主席汇报。周听后对独二旅的处境十分关心,当即将千淑斌汇报的情况电报中共中央并中 原局,指出:独二旅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牵制了大量敌人,是完全值得的,应鼓励他们继续坚持斗争。

11 月 8 日,中原局电报周恩来转干淑斌: “完全同意张部分散,以便依靠群众和统一战线,求得生存,以待时机为基本方针。”11 月 22 日,张体学再次派程全去南京向董必武汇报独二旅情况。董必武听后,又立即向周恩来报告并电报中共中央及李先念、任质斌,指出:大别山是战略要地,大别山游击战争要继续坚持,要想办法保存革命种子, 以待将来之发展,张体学将部队安置好后来(南)京。11 月 24 日,李先念、 任质斌对张体学部的今后斗争问题致电董必武,指出:“大别山的游击战争,原则上仍要决心坚持。依靠大别山的群众及统战关系,谨慎地处理问题,是 可能留一部分种子,以待时机成熟时,仍能起重大作用。但吴诚忠、张体学应立即离队到解放区。”周恩来、董必武和中原局的这些指示,使正在顽强坚持大别山游击战争的独二旅指战员和地下党、游击队,受到很大鼓舞,并 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

12 月中旬,张体学、赵辛初在化装转移之前,对鄂皖边的斗争作了部署,

并代表中共鄂皖地委宣布正式组建中共鄂皖边中心县委,由易鹏任书记。12月 14 日,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原局指示,张体学、赵辛初由马启春、贺导海、 邹一清、刘君等带 1 个班护送到安徽宿松附近,通过社会关系化装转移到南 京中共代表团办事处,又经北平转赴延安。独二旅留下的骨干力量和各支游击队,仍在大别山区坚持游击战争。

1946 年 12 月中旬,张体学等离开鄂东后,留在大别山区继续坚持武装斗争的有:熊作芳、桂林栖领导的中共皖西工委及地方武装;易鹏、黄宏伸 领导的中共鄂皖边中心县委及地方武装;何耀榜、刘名榜领导的中共罗礼经光中心县委及地方武装;漆少川、程鹤鸣领导的中共黄冈中心县委及地方武 装。这 4 个中心县(工)委,犹如四面红旗飘扬在绵亘千里的大别山上,而 且握有人数不等的武装力量,少的百八十人,多的四五百人。此外,还有陂孝礼游击队等零星武装,总数约 1000 人,他们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紧紧依靠大别山广大人民群众,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不屈不挠地坚持武装斗争,始 终屹立在大别山区。1947 年春。国民党军在全国各个战场上碰得头破血流, 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整编第七十二师奉命调平汉铁路沿线及路西担任守备任务,留在鄂豫皖边的还有整编第四十八师和一些保安团队。在敌情稍 为缓和的形势下,各片游击队趁机主动出击,消灭国民党保安团队和乡保武装,打击首恶分子,放手发动群众,不断巩固和扩大了游击根据地。

 3.分片坚持鄂豫皖边游击战争

一、皖西地区

在皖西地区,熊作芳带领的鄂东独立第二旅一部和一批地方干部与原新 四军第二、第七师留下的部队和当地游击队会合后,按照中共中央指示,由熊作芳代表中共鄂皖地委统一指挥这一地区的部队和游击队。他们利用原来 的工作基础,放手发动群众,恢复共产党的组织,建立秘密交通点和比较隐蔽的活动点,做好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争取国民党乡、保人员保持中立, 或暗中为共产党做些工作,坚决镇压死心塌地的反动分子,使皖西游击根据地不断巩固和发展。为了与张体学取得联系,熊作芳曾于 9 月下旬派张有道带 3 名侦察员到鄂皖边,经 10 多天寻找,未打听到独二旅的消息,又辗转返回皖西。12 月上旬,熊作芳亲率警卫排、手枪班,侦察班及机关干部 50 余 人,到鄂东蕲春、英山一带找张体学,由程一湘带 1 个连护送到皖山,结果 仍未打听到独二旅的去向。返回途中,遭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二师一部袭击, 未受大的损失。12 月中旬,为了统一领导与指挥在皖西的原新四军第二、第 五、第七师的部队和游击队,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仍称皖西支队,由钟大湖任支队长,桂林栖任政委,张伟群任副政委,程一湘任政治处主任(同时 增补为皖西工委委员)。下辖 3 个大队:第一大队大队长英存秀,教导员刘 健民;第二大队大队长张有道,教导员张国平;第三大队大队长杨震,副教 导员高明源。

