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儿女的夫妻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主张做父母的没有必要多管,少说这说那的。
管得过多,往往会事与愿违,由他们自己去解决就是了。因为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不再是是任父母“摆布”的小孩子,应该相信他们能够自行处理好。
夫妻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一个莫测高深的神秘领域,别人是很难探赜索隐的。我们老年人虽然比年轻人人生阅历丰富,阅世深刻;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我们和年轻人在婚姻、家庭、夫妻感情方面的观念又差别却是很大很大,甚至是水火不容,格格不入。
我们不插手,没准儿他们经过磨合,就自己解决了;而我们一插手,惹一肚子气不说,弄不好还会弄巧成拙,把简单的问题人为地复杂化,这不是自讨苦吃,自寻烦恼吗??
一个独生子结婚后,父母耐不住寂寞,自己有独立住房不住,非要跟儿子儿媳住在一起,继续侍候夫妇俩。除了做饭收拾屋子以外,小两口的经济收入婆婆也要掌管。晚上不让儿子儿媳插门闩,说要给他们掖被窝,儿媳非常反感,但拗不过婆婆。有了孩子以后,孩子如何抚养,婆婆说了算;上哪个幼儿园、参加什么学前班,都是丈夫请示婆婆,不跟媳妇商量,儿媳很有意见,觉得自己成了“第三者”,为婆婆干预太多、太深吵过很多架。但婆婆顽固得很,儿媳忍无可忍,最后只得离婚。
夫妻之间的事是谁也说不清楚的,何必要没事找事,要添乱呢?
根据我的观察,发现有些年轻夫妇夫妻关系总是处理不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夫妻双方背后的老年人“手伸得太长”,对儿女夫妻之间的事管得过多,干预过深,使年轻夫妇的夫妻生活没有“独立自主权”。
中国传统的家庭,儿子娶谁家的女儿,女儿嫁谁家的儿子,都是遵从“父母之命”。那个时候,父母只是“包办”儿女的“婚姻”。然而,从古至今却很少有包办儿女“夫妻关系”的事实。
当然,儿女结婚之后,做父母的队儿女的婚姻也并不是不闻不问。中国传统的家庭,发现儿女夫妻关系出现矛盾,家风好、有涵养的家庭的老年人都是严于律己,“责己严,责人宽”,首先严格要求、批评自己的儿女,检讨自己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儿女。颇有高风亮节。
而今天的一些老年人,恰恰与此相反,面对儿女夫妻关系的矛盾,往往是“责己宽,责人严”,一味地指责对方的不是,岳母说女婿不好,婆婆说儿媳妇不好。很缺乏自我批评、检讨严于律己的精神。就是说,不大会做“老家儿”,缺乏老年人应有的风范。
我发现,有的老年人的思想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没有随着社会的开放变得心胸越来越开阔,没有“与时俱进”,甚至反而是倒退了。今天包办儿女婚姻的是少见了,没想到“包办儿女夫妻关系”的事却有增无减。
真是咄咄怪事!岂有此理?
儿子娶妻,女儿出嫁,完成了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做了公公婆婆、丈人丈母娘,应该超脱一些,洒脱一些,既“拿得起”,也要“放得下”。别总觉得地球离开了你,就不转了。也不要觉得自己比儿女更高明。不该管的事,最好别插嘴、插手,闭嘴,当甩手掌柜的。
记得唐代宗李豫曾引述过这样一句俗语:“不痴不聋,不作家翁。”这个佳话,成为千古美谈。一个至尊至贵、独揽生杀大权的封建皇帝,对晚辈不敬的言辞和粗暴鲁莽的行为,都能宽宏大量,淡然置之,取宽容态度。
难道我们这些新时代的老年人还不如一个封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