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滨:怀念我艺术的导师吴冠中先生

 汉青的马甲 2016-03-01



怀念我艺术的导师吴冠中先生

文/林滨

(最初发表于2010年11月25日,2016年2月再修改于东北大学)


那是一个酷热的夏日,我正在给大二的学生讲课,在课堂上,突然接到江苏籍的一位学生打来的电话:“老师,老师,吴冠中先生去世了……”。天呐,真是晴天的一个霹雳!


一下课,我便急匆匆地奔到办公桌前打开了电脑网络,因为我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前些日子只知道他进了医院,总觉得吴老有点“神气”,像03年住院一样,依旧笑容满面地走出来,可是这次我盯着网络上有关吴老的信息,惊呆了……


我和吴老是在2000年春天在浙江写生的时候,邂逅相遇的。当时,吴老身着乳白色风衣,手上捧着一个小画板,正站在一个大石头上对着一处风景写生,他身边还有几位学生模样的人拿画板在绘画。他花白的头发倔强地向后长着,身体清瘦,从背面看就知道这是一位性格倔强的老头。


等吴老刚画完,我就抱着画夹凑到了他的跟前:“吴老,我上初中时就读过您的文章《毁画》 。 ” 


吴老歪着头,闪了闪智慧的眼睛,呵呵笑着说:“是嘛,你也喜欢画画?把你的画给我看看。”我急忙把幅速写夹递了过去。吴老给我指出了我画中的可取之处,更指出了一些不足,并示范画了几笔,让我知道怎么让线条更流畅,还说画画不要面面俱到啦、要学会概括啦等等。


近年来,知道吴老年事已高,只以电话问候,也给吴老寄去了几幅作品,向他说了我自己对绘画的看法。记得他跟我说过:“绘画创新是最苦了,就好像怀孕生孩子”。我被他幽默的话语逗笑了。他指出我的一幅作品《早春》时说,“不要摹仿我,要走另一条路”,这话我一直深深铭记在心。


现在我不仅仅沿着吴老的足迹,而且沿着刘海粟、潘天寿、梁贤萍等诸家前辈的脚印,勇于开创自己的风格,正在渐渐成熟!如果吴老知道了我的成绩,一定会呵呵笑着说:“对的,就这样”。


到今天,吴老离开这个世界正好五个月了,深深的怀念我艺术的指路人——敬爱的吴冠中先生!


他是陋室中的君子,他是丹青中的妙手,


他是叛逆中的大师,他是孤独中的行者!


写此文,作为一朵洁白的小花,敬献给天国的吴老——我艺术上的导师。

                                      

(注,多少年来,很多美术界人士一直在批吴老的“笔墨等于零”的论点,其实,大部分人是误读了吴老的思想,吴老的意思是说,笔墨是依附于内容和主题的,没有内容和主题,再好的笔墨也等于零。在此向美术界误解吴老的人们特此说明,做为吴老的学生,林滨是深知他老人家的绘画思想的)



附:林滨早期作品之一《早春》被吴冠中老师指点过的。



林滨早期作品之一《孔雀》被吴冠中老师指点过的,第一次运用吴老笔法画动物。


画家简介


林滨:原名董汉强,山东潍坊人,是刘海粟、潘天寿、龚槐陂的流派弟子,艺术上曾受到吴冠中、廖静文(徐悲鸿夫人)、刘文西等老前辈的指导,现任职于东北大学。


林滨先生默默潜心研磨书画20多年,所绘“笑佛、墨猴、古梅”精彩呈现,所绘风格与众不同。


作品融佛家之禅意、道家之哲学、儒家之文化让人回味无穷… …



《佛祖拈花》65cm×65cm  

坦然自得意,常拂明镜台;我自拈花笑,清风徐徐来。



《敬茶图》68cm×68cm  

闲是闲非休要管,茶,敬茶,敬香茶。


《自在图》68cm×68cm  

向君言自在,暖日正当行;朝露匆匆去,往事笑东风。


《容天下事,照善心人》68cm×68cm  

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福寿双全》68cm×68cm

 

《大吉祥》136cm×68cm


《喜来乐》136cm×68cm


《有余图》68cm×68cm  


清茶一壶,只等有缘人》 68cm×68cm



《畅游图》68cm×68cm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我若盛开,清风自来》136cm×68cm 


《逍遥图》136cm×68cm 

望天上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人生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献寿图》136cm×68cm 



《马上封侯》60cm×60cm 

让我们策马奔腾,活得潇潇洒洒......


《普天》136cm×68cm 为观音菩萨造像


《济世》136cm×68cm 为观音菩萨造像


 

《大自在》68cm×68cm  



《对弈图》约136cm×68cm 




《清风自来》136cm×68cm  

我若盛开,清风自来,你给我阻力,我还你奇迹。


《紫气东来》136cm×68cm 


《梅开五福》68cm×68cm 



作品就是实力的证明,江西电视台、《香港美术报》、《中国书画报》都曾报道或刊载,林滨的作品极具有收藏价值(平均一年升值一倍),是当代大写意画佛的一位大成者,所画“墨猴”,采众家之长,形神兼备,多一笔则赘,少一笔则碎,所画“古梅”取北派画家的清逸,取岭南画派的洒脱,自成一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