1947 年 1 月上旬,皖西工委派程一湘去华中局汇报情况(程去后被留下另行分配工作)。皖西支队各大队在各自活动地区,积极主动地开展游击战 争。l 月下旬,第二大队夜袭怀宁县三桥镇,打死国民党高等法院推事程克 强和 1 名中队长,消灭了乡公所自卫队,缴获长短枪 30 余枝。2 月下旬,张 有道又带领第二大队下山,在桐城白门头公路上打伏击,击毙国民党军怀(宁)太(湖)师管区中将司令张凌云以下 6 名将校军官,缴获了一批武器、 弹药和文件,这对国民党震动极大。

2 月下旬,桂林栖带 1 个警卫排和 20 余名干部从苏北回到皖西,先后召开支队领导和各大队长、县委书记会议,介绍了全国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形 势,通报了独二旅在鄂东、豫南坚持游击战争,后由于敌众我寡,主力大部损失,张体学已化装转移的情况,传达了华东局国区工作部曾希圣部长的指示,决定留熊作芳继续在皖西工作,并以熊作芳、桂林栖为主,扩大工委组织。新的中共皖西工委,以熊作芳、桂林栖、钟大湖、张伟群、滕野翔、刘 秀山、王进臣、张有道、杨震为委员。下辖 3 个县委、两个工委:岳北县委, 由滕野翔任书记;潜太县委,由刘秀山任书记;舒六县委,由王进臣任书记;桐庐工委,由余平任书记;庐北工委,由张家英任书记。同时,皖西支队也扩编了两个大队:第四大队,由黄抑强任大队长,宋平任教导员;第五大队,由姚守永任大队长。从此,皖西游击根据地不断扩大,皖西工委所控制的地 区发展到 27 个乡。

3 月中旬,中共皖西工委商定,由熊作芳去华东局请示汇报工作。他带着警卫员舒成友,由秘密交通员何东初带路,通过上海地下党的关系,乘海 轮到山东日照县十字坡,会见了曾希圣,受到华东局领导饶漱石的接见。当熊作芳准备从原路返回皖西时,因先期动身的秘密交通员和两名译电员被 捕,熊作芳转道邯郸、冶陶到了山西晋城。熊作芳离开皖西不久,鄂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刘昌毅等率部东渡襄河,回师大别山,转战到了皖西,会合钟大 湖、桂林栖领导的皖西支队,成立了皖西人民自卫军,使皖西地区的武装斗争又开始了新的篇章。

二、鄂皖边地区 

中原突围后,易鹏,黄宏伸留在鄂皖边坚持游击战争时就有 3 个县委:中共蕲(春)太(湖)英(山)浠(水)边县委,由钟子恕任书记;中共蕲(春)宿(松)太(湖)边县委,由黄再兴任书记;中共浠(水)蕲(春) 英(山)罗(田)边县委,由徐协农任书记,于保诚、李壁东任第二、第三书记。还建立了中共广济干仕区委,由干淑斌任书记,干鹄任副书记。1946年 12 月中旬,以易鹏任书记的中共鄂皖边中心县委成立后,紧紧依靠大别山的基本群众,渡过了严冬,迎来了春天。

1947 年春,当国民党在其他战场不断遭到打击,被迫从鄂东抽调部队增援,因而鄂东敌情日渐缓和时,鄂皖边中心县委及其所率武装力量,抓住有 利战机,主动向国民党地方武装出击。l 月上旬,他们先后消灭了蕲(春) 北田家桥乡、蕲(春)东莲花庵乡的自卫队,破坏了国民党的通讯联络,搞到了一部分经费。接着,又在黄梅高山区梅水山,与国民党县自卫队展开激战。当时大雪纷飞,敌人踏着雪迹跟踪而来,游击队果断出击,该自卫队丢下 4 具尸体,抬着伤员仓皇逃遁。而后他们又长途奔袭了广济郑公塔乡自卫队,缴获步枪 30 余枝;包围袭击了驻粟木桥的国民党黄梅县政府警备队,缴 获步枪 6 枝。

