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宗教与死亡(2):我们为何从有信仰到无信仰 | 经营哲学

 为什么73 2016-03-02

宗教与死亡(2):我们为何从有信仰到无信仰 | 经营哲学

2016-03-02 大伦书院

文 / 摘自 稻盛和夫《人为什么活着》

图 / 源于网络


一个人走的感觉虽然寂寞,但还是要勇敢地迈向下一段来生的旅程,而那时候佩戴在身上的勋章,将是更美丽的灵魂、更光亮的心。

就像这样,原来的日本不但有神社,也有神道,这并非表示日本有宗教,而是日本原本即拥有很多像山岳崇拜般的核心信仰。即使不想刻意将这些信仰视为宗教,我还是要强调,以前日本人是普遍持有信仰的。

包括这种本土信仰在内,无论西欧、亚洲或日本,宗教之所以拥有强大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是人类在自然界中寻求生存时必备的东西。人类既无皮毛遮盖自己的身体,也没有利爪般的武器可以自卫,体形也不够巨大,可以说是生存能力相当薄弱的动物。

拥有脆弱肉体的人类想要在变化无穷的自然界存活,心中必定充满恐惧,在充满威胁的大自然包围之下,人类很自然地寻求宗教力量做为支援。我想,处于对人类而言过于严酷的环境中,宗教自然成为人类求生时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人类有史以来便不断地创造发明了许多物质,因此原本只拥有虚弱肉体的人类,从古至今已经发展出相当高度的文明,开始拥有控制自然的力量。

科技发展的结果,让人类消除了对自然的恐惧,但结果也导致现代人丧失了必须向宗教求助的理由,宗教也因此失去了其必要性。

然而,正因为人类不再面临生存的危险,没有必要求助于宗教,人类的心灵开始变得空洞和飘忽,心灵的空洞和空虚感越来越严重,至今仍找不到适当的东西来填补。

因此有些人,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开始热衷于找狐仙、塔罗牌占卜之类的活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新兴的宗教产生了兴趣。这些人表面上否定迷信,私底下却为了弥补心灵的空虚和空洞,又禁不住去接触神秘的事物。

包括科学界,几乎所有领域的领导人物,即所谓的大师、专家,我都接触过。我发现,很多人在五十多岁时都还是强调自己“不相信和宗教相关的东西”,不过当这些人一旦过了七十岁,大多数态度会变得柔和,不再强烈否定宗教。虽然每个人的说辞不大一样,但不外乎“我觉得开始可以领会宗教的精神”这种论调。

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并未走入现有的宗教。我正纳闷这些人如何安定自己的心灵,如何弥补空虚的心灵,社会上就开始出现所谓的“新兴宗教”。


日本著名实业家、哲学家,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52岁创办第二电信,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

稻盛和夫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