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籍抄本的鉴别

 殘荷聽雨 2016-03-01


抄本(钞本),也称写本,即手工抄写的书籍。在雕版刻印发明之前,我过古籍书本全是手工抄写的。印刷术发明之后,仍有一些书籍是手工抄写的。
  
一般而言,人们习惯将唐以前的抄写的古书称为“写本”,唐以后写抄写的古籍称为抄本。清嘉庆以前的抄本称为“旧抄本”,嘉庆至清末的称“近抄本”。由于抄本的年代越早,就越可能接近原稿,讹漏舛误的就越少。因此,抄本总是越旧越珍贵。
抄本传世现象,与印本类似,流传下来的,唐代写本为数廖廖,宋抄本也十分少见,元明两代的抄本也日渐稀少。我们平时能见的,一般为清抄本。
  
明清两代抄书的以藏书家为多,他们往往亲自抄写或请人抄写,书写都很精良。明代抄本的特征是:字体飘逸,书写自然不受拘束,有的字迹比较潦草,甚至出现较多错别字。明代抄本大多用格纸抄写,嘉靖以前用黑格,万历以后多用蓝格、红格。明抄本用纸多为棉纸,后期竹纸也渐渐多起来了,早期抄本一般不避讳。著名的明抄书家有:吴抄,长洲吴宽丛书堂;叶抄,昆山叶盛赐书楼;王抄,金坛王肯堂郁冈斋;沈抄,吴县沈与文野竹斋;杨抄,常熟杨仪桧书房;姚抄,无锡姚咨荣梦斋;秦抄,常熟秦四麟致爽阁;祁抄,山阴祁承業淡生堂;毛抄,常熟毛晋汲古阁;谢抄,长乐谢在航在杭小草斋。
  
清代抄本的特征是:一般抄写字体工整秀丽,只有清初近似明代,字体不拘泥,比较大方。少数也有气势磅礴的。用纸也有的用格纸,也有用素纸,印格清初多黑格,稍后蓝、红渐多。版式与纸张均与当时版刻本相似。康熙以后,避讳严格。著名的清抄名家有:冯抄,常熟冯班空居阁;钱抄,常熟钱谦益绛云楼;叶抄,常熟叶树康朴学斋;徐抄,昆山徐乾学传是楼;朱抄,秀水朱彝尊潜采堂;惠抄,吴县惠桥红豆斋;赵抄,仁和赵昱小山堂;吴抄,海昌吴骞拜经楼;鲍抄,歙县鲍廷博知不足斋;汪抄,钱塘汪远孙振绮堂。
  
一般而言,抄本都比较珍贵,尤其是一些书没有印本或已经失传只有抄本的,但也有一些书粗写,时代较近,且又有大量印本传世的其价值就不大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