1947 年 3 月,鄂皖边中心县委在广济四望山竹林湾召开各县负责人会议,讨论调整充实中心县委领导机构和建立工委及军事指挥机构等问题。会 议决定由易鹏、黄宏伸、郑重、邹一清、张凤林、何启、孙超为中心县委委员,易鹏为书记,邹一清为副书记。建立鄂皖边中心县军事指挥部,由黄宏 伸任指挥长,易鹏兼任政委,孙超为副指挥长,郑重为副政委。不久,王兴发回到了鄂皖边,又增补为中心县委委员兼军事指挥部副指挥长。中心县委 下辖 3 个工委:黄(梅)广(济)边工委,由邹一清兼任书记,蔡琼任副书 记,马启春任游击总队长;广济工委,由鲁岱任书记,贺导海任游击总队长;薪南工委,由何启任书记,姚广顺任游击总队长。从此,中心县委领导的约500 人的地方武装和一批地方干部,成了打击国民党地方政权的一支重要力 量。4 月中旬,黄广边游击总队 100 余人,突然从广济武穴附近横渡长江, 挺进鄂南、赣北,沿途摧毁了国民党乡保武装多股。5 月中旬,鄂皖边中心县委派孙超带 1 个排到皖西,与皖西工委互通情况,皖西工委即调营级干部胡运德到鄂皖边工作。这时,又建立了两个工委:蕲(春)宿(松)太(湖) 边工委,由胡运德任书记兼游击总队长(下辖蕲东、张家塝、檀林河 3 个区 委);黄(梅)宿(松)边工委,由余土均任书记。6 月上旬,鄂皖边中心县根据形势的发展,抓住战机,部署各县游击武装主动出击,在蕲春、黄梅、广济地区,袭击了许多国民党乡公所自卫队。广济游击总队夜袭了高家新铺 乡自卫队,接着袭击仓头埠乡自卫队,缴获步枪 6 枝,手枪 1 枝及部分弹药。

7 月中旬,黄广边游击总队袭击了黄梅王家河乡自卫队,歼其 1 个班。黄宿 边游击总队夜袭了广济花桥乡自卫队,缴获长短枪 30 余枝。8 月中旬,鄂皖 边中心县军事指挥部和黄广边游击总队运用夜间奔袭战术,一举攻占广济龙 坪,摧毁国民党碉堡 2 座,俘其排长以下 40 余名,缴获机枪 1 挺,步枪 40 余枝。不久,鄂皖边中心县军事指挥部又袭击了蕲春白水畈乡自卫队,俘其40 余人,缴获机枪 1 挺,步枪 40 余枝。这一连串的主动出击,狠狼地打击 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8 月下旬,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区,鄂皖边中心县军事指挥部派手枪队刘君、张民权两人,前去与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八旅第五十四团取 得联系。10 月下旬,刘伯承,邓小平在薪春胡家凉亭亲切接见了鄂皖边中心 县委书记易鹏和指挥长黄宏伸。鄂皖边的各级党组织和游击武装,先后投入了战略进攻的滚滚洪流。

三、罗礼经光地区

中原突围前夕,中原局决定在罗礼经光地区重组中心县委,刘名榜任书 记,萧先发、邱进敏、徐锡煌为委员。突围后,何耀榜、彭超、萧德明、冯一鸣,马友才等率部先后到达东西大山与刘名榜会合,调整了中心县委,由何耀榜任第一书记,刘名榜任书记,增补萧德明、马友才为委员。

1946 年深秋初冬,国民党调集 1 个正规旅,纠集 4 个保安团和乡保武装近万人,将东西大山分割成许多小块,然后用“梳蓖战术”,逐个山头进行搜捕。国民党在加紧军事“清剿”的同时,在政治上强化保甲制度,在经济上实行严密封锁;还一面下“通缉令”,用重金悬赏捉拿地下党和游击队领导人,一面又用卑鄙手段,派人送“委任状”,妄图用高官厚禄来诱降;尤其狠毒的是他们带着叛徒,冒充游击队员,深更半夜到处敲门,基本群众和 “堡垒户”一时难辨真伪,往往上当。国民党如此残酷的“清剿”,使地下党和游击队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游击队员们在深山荒野,给养严重缺乏, 有时连野菜,树叶也找不到,只得剥树皮、挖葛藤根充饥;夜晚寒气袭人,战士们还穿着单衣,只好拣些柴火取暖。游击队员们蓝天当被,大地当床, 睡在荒山野林,过着原始人的生活。中心县委委员萧先发,就是在带领游击队员踏雪下山筹粮时,不幸从悬崖摔进深谷,身负重伤后牺牲的。面对国民党大规模的“清剿”,中心县委确定彻底分散,进行隐蔽斗争,终于渡过了严冬季节。

