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随县微课堂 | 中原突围和随县

 云深不知处藏书 2023-09-02 发布于湖北

【编者按】随县——革命老区,一片殷红的热土,英雄的随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英勇顽强的革命意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铸就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随县革命史。随县融媒体中心开设《红色随县微课堂》专题,带领大家一起学习《随县革命老区发展史》《随县烽火录》等书籍,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今日推出第十四期——中原突围和随县。

中原突围和随县

中原突围,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起点。中原突围,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中原军区部队突破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和堵截,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保存了力量,牵制了国民党军大量兵力,从战略上有力地策应了华北、华东解放区部队的作战。

一、中原突围

桐柏战役结束后,中原局决定主力部队暂时撤出大洪山和桐柏山地区,向平汉路东转移。到1946年四五月间,国民党集结在中原地区的兵力增至11个正规军,逾30万人,将中原野战纵队5万余人分割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的狭小地区内,根据地处境更加困难。中原局一方面同国民党谈判,一方面作准备突围的紧急部署。

1.突围的准备工作

淮源地委于4月底在草店石家湾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了中原局关于主力部队准备突围和地方武装就地坚持游击战争的指示,决定再次精简和安置不适应艰苦斗争环境的人员。会后,信随县委在淮河店高庄召开会议,传达地委扩大会议精神,决定再复员一批不适应战争环境的干部、战士,要求各级干部和全体武装人员树立坚持长期游击战争的思想,准备就地坚持斗争。接着,信随县委在高庄召开动员大会,县委书记郭纶在会上号召大家,作坚持的思想准备,争取全局性的最后胜利。县委成员分工包干,做复员人员的思想工作,号召大家服从组织,顾全大局,将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从思想上做到走者满意、留者安心。信随县的复员人员大都采取投亲靠友或就地隐蔽的办法安置,仅少数人还乡。

同时,县委还研究了整顿地方武装及就地坚持游击斗争的准备工作。由于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桐柏山根据地,河南军区为扩充主力,与淮源地委商定,从信随独立团抽调3个连队,共300多人,编入军区独立旅。信随县采取区中队升级的办法,组成2个步枪连、1个手枪排,共200多人枪,仍保持独立团建制。在日趋严峻的形势下,信随独立团以连为单位划片开展游击斗争,实际上成为活动在随北地区的武装工作队,集中力量征粮收税,同时打击国民党的小股武装。6月中旬,根据地委指示,信随、遂平、桐(柏)确(山)泌(阳)、信应等县的县、区、乡干部和武装在宋湾一带集中,筹建信随干部团,就地待命。这时虽没有上级的明确指示,但实际上地方干部和武装已在准备突围。

与此同时,随南县委也作了反内战和突围的准备:一是整编地方武装,大部分基干力量编入随南独立团,随江汉独立旅行动。二是对体质差、不能行军作战人员,采取转移、隐蔽、复员等方式进行安置。有的利用“汉口协议”乘火车到华北解放区,有的化装绕道苏北转往东北解放区,有的自行找关系隐蔽,有的则发给证明和路费复员返乡。县委还根据中原局的具体规定,向复员人员交待了种种应变方法,以保存革命骨干。三是加紧减轻装备,将那些不必要带走的文件、书籍、报刊、武器和笨重物品销毁或掩埋。

随南县还协助军区妥善安置了重伤员。江汉军区根据“汉口协议”中关于“抗战胜利,伤员可复员”的条款,指示随南县将白兆山医院的158名重伤员送往华北解放区,杨玉麟带领20多人的医护工作队沿途照料。随南县古城区组织600多人的担架队,执中原军区江汉独立旅的护照护送伤员由王店车站乘火车北上。再就是粮食和款项的准备。随西工委书记胡秀清带领一支武装,到包家巷、均川镇、安居镇、澴潭镇一带活动,为地委和随南县筹集了一些急需物资。随南县组织的府河武工队,在府河沿岸征收来往商船的行商税。县委书记鲁明健、组织部长张康民还负责接待从外地复员、途经随南的干部、战士,并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使之明了大局,比较愉快地返回了原籍。

为在主力部队突围后继续维持江汉和大洪山地区的工作,根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指示,于1946年6月间建立中共江汉中心县委和江汉支队,由黄民伟任书记兼支队政委,杨洪先任支队长,王家吉任副书记兼支队副政委。中心县委拟定了调整党的组织和整顿地方武装的计划,各县留下的武装有2000多人枪。随南县委决定张康民、柏守静、席利民、傅克强、齐天与等人带领100多人的地方武装在原地坚持斗争。安应、京安等县留下来的人员,组成京(山)安(陆)应(山)随(县)县委,吴天成任书记,张康民任副书记,隶属中心县委。6月下旬,张康民到京山大山头,与吴天成、吴树贞等见面并召开了会议,对主力突围后的斗争策略、力量配备、活动范围等进行了认真讨论和安排。

2.信随县干部团突围到陕南

1946年6月27日,奉中共中央的电令部署,中原局、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和第2纵队为北路,向西北方向突围;第1纵队(缺第一旅)为南路,向西南方向突围。第1纵队第1旅和鄂东军区独立旅留在平汉路东,河南军区独立旅活动于随北草店、二道河一带,担负牵制敌军的任务。沿途各县的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斗争,打击国民党的反动势力。

8月初,中原北路突围部队开辟豫鄂陕根据地,相继建立4个地委、专署、军分区。信随干部团在四地委的领导下就地建立政权,组成灵(宝)洛(南)卢(民)县委、县爱国民主政府、县指挥部,投入了新的战斗。

