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万波——古人类的发掘者

 国之档案 2016-03-01

20117月黄教授(左三)在奉进行考古

 

黄万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重庆龙骨坡巫山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特约研究员、重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名誉所长,也是我国目前最高龄的野外调查与发掘者。从1984年开始,黄万波便在长江流域陆续发现了多达五处的人类化石遗址,其时代涵盖了200万年至5000年前,是中国著名古人类“巫山人”、“蓝田人”、“和县人”的发现者,在古人类研究领域造诣卓著,成绩斐然。从2001年到2005年,黄万波在奉节天坑地缝景区发现剑齿象门齿化石,经过中外年代学测定机构多次测定,在奉节县云雾土家乡兴隆洞出土的剑齿象门齿化石上的刻痕产生于距今13万年前,他们在智力发育和适应生存中,从使用天然工具发展到制造工具可以证明,已经萌生了现代人类思维制作能力的古人类,至少在14万年前就已在长江三峡地区出现,来自非洲的古人类还没走到三峡,‘奉节人’比传说中的非洲人早到三峡地区整整5万年。

2001年,在得知奉节天坑地缝景区发现疑似人类化石后,黄万波教授便来到奉节境内进行考察。先后对天坑地缝景区10多个洞穴进行初步考察,最终决定从最边缘的云雾乡兴隆洞着手向回发掘。在云雾乡兴隆洞发掘中,当他正在洞口外面从村民挑出的泥土里寻找有可能存在的智人类化石时,村民在洞里发现一个类似树根的东西,长约在20公分左右,黄教授顿时觉得非常奇怪,因为在这黑暗又深邃的地方树是很难存活的,从外观来看,既不是腿骨,又不像树根,于是黄教授亲自动手继续向下刨,在继续挖了30公分左右后,看到了不明物体上出现的纹理,这时才发现这个类似树根的东西居然是一颗大象门齿的化石。随后,黄万波又在其东北侧挖到了另一根大象门齿化石。经测量,第一根门齿长189厘米,第二根长208厘米。

经过中外年代学测定机构多次测定,在奉节县云雾土家乡兴隆洞出土的剑齿象门齿化石上的刻痕产生于距今13万年前,比有记载的欧洲刻画艺术早10万年,比非洲刻画艺术早了6万年。黄万波说:“尤其是奉节兴隆洞出土的那些石哨、石鸮和剑齿象牙刻,尽管制作粗糙,形态单调,但反映出‘奉节人’在行为模式上对自然音响、动物形象产生了注意,这似乎可以证明,已经萌生了现代人类思维制作能力的古人类,至少在14万年前就已在长江三峡地区出现”。

    长江流域自200万年以来,“巫山人”、“建始人”、“郧县人”、“南京人”、“和县人”、“银山人”、“长阳人”、“奉节人”、“河梁人”、“老鹰崖人”以至“巴人”,存在着一个连续的进化过程。他们在智力发育和适应生存中,从使用天然工具发展到制造工具,从自然的采集进入有意识的狩猎。在这慢长的岁月中,这里既没有因严寒气候而出现人类演化“断层”,也未见到外来文化的渗透。黄万波表示鉴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自200万年以来长江流域远较其他地区优越,食物来源丰富,这种半封闭的髙山、平坝、森林、河流之镶嵌环境,是中国古人类发生和演化的摇篮。下一步我研究的重点就是龙骨坡和奉节兴隆洞,他们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遗址。如果一旦在这再次发现人骨化石,我们就极有可能因此而推翻人类非洲起源的一元论学说,甚至得出远到而来的巴人并非今天重庆人祖先的结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