1947 年春,国民党正规军逐渐调离豫南、鄂东,形势日趋缓和。中共罗礼经光中心县委研究决定,各县游击队统一行动,下山出击,变被动为主动。

1 月上旬,邱进敏带领 5 名游击队员,从西大山出发,直插黄安七里坪,在 郭家河下店与七里坪交界的蚂蚱口打了一次漂亮的伏击。他们先抓了 1 个俘 虏,得知后面还有国民党军 3 个连长带 1 个排押运物资。邱进敏立即在路旁设伏,当押运货物的国民党军进入伏击区时,游击队员们勇猛扑去,当场击毙其走在前面的两名士兵,余部被打得晕头转向,狼狈溃逃。这一仗,缴获 了国民党军 1 个营全月的薪饱(共 900 多万元法币)和一批药品。同时,为 了打击国民党的嚣张气焰,中心县委召开紧急会议,布置各县统一行动,处决了一批叛徒、敌探和反动保长。散会的当天晚上,各县立即行动,杀掉了罪大恶极的叛徒叶道强、敌探叶成凯、联保主任胡华山、民团队长张忠汝等。何耀榜还利用敌设赌唱戏之机,镇压了经扶县参议员、恶霸地主杜定廉。中心县委的这一行动,使人民群众拍手称快,游击队员更加坚定了必胜的信心,同时也激怒了国民党县长李建刚和保安团长黄古儒。他们派保安团到处逮捕 地下党、游击队领导人的家属,妄图迫使游击队屈服。何耀榜等亦通过各条渠道向敌传话、送信,严正警告李建刚和黄古懦:“如果你们杀我 1 个家属,我们就以牙还牙。”国民党慑于游击队的声威,不得不将逮捕的家属全部释放。何耀榜等还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尽量争取一些开明人士和中立的保甲长,使有的保甲成了两面政权,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更高了,游击根据地更加 巩固了。

2 月中旬,何耀榜不顾严重腿伤,带领 20 余名游击队员下山,到宜化店以西地区活动。他一面做统战工作,争取国民党乡保甲长保持中立;一面镇 压极少数民愤极大的乡保长。经过一段工作,有的国民党乡保长不敢公开与游击队为敌,有的保甲政权实际上被地下党控制,为游击队筹粮食、开路条、 送情报、养伤员。何耀榜在宣化店周围活动了 1 个多月,于 4 月初返回天台 山潘家河一带与刘名榜会合。不久,中心县委在天台上鸡公寨召开会议,分析形势,研究调整充实中心县委的领导机构和成立军事指挥部等问题。会议 决定何耀榜任中心县委书记,刘名榜为副书记,增补彭超为中心县委委员,徐锡煌兼任中心县军事指挥部指挥长。中心县委下辖 3 个县委:经光县委,书记邱进敏,副书记冯一呜;罗礼县委,书记萧德明,副书记马友才;黄安 县委,书记彭超。从此,罗礼经光中心县委领导下的游击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4 月下旬,在中国革命新高潮即将到来之时,由于和上级党及其他地方党组织长期失去联系,加之根据地经济比较困难,中心县委研究决定,旅萧 德明带 10 余人去找黄冈中心县委书记漆少川。一是和他们接头,并找刘敏与 鄂皖边中心县委取得联系;二是筹集一些经费。萧德明到黄冈后,向漆少川通报了情况,并筹得经费约四五百万元法币。后来由于敌情严重,未找到刘 敏又返回东西大山。7 月,正当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关键时刻,罗礼 经光中心县委再次决定派萧德明、彭超等去黄冈找漆少川通报情况并筹款。不久,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萧德明、彭超等留在黄冈坚持斗争。8 月下旬,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七旅进入经扶,邱进敏、冯一鸣带领游 击队在陡山河岗店与第六纵队先头部队会合。9 月初,第六纵队第十七旅与 何耀榜、刘名榜领导的游击队在黄安七里坪会合。从此,活跃在东西大山的各县游击队,又汇人了战略进攻的战斗行列。