3.随南县干部和武装突围到鄂西北

南路突围部队跨越平汉铁路后,于1946年7月1日赶至安陆赵家棚宿营。原计划从平林市西渡涢水,直插大洪山地区,因敌情突然变化,南路部队又绕道寿山、大帮店、塔儿湾、万店、七姑店、厉山、安居、澴潭、涢阳、茅茨畈、双河等地,顺利通过随中、随西地区。7月11日,南路主力在钟北、宜南从敌军的夹隙中穿过,抢渡汉水,进入鄂西北地区。

江汉军区独立旅为掩护南路部队突围,提前从安陆桑树店、随南尚店出发,趁敌军兵力集中、地方空虚之机,于7月7日突过汉水,相继攻克宜城、南漳、保康、竹山等县城,为南路突围部队扫清了道路。突围之前,随南县的胡秀清、陈伯乾、刘明俊等40多名干部奉命前往鄂东集中,后在信阳柳林店编入中原军区直属团干部大队,随北路部队突围;鲁明健、许猛等调往江汉独立旅;一部分区乡干部和武装编入江汉军区干部大队,随江汉独立旅行动。

南路部队突出重围后开辟了鄂西北根据地,建立了鄂西北区党委和军区。8月上旬,鄂西北区党委和军区电令江汉中心县委和江汉支队立即撤离大洪山,同地方干部一起与主力部队会合,到鄂西北参加开辟新根据地的斗争。

在中原突围这一重大战略行动中,随县解放区军民有着突出的贡献。1945年9月以后,大军云集随北,随南又是江汉军区和江汉独立旅活动的基本区,随县人民为主力突围贡献了大批人力、物力,大批不能随部队行动的干部、战士、家属子女也在人民群众的掩护下隐蔽下来,充分体现了党和群众、军队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

二、中原突围后随县的游击战斗争

举世瞩目的中原突围,胜利地实现了主力部队的战略转移,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既保存了革命力量,又牵制了大量的国民党军队,极大地援助了各解放区作战。主力部队撤走后随县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已不复存在,但各县都留下了一部分干部和小股武装,他们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坚持着革命斗争。豫鄂边游击支队、随北游击大队、路西游击总队、随南游击大队、大洪山游击支队坚持游击战斗争,这些武装以灵活机动的战术同敌人斗争,一直坚持到中原解放区重建后归队。

三、江汉支队回师随县

为恢复大洪山、桐柏山根据地,鄂西北区党委和军区决定,组建新的江汉支队,由李人林任司令员兼政委,率400多人的精悍武装东进。支队于1946年9月突破敌人的层层封锁过襄河,重返大洪山地区。10月初,他们采取长驱直入、突然奔袭的战术,沿途打击荆门、钟祥、京山的保安队和乡保武装,进入大洪山腹地。

江汉支队在京(山)钟(祥)随(县)边接连捣毁国民党的地方政权,很快与留下坚持斗争的京(山)北游击队和钟(祥)北游击队会合。为了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重建大洪山根据地,李冠群率领一个连,协同地方游击队分散开展活动,并成立中共京(山)钟(祥)随(县)县委(李冠群任书记),恢复地方政权。1946年10月20日夜,江汉支队与在桐柏山区坚持斗争的豫鄂边游击支队会师。整编后江汉支队增设第2大队。士气大振的他们以大洪山、桐柏山为依托,在运动中打击敌人。但江汉支队面临的困难十分严重,在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武装的追、围、堵、截下,难以建立稳固的根据地。中原主力突围后,原根据地的地方政权不复存在,隐蔽下来的地下组织遭到严重的摧残,部队得不到情报和任何供给、补充,药品奇缺,伤病员无法安顿。在敌人的追堵下,李人林决定把敌人拖回大洪山地区,同时也相机筹措军需。11月初,江汉支队在澴潭镇成功筹款,解决了部队的燃眉之急。11月18日,又取得火攻青苔镇战斗的胜利。12月初,江汉支队到达随北三合店作短暂休整,在当地人民群众的帮助下解决了部队的冬装问题。12月21日,又于桃园地区痛击国民党保警大队,俘获众多。

江汉支队在1947年2月渡长江南下之前,一直在鄂北和鄂中活动,牵制敌人,对减轻陕南和鄂西北根据地的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支队在随县的活动仅三个月,就先后攻克茅茨畈、双河、澴潭镇、大悲店、安居镇、三合店、晃山、青苔、天河口、解家河、新城等集镇,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并收容了部分中原突围掉队人员和一些分散的小股游击队,鼓舞了随县人民的斗志。

(摘录自《随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来源:随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政协随县文史资料委员会

          随县档案馆

《随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作者简介:

程卫国,男,1955年出生于湖北随县柳林镇,随县档案史志办公室退休干部。爱好随州随县本土历史文化信息收集,编撰有《随县人物录》、《随县古今百件大事》、《李先念在随州》、《随县烽火录》、《从屯长到皇帝》、《明玉珍传》、电视文学剧本《大夏皇帝明玉珍》、《民国随县琐记》、《抗战时期随县人口伤亡及财产损失统计》、《抗战中的随县》、《随县民间建筑》、《随县锣鼓演唱》、《随县岁时习俗》等书稿。

吕雄辉,男,1975年生于随州,教师。致力于随州随县本土历史文化信息收集与整理,出版有《随县民间建筑》、《随县锣鼓演唱》、《明玉珍传》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