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来收购唯品会?

 成功是什么 2016-03-02

刚刚发布了2015年度财报的唯品会,虽然财务指标超出华尔街预期,但并未止住股价继续下跌,当日的盘后交易中,唯品会股价跌至11.65美元。截止今天,唯品会市值仅为65.61亿美元。

这家曾经风光一时的垂直电商公司,正在经历艰难时刻。这不仅是因为前段时间爆出的造假问题,还包括商业模式出现的瓶颈以及行业格局的不断变化,都在挤压这家公司的生存空间。

在财报之后的分析师会议上,活跃用户成为华尔街分析师和公司管理层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事实上,活跃用户和订单量的增长“天花板”已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从2012年一季度到2014年四季度,唯品会活跃用户由100万飙升到了1220万,其订单数也由310万份上升至3530万份,到2015年三季度,在活跃用户增长20万人的基数上,订单量却反向下滑10万份。四季度在广告投放增加的情况下,虽然增长有所好转达到1980万,但增速大大放缓毋庸置疑。

事实上,对于包括唯品会在内的所有电商来说,新增用户、活跃用户、订单量都是意味着有效流量,但即使阿里京东也在这个问题上犯愁。在市场投入方面,据称阿里巴巴投放接近100亿元,唯品会在20亿左右。并且随着大量资本涌入垂直电商领域,将继续推高流量成本,对于股价持续低迷的唯品会而言,资金将成为一个大难题。

另外一方面,旧业务陷入瓶颈,新业务却未见起色。

唯品会崛起的背景是在2011年左右,中国服装[0.17% 资金 研报]整体产业产能过剩形成的大量库存。根据万德数据,到了2012年中,整体行业上市公司累计库存达到730亿元。库存压顶迫使服饰企业寻找新的出路。

李宁[-0.73%]、美特斯邦威等服饰企业开始转向线上,投资布局电子商务,一方面扩大销售通路,另一方面则是缓解线下压力,清理库存。作为当时定位精准,模式新颖的唯品会来说,服饰商家找到最轻松的甩货平台。

经过这几年的库存清理,服饰商家的库存压力得到缓解,不再像前几年排队上唯品会一样。那些曾经弱势的服装品牌,也开始和唯品会的利益分配出现了分歧。

从2014年Q4开始,唯品会的营收增长开始逐年下滑。

靠清理库存的最初业务方向已经行不通。唯品会也意识到了这点,开始拓展品类,特别是近一两年资本大力吹捧的跨境电商业务,这也是此次分析师会议上,重点提出的新业务。公司管理层宣称跨境电商业务已经实现盈利。

这并无法让人对新业务有更多期待。跨境电商作为下一个风口,已经被巨头和新鲜力量齐齐抢占了最优位置。

跨境电商主要比拼供应链。亚马逊已有超过700自营SKU,目前没有一家跨境电商能和比亚马逊强,跨境电商的另外两个大玩家是天猫和京东,作为电商业务的下一个增长点,天猫和京东两大巨头都倾注了超多资源,天猫在努力直接对接欧美主要的零售集团的在线平台。

而新生力量的小红书等公司,则通过社区带动电商,增加用户粘度,降低营销成本,而且在消费群体印象中有清晰定位。这种印象正好是唯品会现在难以也无法扭转的。

还有,资本的力量使得在存量用户市场争夺战更加激烈。京东抢阿里的用户,各大垂直电商也抢京东等平台的用户。用户争夺就意味着价格战乃至补贴,据说2015年各大电商平台母婴品类已经变成负毛利。而且资本为了更快的结束战斗,撮合并购的事情,已经成为常态。

腾讯投资了京东,阿里投资魅力惠,唯品会收购乐蜂网,还有不久前的蘑菇街和美丽说的合并。并购已经成为常态,或者说成为在激烈的战争中,生存的选择。

去年,曾经传出腾讯收购唯品会的消息被否认,在分析师会议上,公司管理层也再次否认了这种说法。但时至今日,身处窘境的唯品会,也许是时候考虑这个问题了。

本文为“传奇”(ID:IfengLegends)原创,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标注来源、微信ID号和作者并附本文链接,否则视为侵权。

这里有跌宕起伏、企业故事,也有资本市场、商道人性。这里可瞧江湖热闹,亦可看财经门道。让投资回归本质,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传奇”微信号(ID:IfengLegend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