四、冈麻罗英地区 

早在中原突围前,以林桂华为书记的中共黄冈中心县委,就领导几支手枪队,在大崎山一带坚持革命斗争。中原突围后,反共老手、国民党黄冈县 长朱怀冰叫嚷“在 3 个月内消灭黄冈的共党”。他纠集裸安团队,配合正规军,到处修碉堡、设路卡、安“递步哨”,对游击队进行毁灭性的“清剿”。在一片白色恐怖下,中心县委领导的几支手枪队转入隐蔽斗争。

11 月下旬,漆少川率独二旅第六团一部来到黄冈,与隐蔽在贾庙区的中心县委副书记程 鹤鸣及委员漆先庭取得了联系。鉴于中心县委书记林桂华牺牲等情况,决定重组黄冈中心县委,由漆少川任书记,程鹤鸣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增补刘 敏、廖鹏为委员(后来,钟子恕转战到了黄冈,增补为中心县委副书记)。中心县委下辖两个县委:(黄)冈麻(城)边县委,由程鹤鸣负责;罗(田) 英(山)边县委,由刘敏、廖鹏负责。还有 1 个手枪队,由梅建明、余汉卿、 曹建亭先后任队长。另有两个直辖区:贾庙区,由林伯平任区长;三庙河区,由欧少伦任区长。在新的中心县委领导下,冈麻罗英地区的斗争烈火熊熊燃烧。

1947 年 1 月中旬,漆少川在黄冈孙家冲开会,决定对手枪队进行整训,加强组织纪律,要求人人“造窝”,提出“黄鹰不打窝下食”的口号,跳到外围活动,以减轻游击根据地的压力。会议结束后,手枪队分三路到外围活动:一路由曹建亭带领,到(黄)冈罗(田)边地区;另一路由余汉卿带领,到(黄)冈麻(城)边地区;还有一路由梅建明带领,到(黄)冈西地区,漆少川、漆先庭跟梅建明一起活动。从此,冈麻罗英边地区的斗争形势开始鉴于独二旅大部分主力已失,处境极端困难,张体学在广济十八堡张婆岩与赵辛初、易鹏研究决定,派广济干仕区区委书记干淑斌化装赴南京,到 中共代表团办事处向周恩来汇报独二旅情况,请示下一步行动。

11 月 6 日, 干淑斌秘密来到南京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办事处,向周恩来副主席汇报。周听后对独二旅的处境十分关心,当即将千淑斌汇报的情况电报中共中央并中 原局,指出:独二旅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牵制了大量敌人,是完全值得的,应鼓励他们继续坚持斗争。

11 月 8 日,中原局电报周恩来转干淑斌: “完全同意张部分散,以便依靠群众和统一战线,求得生存,以待时机为基本方针。”11 月 22 日,张体学再次派程全去南京向董必武汇报独二旅情况。董必武听后,又立即向周恩来报告并电报中共中央及李先念、任质斌,指出:大别山是战略要地,大别山游击战争要继续坚持,要想办法保存革命种子, 以待将来之发展,张体学将部队安置好后来(南)京。

11 月 24 日,李先念、 任质斌对张体学部的今后斗争问题致电董必武,指出:“大别山的游击战争,原则上仍要决心坚持。依靠大别山的群众及统战关系,谨慎地处理问题,是 可能留一部分种子,以待时机成熟时,仍能起重大作用。但吴诚忠、张体学应立即离队到解放区。”周恩来、董必武和中原局的这些指示,使正在顽强坚持大别山游击战争的独二旅指战员和地下党、游击队,受到很大鼓舞,并 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

12 月中旬,张体学、赵辛初在化装转移之前,对鄂皖边的斗争作了部署,并代表中共鄂皖地委宣布正式组建中共鄂皖边中心县委,由易鹏任书记。12月 14 日,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原局指示,张体学、赵辛初由马启春、贺导海、 邹一清、刘君等带 1 个班护送到安徽宿松附近,通过社会关系化装转移到南 京中共代表团办事处,又经北平转赴延安。独二旅留下的骨干力量和各支游击队,仍在大别山区坚持游击战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